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山西:古老非遺和新時代青年“雙向奔赴”

發布時間:2024-01-19 10:30: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作為(wei) 一個(ge) 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就讀於(yu) 山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的大三學生劉以垚在這兩(liang) 年走上了保護山西非遺之路。2023年4月,她以大學生非遺保護者代表的身份,與(yu) 傳(chuan) 承著潞綢手工織造技藝的山西企業(ye) 簽約,合作推動相關(guan) 非遺項目的保護與(yu) 傳(chuan) 承。

  “這兩(liang) 年學生們(men) 與(yu) 非遺的‘雙向奔赴’,緣起於(yu) 學院開展的山西非遺青年實踐係列活動。”山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喬(qiao) 瑞告訴記者。

  喬(qiao) 瑞介紹,山西有著豐(feng) 富的非遺資源,為(wei) 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開展“大思政課”提供了鮮活教材。2022年起,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與(yu) 山西師範大學聯合策劃,推出了“山西非遺青年行”社會(hui) 實踐活動。

  在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的統籌策劃下,200餘(yu) 名青年學生組成的山西非遺青年行社會(hui) 實踐團在行走體(ti) 驗中上了一堂堂非遺“大思政課”。自活動開展以來,學生們(men) 以小分隊形式,深入全省走訪50餘(yu) 項非遺項目,采訪非遺傳(chuan) 承人和非遺工作者100餘(yu) 人,形成采訪實錄近15萬(wan) 字,製作係列短視頻和非遺手賬100餘(yu) 條。

  “學生們(men) 與(yu) 傳(chuan) 承人同吃同住,常常為(wei) 傳(chuan) 承人的故事感動落淚。”實踐團隊負責人、“90後”教師張瑞琴回憶。平陽木版年畫傳(chuan) 承人趙國琦也寄語當代青年,希望學生們(men) 學會(hui) 打破傳(chuan) 統的靜態傳(chuan) 承,以青春力量助力非遺活態延續。

  在用腳步丈量三晉大地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青年學生加入到非遺“守藝人”行列。四川學生劉以垚對傳(chuan) 承悠久的潞綢十分感興(xing) 趣,在發現相關(guan) 企業(ye) 多以婚嫁係列產(chan) 品為(wei) 研發重心時,她主動聯絡,提出希望可以依托企業(ye) 平台,將潞綢與(yu) 山西古建元素相結合設計成絲(si) 巾等文創產(chan) 品,切換視角,用非遺講好山西故事。

  “我們(men) 將這批絲(si) 巾成品放到學院義(yi) 賣展區,以能看到、摸到的實物讓更多人了解非遺潞綢。2023年底,又將這部分收入全部捐給了甘肅地震災區。”劉以垚表示。

  山西非遺青年實踐活動並未止步於(yu) “行”。一年多來,山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通過“線上+線下”共研共學的方式,凝練開展了“行—說—研—創—傳(chuan) ”一體(ti) 化公益實踐活動,構建起“實踐調研+理論宣講+理論研究+創新創業(ye) +傳(chuan) 承傳(chuan) 播”的思政育人體(ti) 係,在實踐中領略非遺“大思政課”培根鑄魂的魅力。

  喬(qiao) 瑞說:“如今,我們(men) 在校外形成與(yu) 服務社會(hui) 有效的對接機製,通過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搭建校外實踐平台,不斷推動非遺走向社會(hui) 。”

  “山西非遺青年說”理論宣講活動品牌也在實踐活動中逐漸成形。“山西非遺青年說”總負責人、大三學生李振國威表示,圍繞行走所見所感,他們(men) 以青年視角講非遺,在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共青團山西省委、山西省學生聯合會(hui) 等單位開展理論宣講20餘(yu) 次,受眾(zhong) 上萬(wan) 人。

  為(wei) 了幫助傳(chuan) 承人打破傳(chuan) 承困境,實踐團隊定向開展了“非遺青年研創”活動,把學習(xi) 、生活直接搬上調研一線,尋找多元開發路徑。學生們(men) 帶著成果返校,孵化了“非遺視角下山西刺繡的創新傳(chuan) 承研究”和“潞安繡夢——金銀絲(si) 線勾勒錦繡山西”這兩(liang) 項國家級科技創新項目,以有針對性的項目調研助力非遺發展生生不息。

  張瑞琴說,這批基本為(wei) “00後”的青年學生以新思想、新方法融入非遺傳(chuan) 承中,並借助互聯網力量促進非遺的知識傳(chuan) 播、技藝創新和產(chan) 品推廣。

  “傳(chuan) ”是傳(chuan) 承,也是傳(chuan) 播。學生們(men) 以小馬駒愛心支教團為(wei) 載體(ti) ,將山西非遺帶入支教課堂,開展了“愛心伴讀·非遺實景課堂”活動,融入鄉(xiang) 村教育,以戲曲、糖畫、麵塑等豐(feng) 富農(nong) 村未成年人對傳(chuan) 統文化的認知。實踐團隊還在晉中市博物館每周六常態化開展“多彩非遺,傳(chuan) 承有我”公益講解活動。

  據介紹,前不久,共青團山西省委、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山西省學生聯合會(hui) 和山西師範大學還共同發起了山西非遺青年實踐係列活動校園行。“接下來,實踐團隊將持續走進各大高校,為(wei) 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注入青春能量。”喬(qiao) 瑞說。(朱萌)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