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推進鄉村全麵振興

發布時間:2024-01-19 10:35:00來源: 經濟日報

  2023年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不懈夯實農(nong) 業(ye) 基礎,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過去的一年,是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起步之年,也是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各項事業(ye) 取得豐(feng) 碩成果的一年。本報告回顧了2023年我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情況,並對2024年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穩中有進

  過去的一年,各級部門和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全麵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領域成績顯著,保持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穩中有進的勢頭,為(wei) 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一,農(nong) 業(ye) 經濟穩中有增,農(nong) 民增收速度不減。

  農(nong) 業(ye) 經濟繼續呈現穩中有增態勢,經濟社會(hui) 穩定發展基礎牢固。2023年,第一產(chan) 業(ye) 增加值89755億(yi) 元,按不變價(jia) 格計算,比上期增長4.1%,占全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1260582億(yi) 元的7.12%。2023年前三季度,農(nong) 林牧漁業(ye) 總產(chan) 值100974.7億(yi) 元,其中農(nong) 業(ye) 總產(chan) 值53685.5億(yi) 元,牧業(ye) 總產(chan) 值26818.6億(yi) 元,漁業(ye) 總產(chan) 值10442.8億(yi) 元。農(nong) 業(ye) 基本盤紮實穩固。

  農(nong) 村居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增速繼續快於(yu) 城鎮居民。2023年,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比上年同期名義(yi) 增長7.7%,實際增長7.6%,較GDP增速快2.4個(ge) 百分點,名義(yi) 和實際增速分別快於(yu) 城鎮居民2.6個(ge) 和2.8個(ge) 百分點;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為(wei) 2.39,比上年同期減少0.06,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

  第二,糧食再獲豐(feng) 收,大豆油料擴種成果顯著。

  全國糧食產(chan) 量實現“二十連豐(feng) ”。2023年全國糧食生產(chan) 再創曆史新高,產(chan) 量連續9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達13908.2億(yi) 斤,比上年增加177.6億(yi) 斤,增長1.3%。全國31個(ge) 省(區、市)中,27個(ge) 實現增產(chan) 。其中,新疆糧食增產(chan) 61.1億(yi) 斤,山東(dong) 、吉林、四川、遼寧、內(nei) 蒙古、安徽、湖南等糧食增產(chan) 達到或超過10億(yi) 斤。

  大豆油料擴種行動穩步推進。2023年,實現大豆播種麵積1.57億(yi) 畝(mu) ,比上年增加345.1萬(wan) 畝(mu) ,增長2.2%,連續2年穩定在1.5億(yi) 畝(mu) 以上;加大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的支持力度,示範麵積達2000萬(wan) 畝(mu) ,比上年增加500萬(wan) 畝(mu) 左右。全年大豆產(chan) 量416.8億(yi) 斤,比上年增加11.2億(yi) 斤,增長2.8%。油菜麵積、產(chan) 量均實現增長,花生、油葵等油料作物也呈現穩產(chan) 態勢。

  第三,農(nong) 產(chan) 品國內(nei) 市場價(jia) 格穩中有降,國際貿易緩中有升。

  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穩中有降。2023年前三季度,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者價(jia) 格指數分別為(wei) 101.2、99.6、96.2,全國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者價(jia) 格總水平比上期下降0.8%。分類別來看,農(nong) 業(ye) 產(chan) 品和漁業(ye) 產(chan) 品價(jia) 格總水平均比上期下降0.5%,林業(ye) 產(chan) 品價(jia) 格下降4.1%,畜牧業(ye) 產(chan) 品價(jia) 格下降3.9%。

  生豬和蔬菜價(jia) 格不同程度下降。生豬價(jia) 格2023年一季度上漲8.3%,二季度持平,三季度下跌21.5%;前三季度,活牛、活羊價(jia) 格也均呈現下降態勢。蔬菜價(jia) 格降幅明顯,前三季度,蔬菜生產(chan) 者價(jia) 格指數分別為(wei) 96.3、98.8和95.1。2023年11月以來,蔬菜價(jia) 格有所回升,12月份全國菜籃子指數為(wei) 123.32,國家發展改革委監測的15種蔬菜全國平均零售價(jia) 為(wei) 6.94元/公斤,仍低於(yu) 上年同期水平。

