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德昂古村寨煥發新活力

發布時間:2023-12-25 10:0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人權行動看中國】

  光明日報記者 徐鑫雨 張 勇

  “好呢,訂六桌,後天來!”冬日午時,一個(ge) 電話讓55歲的出冬瓜村村民趙玉月喜笑顏開。原來是有客人打算後天到出冬瓜村進行同學聚會(hui) ,準備在她經營的農(nong) 家樂(le) 用餐。

  “我家的房子年頭最長的有100多年,我把它們(men) 修繕保留下來,2017年又開了民宿和農(nong) 家樂(le) ,接待的遊客來自世界各地!”趙玉月一邊說著,一邊熱情地邀請記者參觀她的民宿。屋內(nei) 明亮整潔,木質裝潢充滿德昂族風情;屋外,遊客可以在院子裏體(ti) 驗製作德昂族織錦,也可以圍火塘而坐,烤上一杯德昂族特有的酸茶。

  趙玉月自豪地說:“在這裏,可以體(ti) 驗到最純正的德昂族文化!”

  出冬瓜村的所在地,雲(yun) 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三台山德昂族鄉(xiang) ,是全國唯一的德昂族鄉(xiang) ,鄉(xiang) 裏約60%的人口都是德昂族。作為(wei) 我國人口較少民族,德昂族目前有兩(liang) 萬(wan) 多人,主要分布在雲(yun) 南德宏、保山、臨(lin) 滄等地。這個(ge) 依山而建的小山村,至今仍可見四簷出水、吊腳樓等特點的傳(chuan) 統德昂族民居。近年來,依托上海對口幫扶等支持,古老的村寨煥發新的活力,吸引不少遊客、學者慕名而來。

  遊客能來,更要能留住。出冬瓜村村務監督委主任趙臘退回憶,早在2006年,就有很多師生來村裏研學采風。然而,那時的居住環境還是人畜同住、蚊蟲滿屋。“長時間這樣下去可不行!”趙臘退心想,要有個(ge) 像樣的民宿,能讓遊客住下來。2009年,趙臘退申請資金在村子外圍建了一個(ge) 集中養(yang) 殖場,動員村民把豬牛集中飼養(yang) ,大大改善了村裏的人居環境。如今,來村裏旅遊的遊客越來越多,村裏的民宿有3家,農(nong) 家樂(le) 也發展到了7家。

  “我們(men) 村的‘上上居’民宿酒店能看到整個(ge) 芒市壩,成了網紅打卡點,火爆時周末能有幾千人來。”趙臘退說,“德昂族織錦手工藝品、德昂族傳(chuan) 統體(ti) 育項目體(ti) 驗、酸茶製作工藝培訓……我還要繼續動員村民,把德昂族的文化更好地傳(chuan) 播出去!”

  德昂族流傳(chuan) 這樣一句話,“酸茶不酸,臭菜不臭”。德昂族有著悠久的種茶飲茶曆史,被譽為(wei) “古老的茶農(nong) ”。2022年,德昂族酸茶製作技藝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為(wei) 了促進酸茶的傳(chuan) 承保護,借助滬滇幫扶等項目支持,三台山德昂族鄉(xiang) 先後建立了酸茶製作體(ti) 驗中心、酸茶加工廠。如今,被譽為(wei) “茶中酸奶”的德昂族酸茶搖身一變,成為(wei) 增收致富的“金葉子”。“今年5月,鄉(xiang) 裏舉(ju) 辦了酸茶品鑒會(hui) 。我們(men) 的酸茶還走進了南博會(hui) 、茶博會(hui) ,鄉(xiang) 裏的酸茶製作技藝非遺傳(chuan) 承人也常受邀展示非遺技藝。”三台山德昂族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賴虹告訴記者,今年鄉(xiang) 裏的酸茶銷量預計有18噸,每公斤單價(jia) 680元至1980元不等,都能賣上好價(jia) 錢。

  除了酸茶,三台山德昂族鄉(xiang) 還發展起澳洲堅果和甘蔗產(chan) 業(ye) 。放眼望去,一片片長勢喜人的澳洲堅果映襯著鄉(xiang) 裏人火紅的日子。“今年全鄉(xiang) 堅果鮮果產(chan) 量4045噸,產(chan) 值3316萬(wan) 元。”賴虹說,“鄉(xiang) 裏通過舉(ju) 辦‘堅果王’評選活動、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農(nong) 戶‘雙綁’機製等方式,引導群眾(zhong) 科學種植堅果。‘堅果王’單產(chan) 已由2020年的127市斤增長到2022年的309市斤!”

  “我家種了三四十畝(mu) 堅果,還養(yang) 了46頭牛。”出冬瓜村四組村民楊玉南為(wei) 了照顧家裏的生意,2009年搬到了出冬瓜新寨。她告訴記者:“我小時候住的房子是人畜混住,十二三歲的時候在家幹農(nong) 活,而現在我的娃十二三歲都在學校讀書(shu) 。”

  暖陽灑在冬日的德昂山上,不遠處傳(chuan) 來歡快的德昂歌曲。一場頗具少數民族文化特色的課間操正在鄉(xiang) 裏的九年製學校上演。孩子們(men) 敲起水鼓、打起象腳鼓、跳起竹竿舞,歡快地在操場上跳著、跑著。學校校長明正遠告訴記者,“我們(men) 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為(wei) 的就是傳(chuan) 承民族文化,培養(yang) 孩子們(men) 的文化自信”。

  美麗(li) 德昂山,喜迎八方客。滇緬公路、酸茶加工廠、德昂族博物館、出冬瓜古村寨……串起了一條三台山德昂族鄉(xiang) 文旅環線。如今的德昂族生活既古樸又現代,德昂族鄉(xiang) 親(qin) 們(men) 歡歡喜喜地迎接八方遊客的到來。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25日 03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