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讓法治精神可見可感——北京公安圍繞場所建設探索推進執法規範化

發布時間:2023-12-04 10:3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彭景暉 董城

  2017年以來,北京公安隊伍在深化執法規範化建設的路上不斷嚐試,創建了“物的看守所”,升級了“派出所功能區”和“為(wei) 民服務窗口”,努力提升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執法公信力。北京公安在執法場所的優(you) 化升級進程中找到了突破口,把提高群眾(zhong) 信任度的設想,融進執法場所的方寸間,努力讓法治精神可見可感。

  “物的看守所”

  2022年初,一個(ge) 經濟類犯罪的嫌疑人在接受檢察院詢問時,堅稱一本賬本丟(diu) 失了。這意味著證據鏈出現瑕疵,可能導致案件辦理陷入僵局。涉案的“書(shu) 證”多達上百個(ge) 大箱子,其中一本不在,從(cong) 何查起?

  負責涉案財物管理的是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分局涉案財物管理中心(以下簡稱“昌平涉財中心”)。在這裏,涉案的人和物是一同走閉環流程的,每一個(ge) 涉案物品進入昌平涉財中心,將首先來到涉案財物管理辦公室。涉財民警會(hui) 當場接收,掃碼錄入信息,貼上專(zhuan) 門標簽,將數據上傳(chuan) 到涉案財物智能化管理係統,並及時把物品存入智能保管櫃。

  在涉案財物規範入庫後,民警會(hui) 根據昌平涉財中心早巡晚結工作製度,對法律文書(shu) 審批內(nei) 容等逐項檢查。在詳盡的痕跡化流轉記錄、清晰的影像資料等證據麵前,嫌疑人所說的賬本丟(diu) 失的謊言被揭穿。

  昌平涉財中心於(yu) 2022年1月建成。5500平方米的占地麵積、17間功能各異的專(zhuan) 業(ye) 保管室、“從(cong) 地麵武裝到天花板”的智能設備令記者深受震撼。

  “群眾(zhong) 關(guan) 心的是涉案手機裏的東(dong) 西還在不在、車輛的設備是否可用,關(guan) 注財物的財產(chan) 屬性;民警關(guan) 心的是涉案電腦裏的數據能否妥當保留原有狀態,關(guan) 注物品的證據效力。”昌平分局法製支隊副支隊長倘紹奎說,“無論哪一條,這個(ge) ‘物的看守所’都能提供保障。”

  “2017年以來,北京市公安局著力打造數字化‘物的看守所’,先後建成市區兩(liang) 級17個(ge) 智能化涉案財物管理中心和基層所401個(ge) 涉案財物保管室。”北京市公安局法製總隊副總隊長劉彥介紹。

  派出所有了新的功能區

  北京市公安局順義(yi) 分局仁和派出所新設立了案管會(hui) 商區、執法監督區、綜合管理區等新的功能區,它們(men) 是案管組民警的工作場所。

  前一天所有接觸過的警情案件、市民通過投訴熱線提出的訴求等,案管組都要逐一細查並作出判斷。“這意味著如果前方民警在處理警情時,因現場條件限製等原因出現判斷失誤,案管組能及時進行有效彌補。”仁和派出所副所長劉伯祥說。

  清晨7點,記者到達時,案管組民警已經在分析一起離奇的警情:兩(liang) 個(ge) 人在某居民樓的住家戶門口,持續敲門一個(ge) 小時。民警在接警後抵達現場,報警人任某稱自己沒有開門,沒有發生其他情況。民警將這個(ge) 事件判定為(wei) “普通事件”。

  “事出蹊蹺!”在這個(ge) 不足10平方米的案管會(hui) 商區,民警們(men) 把平日裏掌握的線索、數據分析得來的結論進行比對,得出初步判斷——這是“案件”,並且問題不小。原來,有問題的是報警人任某自己!經偵(zhen) 查得知,幾年時間,任某以幫人買(mai) 共有產(chan) 權房、辦理北京小客車牌照為(wei) 由,先後對10餘(yu) 人進行詐騙。

  “如果不是案管組的跟進,這個(ge) 犯罪嫌疑人可能就從(cong) 我們(men) 眼前溜走了。”辦案民警感慨,這些年來,案管組承擔的工作繁重卻意義(yi) 重大,不僅(jin) 監督民警全流程規範執法,防止出現冤假錯案,也保證群眾(zhong) 的每一次報警,都能得到認真對待。

  接待室有個(ge) “悉心聽”窗口

  在北京市西城區政務服務公安分中心,有一個(ge) 特殊的接待室,設置有“悉心聽”窗口。“最暖心的就是這個(ge) 接待室!”75歲的市民王女士告訴記者,她因年輕時工作的工廠已倒閉多年,很多書(shu) 麵證明找不到地方開,辦證件時遇到困難。民警每次都把注意事項寫(xie) 在提示卡上,可自己歲數大了,很多手續還是辦不好。後來,民警主動替她聯係地方的職能部門,幫她補充整理材料,最終辦成。

  如今,全國各地的政務中心都在努力實現“一網通辦”“一窗通辦”,追求標準化、數據化。但具體(ti) 辦理時,很多事情沒有那麽(me) 理想化,長期從(cong) 事窗口工作的民警,每天都會(hui) 遇到形形色色的困難。“於(yu) 是,這個(ge) 政務分中心成為(wei) 一個(ge) 大的窗口。”西城區政務服務中心公安分中心首席代表張豔說,“我們(men) 通過窗口悉心聽,更認真辦,為(wei) 市民提供出入境、交通、網安等各部門132項公安行政審批事項的辦理服務。”

  記者了解到,這個(ge) 2022年8月投入使用的政務服務公安分中心,已為(wei) 企業(ye) 和群眾(zhong) 辦理業(ye) 務7.4萬(wan) 件,接受谘詢2.3萬(wan) 次。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04日 10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