  主要飼料原料價(jia) 格也呈下降態勢。2023年豆粕期貨平均開盤價(jia) 為(wei) 4082.68元/噸,比2022年下降4.87%;玉米期貨平均開盤價(jia) 為(wei) 2683.23元/噸,比2022年下降3.47%。

  國際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供需關(guan) 係有所改善。隨著全球經濟逐步複蘇,2023年,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進出口金額達3330.3億(yi) 美元,比上期增長0.04%。其中,出口金額989.3億(yi) 美元,增長0.9%,進口金額2341.1億(yi) 美元,減少0.3%。貿易逆差1351.8億(yi) 美元,比上期減少1.2%。總體(ti) 來看,與(yu) 上年相比,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貿易情況波動不大。

  根據海關(guan) 數據,2023年,我國累計進口糧食接近1.62億(yi) 噸,比上年增長11.7%;其中進口大豆9940.9萬(wan) 噸,比上年增長11.4%。1月至11月,進口玉米2218萬(wan) 噸,比上期增加12.3%;進口大麥967萬(wan) 噸,比上期增加83%;進口小麥1149萬(wan) 噸,比上期增長29.4%。進口明顯下降的也有,稻穀及大米減少58.4%、高粱減少51.5%。

  部分大宗農(nong) 產(chan) 品進口來源結構有所變化。大豆進口格局較為(wei) 穩定,自加拿大進口大豆的金額增長,自美國和巴西進口大豆的金額變化較小。2023年1月至11月,自美國、巴西和烏(wu) 克蘭(lan) 三大進口來源地進口玉米的金額占總金額93%。從(cong) 巴西進口玉米的金額大幅增長,到2023年11月,進口額28.36億(yi) 美元,已超美國躍居第一。

  第四,農(nong) 田水利基建保障有力,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技術不斷突破。

  農(nong) 田建設工作高效推進。積極推進新建、改造提升高標準農(nong) 田,加強耕地保護,統籌發展高效節水灌溉等農(nong) 田建設工作,多地提前完成當年建設任務,為(wei) 糧食持續增產(chan) 豐(feng) 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黑土地保護工作成效顯著。2023年,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性耕作麵積3300萬(wan) 畝(mu) 以上,實現5年翻一番。黑土地麵積最廣的黑龍江省以積極的金融政策支持黑土地保護,截至11月底,全省黑土地保護類貸款餘(yu) 額509.34億(yi) 元,比上期增長42.3%。

  水利工程建設全麵提速。2023年全年完成水利建設投資11996億(yi) 元,較上年增長10.1%。農(nong) 業(ye) 水利方麵,大力推進灌排設施工程建設和管理提升,截至11月底,全國農(nong) 田累計灌溉供水3000多億(yi) 立方米,保障了農(nong) 田灌溉用水,助力糧食豐(feng) 產(chan) 豐(feng) 收。

  農(nong) 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不斷突破。生物育種產(chan) 業(ye) 化步伐加速推進,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階段性成效明顯。農(nong) 業(ye) 種質資源普查行動經過3年努力,全國新收集農(nong) 作物、畜禽、水產(chan) 資源約53萬(wan) 份;216個(ge) 農(nong) 作物製種基地縣、300個(ge) 種畜禽場站、91個(ge) 水產(chan) 原良種場積極推進良種繁育,供種保障率達75%以上。2023年,我國自主培育的高產(chan) 蛋雞、白羽肉雞種雞首次走出國門。

  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超63%,物聯網、大數據等在農(nong) 業(ye) 中加快應用。先進適用農(nong) 機裝備水平不斷提升,裝有北鬥定位作業(ye) 終端的農(nong) 機裝備達220萬(wan) 台(套)。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73%,主糧作物收獲已基本實現機械化。

