品牌強農大有可為
農(nong) 業(ye) 品牌是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培育發展農(nong) 業(ye) 品牌是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重要抓手。2022年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印發《農(nong) 業(ye) 品牌精品培育計劃(2022—2025年)》,對做強農(nong) 業(ye) 品牌明確了目標任務和措施要求。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支持脫貧地區打造區域公用品牌。本期特邀專(zhuan) 家圍繞品牌強農(nong) 相關(guan) 問題進行研討。
積極培育農(nong) 業(ye) 品牌
目前我國農(nong) 業(ye) 品牌發展情況如何?
胡冰川(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農(nong) 村發展研究所農(nong) 產(chan) 品貿易與(yu) 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農(nong) 業(ye) 品牌建設是推動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ju) 措,培育和發展農(nong) 業(ye) 品牌有利於(yu) 提高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水平,引導優(you) 質資源聚集,帶動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是促進農(nong) 民增收、增強農(nong) 業(ye) 競爭(zheng) 力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國家圍繞打造農(nong) 業(ye) 品牌出台一係列政策措施。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開展農(nong) 業(ye) 品種培優(you) 、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chan) 提升行動。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支持脫貧地區打造區域公用品牌。今年4月,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辦公廳印發《支持脫貧地區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實施方案(2023—2025年)》,強調加大脫貧地區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力度,促進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
各地結合自身實際積極培育農(nong) 業(ye) 品牌。例如,黑龍江省作為(wei) 農(nong) 業(ye) 大省,舉(ju) 全省之力打造“黑土優(you) 品”省級優(you) 質農(nong) 業(ye) 品牌,建設“1141”農(nong) 業(ye) 品牌體(ti) 係,構建全生命周期農(nong) 業(ye) 品牌管理機製。為(wei) 加強農(nong) 業(ye) 品牌建設,建立健全農(nong) 業(ye) 品牌培育、發展和保護機製,海南省推動建立農(nong) 業(ye) 品牌目錄製度。
農(nong) 業(ye) 品牌在促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方麵取得實效。據測算,相較於(yu) 2012年,2022年中國農(nong) 業(ye) 品牌目錄區域公用品牌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量增長近55%,銷售額增長近80%,帶動當地農(nong) 民收入增長65%。從(cong) 目前我國農(nong) 業(ye) 品牌的發展看,呈現如下特點。
一是區域公用品牌、企業(ye) 品牌與(yu) 產(chan) 品品牌發展迅速。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數據顯示,近年來各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深入推進品牌強農(nong) ,培育了一批有影響力的農(nong) 業(ye) 品牌。截至2021年底,全國省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重點培育農(nong) 產(chan) 品區域公用品牌約3000個(ge) 、企業(ye) 品牌約5100個(ge) 、產(chan) 品品牌約6500個(ge) 。據有關(guan) 報道,五常大米作為(wei) 區域公用品牌,2023年品牌價(jia) 值達713.1億(yi) 元。
二是農(nong) 業(ye) 品牌精品培育和品牌幫扶成效顯現。《農(nong) 業(ye) 品牌精品培育計劃(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聚焦糧油、果蔬、茶葉、畜牧、水產(chan) 等品類,塑強一批品質過硬、特色鮮明、帶動力強、知名度美譽度消費忠誠度高的農(nong) 產(chan) 品區域公用品牌,培育推介一批產(chan) 品優(you) 、信譽好、產(chan) 業(ye) 帶動作用明顯、具有核心競爭(zheng) 力的企業(ye) 品牌和優(you) 質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2022年五常大米、恩施土豆、洛川蘋果、文昌雞、金鄉(xiang) 大蒜等75個(ge) 品牌被納入農(nong) 業(ye) 品牌精品培育計劃,今年有69個(ge) 品牌被納入其中。在脫貧地區農(nong) 業(ye) 品牌幫扶方麵,截至2022年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牽頭幫扶20個(ge) 重點縣,脫貧地區品牌農(nong) 產(chan) 品平均溢價(jia) 超過20%。
