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清華簡最新研究成果再現戰國禮書原貌

發布時間:2023-12-11 10:5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鄧暉)入藏於(yu) 清華大學的戰國竹簡清華簡再出研究成果。12月10日,《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叁)》成果發布會(hui) 舉(ju) 行,新一輯整理報告共發布五篇竹書(shu) ,均為(wei) 傳(chuan) 世文獻未見的佚籍,其中兩(liang) 篇禮書(shu) 是散失的先秦禮書(shu) 在戰國竹書(shu) 中的首次發現,再現了戰國時期禮書(shu) 的原始麵貌。

  上述五篇竹書(shu) 分別為(wei) 《大夫食禮》《大夫食禮記》《五音圖》《樂(le) 風》《畏天用身》,為(wei) 研究先秦時期的禮製、音樂(le) 以及思想提供了新的資料。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大夫食禮》與(yu) 《大夫食禮記》兩(liang) 篇禮書(shu) 。這兩(liang) 篇竹書(shu) 編連為(wei) 一卷,分別有竹簡51支與(yu) 14支,前者記載大夫食禮中賓主、儐(bin) 相的行禮儀(yi) 節,後者記述行食禮過程中執事者行事的具體(ti) 禮節,兩(liang) 篇相輔而行。

  “簡文詞句與(yu) 《儀(yi) 禮》相類,行禮的節次與(yu) 《公食大夫禮》最為(wei) 接近。簡文體(ti) 現了楚地大夫食禮的一些特點,對先秦禮製以及《儀(yi) 禮》的研究有重要參考價(jia) 值。”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yu) 保護中心主任黃德寬介紹。

  此外,新一輯整理報告中還有兩(liang) 篇音樂(le) 類文獻。其中,《五音圖》中央繪有一個(ge) 五角星,其上角對應宮組音名,其他四角對應商、角、徵、羽各組,按逆時針方向依次分布。五角星圖形由“宮—徵”“徵—商”“商—羽”“羽—角”“角—宮”五條連線構成,展示了五音生成的規律,其背後蘊含的思想是“三分損益法”,與(yu) 《管子》《淮南子》等書(shu) 記載的五音生成順序相合。《樂(le) 風》分兩(liang) 部分,前一部分記載音律名稱,後一部分性質尚難明確。兩(liang) 篇樂(le) 書(shu) 為(wei) 中國早期樂(le) 理體(ti) 係以及先秦音樂(le) 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畏天用身》是一篇思想類文獻,共17支簡,內(nei) 容完整,無缺簡,圍繞天人關(guan) 係、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展開論述。簡文宣揚人的主體(ti) 意識,充分展現了戰國時代積極進取的精神,為(wei) 先秦思想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文獻。

  2008年7月,清華大學入藏一批戰國竹簡,總數約為(wei) 2500枚,被稱為(wei) “清華簡”,其內(nei) 容是經史一類珍貴文獻。據悉,“清華簡”整理報告將總共出版16輯,目前整理工作已進入尾聲。研究團隊表示,將保證每年一冊(ce) 的出版進度,早日將這批重要材料向社會(hui) 與(yu) 學界公布。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11日 09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