  第五,外出務工恢複增長,防止返貧成效顯著。

  農(nong) 民外出務工人數保持增長。2023年外出農(nong) 民工人數達17658萬(wan) 人,比上年同期增長2.7%。全年農(nong) 民工總量29753萬(wan) 人,比上年增長0.6%。越來越多農(nong) 民工選擇在中西部地區及縣域內(nei) 就業(ye) 。2022年以來,流向中部和西部地區的農(nong) 民工人數增長幅度已高於(yu) 東(dong) 部地區和東(dong) 北地區。

  返貧致貧風險持續降低。防止返貧是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底線任務,截至2023年10月底,中西部地區累計識別納入監測對象的62.8%已消除返貧風險;全國脫貧人口(含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務工規模達3298.25萬(wan) 人,超過2023年度目標任務279.08萬(wan) 人。中央財政繼續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作為(wei) 重點,銜接資金用於(yu) 產(chan) 業(ye) 發展的比重達60%。為(wei) 擴展就業(ye) 空間,各地以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為(wei) 核心,引進適合當地群眾(zhong) 就業(ye) 需求的勞動密集型、生態友好型項目或企業(ye) ,保證了脫貧人口的就業(ye) 機會(hui) 。

  第六,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步入快車道,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農(nong) 村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持續快速發展。2023年農(nong) 村地區物流業(ye) 務量逐漸恢複,農(nong) 村電商物流業(ye) 務量指數基本都超過2022年同期水平。鄉(xiang) 村直播電商等新業(ye) 態已初步具備較為(wei) 成熟的商業(ye) 模式。2023年前三季度,全國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達1.7萬(wan) 億(yi) 元,增長12.2%。鄉(xiang) 村休閑旅遊穩步恢複,2023年有256個(ge) 村落入選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至此,全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達1953個(ge) 。

  2023年6月,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ye) 采購經理指數為(wei) 54.2%,9月增至62.8%,表明企業(ye) 信心增強。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穩步發展,農(nong) 副食品加工業(ye) 從(cong) 6月開始反彈,規模以上農(nong) 副食品加工業(ye) 增加值在2023年實現總體(ti) 正增長。

  生態宜居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全國農(nong) 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在2022年已超73%,隨著“廁所革命”推進,2023年西部地區的重慶、陝西等衛生廁所普及率超80%;各地大力推進“戶分類、村收集、鎮(鄉(xiang) )轉運、縣處理”的垃圾分類收運和處置體(ti) 係建設,農(nong) 村生活垃圾進行收運處理的行政村比例超90%;結合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治理取得積極成效,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78.3%,秸稈綜合利用率超88%,農(nong) 膜回收率穩定在80%以上。

  2024發展勢頭穩中向好

  結合2012年至2022年三次產(chan) 業(ye) 就業(ye) 人數、全社會(hui) 固定資產(chan) 投資及農(nong) 民工就業(ye) 情況,並根據多部門的投入產(chan) 出結構,建立預測模型。綜合考慮國內(nei) 外經濟發展環境,尤其是國內(nei) 近十年的經濟發展情況,設定不同的模擬方案對報告結果進行簡單平均,預測2024年中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經濟、居民收入和支出情況趨勢如下。

  在經濟增長速度與(yu) 2023年大致持平的情況下,農(nong) 業(ye) 對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長拉動將達到0.5個(ge) 百分點。農(nong) 業(ye) 附加值持續增長,預計農(nong) 業(ye) 附加值增長速度為(wei) 7.9%,高於(yu)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長速度。另外,以主要農(nong) 產(chan) 品為(wei) 原料的加工產(chan) 業(ye) (穀物磨製品、飼料加工品、植物油加工品、糖料及糖製品、肉類加工品、水產(chan) 品加工品、蔬菜水果加工品、乳製品、茶葉等)附加值將繼續增長,增長速度為(wei) 5.5%,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1.96%;農(nong) 業(ye) 及其相關(guan) 產(chan) 品附加值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比重將增加0.15個(ge) 百分點。