三是農(nong) 產(chan) 品品種、品質和品牌相互融合。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經濟發展過程中,企業(ye) 品牌快速成長帶來市場細分,早期這種細分往往體(ti) 現了品質差異。近年來,隨著農(nong) 作物新品種不斷湧現,知識產(chan) 權保護力度逐步加大,越來越多的新品種與(yu) 品牌深度綁定。例如,2022年登海種業(ye) 自主研發的“登海2035”“登海2052”“登海2056”等多個(ge) 玉米新品種通過審定,“登海”成為(wei) 作物品種的品牌前綴。
四是品牌營銷和推廣能力提升,品牌更新速度大幅加快。在互聯網的助推下,農(nong) 業(ye) 品牌通過數字化營銷推動消費者觸達和銷量雙提升。借助國內(nei) 外知名展會(hui) 等平台加大推廣力度,采用視頻、直播等多種渠道增強傳(chuan) 播力,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受到越來越多的追捧,新的農(nong) 業(ye) 品牌也開始嶄露頭角,其中包括很多新興(xing) 的、具有創新性和差異化的農(nong) 業(ye) 品牌。例如,徐聞菠蘿、火晶柿子等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迅速走紅。培育農(nong) 業(ye) 品牌需考慮長期價(jia) 值,這也要求構建全麵的品牌發展策略。
五是消費者的品牌參與(yu) 度持續增加。傳(chuan) 統意義(yi) 上,消費者對品牌的貢獻和參與(yu) 多依從(cong) 文化、習(xi) 慣等因素。但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反饋被吸收到農(nong) 業(ye) 品牌的培育和發展中。農(nong) 業(ye) 品牌培育與(yu) 消費者反饋之間的關(guan) 聯越發緊密,有消費者通過短視頻等方式直接給廠商發去商品包裝和品牌的設計圖,還有消費者通過自媒體(ti) 方式參與(yu) 品牌推廣。
也要看到,當前我國農(nong) 業(ye) 品牌仍存在多而不精、大而不強、品牌影響力有待提升等問題,這也是未來品牌提升的著力點。隨著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提高,將會(hui) 有越來越多農(nong) 業(ye) 品牌精品脫穎而出,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助力農(nong) 業(ye) 提質農(nong) 民增收
農(nong) 業(ye) 品牌在推動農(nong) 業(ye) 提質增效、農(nong) 民增收等方麵作用如何?
劉乃郗(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國家農(nong) 業(ye) 市場研究中心研究員):近年來,我國農(nong) 業(ye) 品牌如同雨後春筍般發展成長,在讓消費者享受到更多高品質農(nong) 產(chan) 品的同時,對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和農(nong) 民增收也起到顯著推動作用。
首先,農(nong) 業(ye) 品牌打造推動了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標準化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具有天然的非標準化特征,再加上清洗、分揀、包裝、倉(cang) 儲(chu) 、物流等一係列流程,農(nong) 產(chan) 品很難保持穩定的品質和消費體(ti) 驗。培育和發展農(nong) 業(ye) 品牌讓許多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走上標準化生產(chan) 道路,通過現代工業(ye) 和數字技術,實現農(nong) 產(chan) 品從(cong) 田間到餐桌全流程標準化發展。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在品牌打造過程中,推動整個(ge)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形成更成熟的分工體(ti) 係,優(you) 化產(chan) 業(ye) 要素投入配置效率,極大提高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全要素生產(chan) 率。例如,黑龍江省五常市遵循“打造一個(ge) 品牌、帶活一個(ge) 產(chan) 業(ye) 、富裕一方農(nong) 民”的發展思路,打造五常大米區域公用品牌,全麵推進五常大米標準化生產(chan) ,對種子、種植、倉(cang) 儲(chu) 、加工、環境、溯源管理等流程和工序全部實現標準化,建立完善從(cong) 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標準體(ti) 係,促進五常大米高質量發展,2021年產(chan) 值約160億(yi) 元。陝西省柞水縣積極打造柞水木耳區域公用品牌,培育多個(ge) 柞水特有木耳菌種,頒布陝西省地方標準,建立企業(ye) 示範種植和木耳產(chan) 業(ye) 全程技術服務體(ti) 係,落實標準知曉率、入戶率達100%,推動柞水木耳從(cong) 依靠傳(chuan) 統經驗從(cong) 事生產(chan) 轉為(wei) 現代標準化生產(chan) ,實現年栽培木耳1億(yi) 袋左右,產(chan) 幹耳5000噸左右,有效帶動農(nong) 戶增收。
