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光明時評】讓城市空間治理更精細更科學

發布時間:2023-12-04 10:4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時評】

  作者:育心(媒體(ti) 評論員)

  全國首部國土空間信息管理的地方性法規——《廈門經濟特區國土空間信息管理若幹規定》(以下簡稱《若幹規定》)於(yu) 12月1日施行。《若幹規定》共11條,對國土空間信息的定義(yi) 、標準規範、匯聚及應用等進行明確,通過構建城市空間數字治理體(ti) 係,建立清單製度,提高項目策劃生成效率,有效增強城市空間治理能力。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人們(men) 對城市管理現代化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城市空間治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質。從(cong) 空間治理理論來看,城市空間是一個(ge) 兼具客觀實體(ti) 和主觀互動的載體(ti) 。因此,城市空間治理不僅(jin) 涵蓋物理學意義(yi) 上的客觀命題,更是涉及城市空間的發展規劃、承載能力、治理主體(ti) 等社會(hui) 學範疇的實踐命題。提升城市空間治理效能,為(wei) 廣大市民提供優(you) 質公共服務,必須從(cong) 創新治理體(ti) 製、改進治理方式等多方麵入手,不斷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開創人民城市建設新局麵。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wei) 人民”,並明確要求“加快推進市域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提高市域社會(hui) 治理能力”。近年來,不少城市在空間治理上都做出了有益探索。例如,上海通過打造“社區花園”對閑置土地進行分塊租賃,或分配給家庭作為(wei) 園藝場地,實現了社區民眾(zhong) 對城市公共空間的共建共享;重慶將城市更新納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十項行動”統籌部署,今年4月,民主村片區城市更新項目(一期)竣工亮相,成為(wei) 新晉“網紅打卡地”。

  提升城市空間治理質效,也應注重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此次《若幹規定》的出台便是一個(ge) 鮮明的例子。從(cong) 製度設計上看,不僅(jin) 在立法上有精細化、創新性、小切口的特點,還有效針對了國土空間信息管理上的痛點堵點,體(ti) 現出明確的問題導向。而從(cong) 信息覆蓋上看,無論是國土空間信息清單製度與(yu) 《廈門經濟特區數據條例》的相互銜接,還是信息清單與(yu) 公共數據資源目錄的動態互補,都有效提升了所收集信息的時效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在先進理念與(yu) 科學技術的雙重加持下,城市空間治理正變得更科學、更精細。

  未來,還應充分順應城市發展規律,讓城市空間治理朝著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方向不斷發展。一是始終堅持將人民群眾(zhong) 作為(wei) 城市治理的主體(ti) ,不斷激發人民群眾(zhong) 參與(yu) 城市空間治理的積極性,更好暢通參與(yu) 渠道、匯聚治理資源,構建起多元主體(ti) 協同參與(yu) 的城市空間治理新格局,提升決(jue) 策的科學性;二是以體(ti) 製改革為(wei) 抓手,通過政策規劃和管理路徑的完善,在各個(ge) 城區、街道、社區等不斷推動精細化治理,推動政府治理同社會(hui) 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提升城市空間治理質效;三是實施創新驅動下的空間治理策略,通過將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先進信息技術與(yu) 城市空間治理相融合,構建集產(chan) 業(ye) 準入、防禦調度、模型建造等功能於(yu) 一身的大數據智慧平台,為(wei) 信息共享、項目規劃、資源整合注入更多科技力量。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04日 03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