  受地緣政治、資源約束等影響,全球農(nong) 產(chan) 品貿易可能存在不確定性,預計2024年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貿易額達3420億(yi) 美元,同比增長2.4%,農(nong) 產(chan) 品出口乏力,出口額1000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6%;農(nong) 產(chan) 品進口額為(wei) 2420億(yi) 美元,同比增長4.7%;農(nong) 產(chan) 品貿易逆差為(wei) 1420億(yi) 美元,同比增長7%;食用油籽、食用植物油和畜產(chan) 品進口額占國內(nei) 農(nong) 產(chan) 品進口額的比重將超60%,食用油籽進口量或將繼續下降,水產(chan) 品進口比重進一步增加。

  我國城鄉(xiang) 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增加,預計2024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將增長8.3%。其中,城鎮居民和農(nong) 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將分別增長7.06%和9.0%。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保持增長態勢,預計2024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將增長7.09%;城鎮居民和農(nong) 村居民平均消費支出將分別增長5.77%和8.45%。

  助力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

  2024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guan) 鍵之年,要多措並舉(ju) ,繼續確保糧食豐(feng) 產(chan) 、農(nong) 民顯著增收、農(nong) 村和諧穩定,學習(xi) 運用“千萬(wan) 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等,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

  完善農(nong) 業(ye) 支持和保險體(ti) 係,保護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保證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是實現糧食安全的根本,要盡早釋放農(nong) 業(ye) 補貼信號,穩定農(nong) 戶種糧收益預期;要在提升農(nong) 田抗旱排澇防災減災能力的同時,進一步完善我國農(nong) 業(ye) 保險保障體(ti) 係,逐步以完全成本保險替代物化成本保險,提高農(nong) 業(ye) 保險的賠付比例和風險保障能力。

  加速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堅持新增建設與(yu) 改造提升並重。我國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的目標是到2030年建成12億(yi) 畝(mu) 並改造提升2.8億(yi) 畝(mu) 現有高標準農(nong) 田,以穩定保障1.2萬(wan) 億(yi) 斤以上的糧食產(chan) 能。為(wei) 此,要繼續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高度重視後續管護;繼續推進鹽堿地等後備耕地資源改造和利用,切實保障有效耕地麵積;繼續提升耕地質量,進一步普及綠色農(nong) 田、數字農(nong) 田建設模式,顯著提升糧食生產(chan) 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能力,形成更高層次、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基礎。

  繼續提升農(nong) 業(ye) 科技水平,切實提高單產(chan) 水平。2023年我國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行動成效顯現,單產(chan) 提高對糧食增產(chan) 的貢獻率達58.7%。今後還應進一步整合資金,繼續推動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行動,擴大試點縣規模,繼續提升農(nong) 業(ye) 科技水平,推廣密植精準調控等高產(chan) 技術,提高玉米、大豆等重要糧油作物單產(chan) 水平。利用種業(ye) 振興(xing) 成果加強糧食優(you) 良品種選育,加快高性能農(nong) 機配套,推廣水肥一體(ti) 化技術,及時進行病蟲害防控。繼續增加綠色農(nong) 業(ye) 技術供給,健全農(nong) 業(ye) 領域綠色技術標準,大力促進綠色技術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

  穩定國內(nei) 市場,減少價(jia) 格大幅波動。對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要健全完善生產(chan) 和市場監測預警體(ti) 係,在政府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及時動態發布生產(chan) 、消費、庫存等數據,為(wei) 市場調節供需平衡提供參考依據。因地製宜發展多種形式的產(chan) 業(ye) 化模式,鼓勵中小種植養(yang) 殖戶與(yu) 龍頭企業(ye) 建立緊密合作關(guan) 係,增強生產(chan) 計劃的協調性,緩解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的波動幅度。市場的穩定還有賴於(yu) 貨暢其流,要加大對農(nong) 村地區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以及加強農(nong) 產(chan) 品運輸網絡建設,進一步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運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不斷推進農(nong) 產(chan) 品進口多元化,保障有效供給。近年來,極端天氣持續威脅全球農(nong) 作物生產(chan) 。加之受地區衝(chong) 突影響,給全球大宗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帶來較大波動,國際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仍麵臨(lin) 很大的不確定性。目前,我國進口集中度仍然較高,對於(yu) 受國內(nei) 產(chan) 能不足和不具備比較優(you) 勢的大宗農(nong) 產(chan) 品,應盡量避免形成對某一來源地過度依賴的局麵,防止進口規模受到氣候災害和國際不穩定局勢的影響。為(wei) 此,要積極拓展農(nong) 產(chan) 品進口來源地和進口產(chan) 品的範圍,尋找多元化的替代糧源,特別是積極利用國際市場資源,降低飼料糧進口風險,完善飼料糧政策體(ti) 係框架,穩固飼料糧供給。