其次,農(nong) 業(ye) 品牌溝通供需兩(liang) 端,推動了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升級。通過打造農(nong) 業(ye) 品牌,把農(nong) 產(chan) 品所具備的自然地理、生產(chan) 過程、工藝技術、產(chan) 品品質等差異化特征傳(chuan) 遞給消費者,農(nong) 業(ye) 品牌成為(wei) 生產(chan) 者與(yu) 消費者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梁”。同時,在農(nong) 業(ye) 品牌培育和發展過程中,消費市場的變化也不斷反饋給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升級。例如,青菜頭原本隻是重慶市涪陵區傳(chuan) 統的種植品種,用它醃製的榨菜是長江兩(liang) 岸百姓的佐餐小食。隨著人們(men) 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簡易快餐、商務出行和下飯佐菜這一消費需求快速擴大。涪陵區敏銳抓住消費需求變化的契機,聚力打造涪陵榨菜區域公用品牌,在堅持傳(chuan) 統製作技藝的同時,持續研發推廣高產(chan) 抗病、適宜機收機種的優(you) 良品種,緊跟市場發展和需求,創新產(chan) 品研發,打造品牌矩陣。如今,涪陵榨菜已成為(wei) 年產(chan) 值130餘(yu) 億(yi) 元的支柱產(chan) 業(ye) ,傳(chuan) 統製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產(chan) 品銷往全國各地,出口至日本、澳大利亞(ya) 、美國等多個(ge) 國家和地區。
再次,農(nong) 業(ye) 品牌打造推動了傳(chuan) 統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提檔升級,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農(nong) 民增收。目前,我國消費需求從(cong) 注重數量增長向追求品質生活轉變,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也更加注重提質增效。發展農(nong) 業(ye) 品牌能夠有效推動傳(chuan) 統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提檔升級,助力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和富民強農(nong) 。例如,廣東(dong) 省徐聞縣是全國最大的菠蘿產(chan) 區,菠蘿種植麵積占全國1/3以上。隨著水果種類不斷豐(feng) 富,徐聞縣打造徐聞菠蘿區域公用品牌,推廣菠蘿優(you) 良品種,發布區域公用品牌標識,成立菠蘿采購商聯盟,大力組織產(chan) 銷對接,促進徐聞菠蘿銷量增長,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從(cong) 2018年的9.8億(yi) 元攀升至2022年的約25億(yi) 元,輻射帶動約5萬(wan) 農(nong) 戶。我國有許多跟徐聞菠蘿一樣的傳(chuan) 統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品牌建設是推動其提檔升級、助力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和實現富民強農(nong) 的有力手段和有效路徑。
“互聯網+”推動品牌建設
我國培育和發展農(nong) 業(ye) 品牌在電商營銷、數字賦能等方麵有哪些實踐?
漆雲(yun) 蘭(lan)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近年來,各地重視農(nong) 業(ye) 品牌培育和發展,利用互聯網、電子商務、新媒體(ti) 等多種營銷手段,宣傳(chuan) 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拓展農(nong) 產(chan) 品營銷渠道,並將數字技術賦能農(nong) 業(ye) 領域,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多維度提升農(nong) 業(ye) 現代化水平,推動農(nong) 業(ye) 品牌建設。
一是引入電商平台助力打造優(you) 質農(nong) 業(ye) 品牌。從(cong) 全國範圍來看,許多村鎮立足本地資源優(you) 勢,通過引入天貓、京東(dong) 等電商平台,培育電商人才,打通產(chan) 銷通道,提升優(you) 勢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和銷售的規模化、標準化水平,使一個(ge) 村(或幾個(ge) 村)擁有一個(ge) (或幾個(ge) )市場潛力大、區域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品牌產(chan) 品、品牌產(chan) 業(ye) 。不僅(jin) 如此,部分村級優(you) 勢品牌農(nong) 產(chan) 品的規模逐步擴展至鄉(xiang) 鎮甚至縣域,形成具有品牌影響力的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集群,品牌發展成效和外溢效應顯著。以河南省長葛市為(wei) 例,電子商務已成為(wei) 推動品牌農(nong) 業(ye) 創新發展的重要抓手。當地引入阿裏巴巴國際站、天貓、速賣通、京東(dong) 等省內(nei) 外知名電商平台20個(ge) ,開設各類網店2萬(wan) 餘(yu) 家,2022年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67億(yi) 元。
二是強化電商人才引進、培育,廣泛應用直播、短視頻等新媒體(ti) 營銷手段,宣傳(chuan) 和推廣農(nong) 業(ye) 品牌,拓展農(nong) 產(chan) 品營銷渠道。從(cong) 各地實踐看,普遍在加強電商人才培訓和引進、豐(feng) 富產(chan) 品內(nei) 涵和場景等方麵下大力氣。許多地方政府會(hui) 同行業(ye) 協會(hui) 通過組織培訓,圍繞“數商興(xing) 農(nong) ”、直播帶貨、品牌塑造等內(nei) 容進行講解,培訓出一批掌握新媒體(ti) 運營能力的“新農(nong) 人”,強化農(nong) 業(ye) 品牌推廣。同時,打造網紅產(chan) 品,擴大農(nong) 業(ye) 品牌的市場影響力。一些地方在農(nong) 業(ye) 品牌建設中,通過政府、企業(ye) 、農(nong) 戶、協會(hui) 等多方協同,從(cong) 構建農(nong) 產(chan) 品綠色生產(chan) 體(ti) 係、質量安全追溯體(ti) 係等方麵提升品質,豐(feng) 富品牌內(nei) 涵;以內(nei) 容電商、興(xing) 趣電商、社交電商等電商新業(ye) 態為(wei) 載體(ti) ,多平台、多渠道塑造品牌形象,豐(feng) 富營銷場景,促進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商務部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全國農(nong) 村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為(wei) 1.02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1.3%。
三是依托農(nong) 產(chan) 品交易大數據,以數字技術為(wei) 手段,優(you) 化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加速推進農(nong) 業(ye) 品牌化發展。近年來,農(nong) 村電商極為(wei) 活躍,在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交易過程中聚集了海量在線實時交易數據。各地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經營者利用電商平台用戶數據,多維度了解消費者需求,並應用大數據獲取與(yu) 分析技術,動態匹配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鏈管理,補齊銷售渠道短板。同時,完善農(nong) 產(chan) 品溯源體(ti) 係,規範和優(you) 化農(nong) 產(chan) 品從(cong) 生產(chan) 、包裝、運輸、儲(chu) 存到銷售、售後等環節在內(nei) 的全產(chan) 業(ye) 鏈和供應鏈,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附加值和品牌溢價(jia) 。例如,在推進“數商興(xing) 農(nong) ”方麵,上海通過本來生活、拚多多、美團買(mai) 菜等平台,對接供需雙方,促進農(nong) 產(chan) 品尤其是品牌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更好滿足城市居民生活需求。有調查顯示,42.6%的上海市民願意支付10%至30%的溢價(jia) 選擇品牌農(nong) 產(chan) 品,線上複購率達84.1%。
四是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有關(guan) 部門結合區域農(nong) 業(ye) 資源特點,明確區域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化推進的總體(ti) 目標與(yu) 發展方向,規劃區域公用品牌與(yu) 產(chan) 業(ye) 集群的融合發展。在實踐中,各地高度重視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加工基地和物流產(chan) 業(ye) 園區、基礎信息網絡等設施建設,為(wei) 規模化生產(chan) 、銷售、物流提供有力保障。特別是通過聯合農(nong) 村電商企業(ye) ,共同搭建倉(cang) 配物流融合基地,共享倉(cang) 配人力、物力和場地資源,從(cong) 而顯著降低快遞企業(ye) 的配送成本和農(nong) 村電商企業(ye) 的倉(cang) 儲(chu) 成本。
綜上,在“互聯網+”背景下,我國農(nong) 業(ye) 品牌培育方式不斷創新,標準化、數字化、可追溯化水平顯著提升,電商、直播、短視頻等新媒體(ti) 營銷渠道廣泛應用於(yu) 農(nong) 產(chan) 品營銷領域,初步形成以標準化生產(chan) 和質量認證為(wei) 基礎,以數字賦能、產(chan) 銷對接和品牌塑造為(wei) 手段的農(nong) 業(ye) 品牌發展模式。
聚焦土特產(chan) 打造區域發展金名片
各地如何發揮獨特資源優(you) 勢做好“土特產(chan) ”文章,推動農(nong) 業(ye) 品牌發展?
胡曉雲(yun) (浙江大學中國農(nong) 村發展研究院中國農(nong) 業(ye) 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我國土特農(nong) 產(chan) 品資源豐(feng) 富,在區域生態、品種品質、工藝特色、文化內(nei) 涵、產(chan) 品風味等方麵具有獨特性。作為(wei) 土特產(chan) 中的精品,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成為(wei) 打造農(nong) 業(ye) 品牌的重要載體(ti) 。
自本世紀初以來,各地發揮獨特資源優(you) 勢,做好“土特產(chan) ”文章,從(cong) 理論研究到政策支持,以農(nong) 產(chan) 品區域公用品牌打造為(wei) 抓手,將富有特色的農(nong) 產(chan) 品實現品牌化,提升土特產(chan) 的資源價(jia) 值,實現多方共贏。
一是以理論研究助力農(nong) 業(ye) 品牌化發展。我國農(nong) 業(ye) 中最富特色的資源,是基於(yu) 特定區域生態與(yu) 文化內(nei) 涵的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圍繞地理標誌專(zhuan) 用標誌、區域公用品牌創建與(yu) 管理的理論研究成果數量日增,例如,中國知網上以農(nong) 業(ye) 品牌、農(nong) 產(chan) 品區域公用品牌為(wei) 關(guan) 鍵詞的論文數量不斷增多,農(nong) 業(ye) 品牌建設的理論支撐體(ti) 係不斷構建。各高校相關(guan) 團隊的理論研究推動了我國農(nong) 業(ye) 品牌發展特別是優(you) 質土特產(chan) 的品牌化進程,也推動了相關(guan) 支持政策的出台。
二是加強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保護和管理。相關(guan) 部門立足國際視野,積極推動原產(chan) 地保護、地理標誌商標注冊(ce) 、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登記等,推動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化發展,並借鑒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發展的國際經驗,推進農(nong) 業(ye) 品牌化發展的製度設計。各地也越來越重視發展農(nong) 業(ye) 品牌,開展一係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農(nong) 業(ye) 品牌建設工作。2019年,新的地理標誌專(zhuan) 用標誌發布。《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辦公廳關(guan) 於(yu) 做好2022年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保護工程實施工作的通知》提出,挖掘傳(chuan) 統農(nong) 耕文化,培育以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為(wei) 核心的區域品牌。
三是穩步推進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化。各地推動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以單一品類(產(chan) 業(ye) )創建農(nong) 產(chan) 品區域公用品牌,並成為(wei) 當地農(nong) 業(ye) 的主導品牌、平台品牌,提升了土特產(chan) 的品牌價(jia) 值。例如,寧夏鹽池縣圍繞灘羊全力打造區域公用品牌,由專(zhuan) 業(ye) 機構為(wei) 其設計品牌策略、進行品牌傳(chuan) 播。鹽池灘羊(肉)先後入選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chan) 品、中國農(nong) 業(ye) 品牌目錄2019農(nong) 產(chan) 品區域公用品牌等。2022年,鹽池縣灘羊全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值達64.5億(yi) 元,灘羊養(yang) 殖收入占當地農(nong)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目前,基於(yu) 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的區域公用品牌越來越具有市場影響力,並形成了品牌集群效應。
四是探索打造多品類農(nong) 產(chan) 品區域公用品牌。基於(yu) 我國山區農(nong) 業(ye) 品類多、規模小、種植區塊散、品種工藝獨特以及區域經濟相對不富裕、區域影響力弱等實際情況,各地探索、推進農(nong) 業(ye) 品牌建設,打造多品類農(nong) 產(chan) 品區域公用品牌,以品牌化倒逼產(chan) 品標準化,提高產(chan) 品品質。浙江省麗(li) 水市依托獨特的山區生態環境打造多品類農(nong) 產(chan) 品區域公用品牌“麗(li) 水山耕”(注冊(ce) 為(wei) 集體(ti) 商標),聚集區域農(nong) 業(ye) 資源,讓“山貨”走出“山門”,提升生態精品農(nong) 產(chan) 品的品牌價(jia) 值,已形成菌、茶、果、蔬、藥等多個(ge) 產(chan) 業(ye) ,“麗(li) 水山耕”農(nong) 產(chan) 品年銷售額突破百億(yi) 元。重慶的“巴味渝珍”、甘肅的“甘味”、內(nei) 蒙古的“天賦河套”、山東(dong) 的“濟寧禮饗”、浙江的“三衢味”等多品類農(nong) 產(chan) 品區域公用品牌,還借助各地曆史文化特征,強化品牌的文化性、故事性、獨特性以及無形價(jia) 值溢價(jia) 功能,凸顯當地優(you) 質土特產(chan) 的文化價(jia) 值。
目前,各地依托鄉(xiang) 村區域生態、優(you) 質土特產(chan) 打造農(nong) 業(ye) 品牌,凸顯了地域特色、文化價(jia) 值,令各地的土特產(chan) 成為(wei) 區域發展的金名片,有效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