  加大力度鼓勵返鄉(xiang) 就近創業(ye) ,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本單元,促進農(nong) 村勞動力在縣域內(nei) 就業(ye) ,對推動縣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要繼續鼓勵返鄉(xiang) 入鄉(xiang) 人員創業(ye) ,確保實現到2025年累計1500萬(wan) 人的目標。鼓勵農(nong) 村勞動力就近進行創新創業(ye) 活動,通過貸款支持、創業(ye) 培訓、提供市場信息等方式,助力農(nong) 村勞動力收入增長與(yu) 縣域產(chan) 業(ye) 結構升級。進一步完善各級公共服務網絡,推動農(nong) 民工市民化,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速促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強監測預警和精準幫扶。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是“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要目標之一。要保障脫貧人口收入來源穩定,繼續為(wei) 脫貧勞動力提供就業(ye) 途徑,開展就業(ye) 技能培訓,提升就業(ye) 競爭(zheng) 力。利用大數據賦能,充分發揮信息化、數字化平台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中的作用。通過強化過程控製和定期對比數據信息進行預判和及時預警,精準實施幫扶措施。

  進一步升級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鏈,多元融合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繼續推進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和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建設,輻射帶動更多農(nong) 戶。推動產(chan) 業(ye) 向多個(ge) 領域延伸發展,以延伸產(chan) 業(ye) 鏈、提升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值。加強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與(yu) 互聯網技術融合,增強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市場推廣能力。立足鄉(xiang) 村自身特色資源,挖掘文化內(nei) 涵,打造鄉(xiang) 村產(chan) 品獨特品牌形象,鼓勵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提高產(chan) 品品質和附加值,推動產(chan) 品結構升級,增加差異化競爭(zheng) 優(you) 勢。

  紮實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助力和美鄉(xiang) 村建設。切實增強農(nong) 村居民幸福感和鄉(xiang) 村吸引力,繼續提升農(nong) 村人居環境,補齊基礎設施短板。花大氣力進行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引導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提高改廁質量和實效。加強鄉(xiang) 村社會(hui) 建設,提升鄉(xiang) 村治理能力,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

  加快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

  農(nong) 業(ye) 強國是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堅持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把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結合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有力有效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以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第一,聚焦“國之大者”,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保障糧食安全始終是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2023年12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安全保障法》,為(wei) 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保障糧食安全要綜合考慮國內(nei) 對糧食消費的需求以及糧食的供給狀況。隨著我國人口增加、城鎮化持續推進、人民群眾(zhong) 生活質量提升和城鄉(xiang) 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肉蛋奶等副食品消費持續增加,帶動糧食需求不斷擴大,糧食需求總量呈剛性增長趨勢。倉(cang) 廩實則天下安,要深入實施“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戰略,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為(wei) 保障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堅實支撐,為(wei) 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主動。

  第二,持續推進農(nong) 村改革,為(we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注入新動能。深化農(nong) 村改革是一個(ge) 長期任務,關(guan) 乎農(nong) 民切身利益。要尊重農(nong) 民意願,堅持守住底線紅線,審慎穩妥深化農(nong) 村改革。例如,穩妥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穩慎推進農(nong) 村宅基地兩(liang) 項試點等。深化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發展壯大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有序推進農(nong) 村產(chan) 權流轉交易規範化建設,紮實做好確權,穩步推進賦權,有序實現活權,賦予農(nong) 民更加充分的財產(chan) 權益,讓農(nong) 民更多分享發展成果。

  第三,促進共同富裕,健全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體(ti) 製機製。2022年,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65%,城鎮化快速發展,城鎮人口不斷增加。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是解決(jue) 城鄉(xiang) 發展不平衡、農(nong) 村發展不充分問題的內(nei) 在要求。總體(ti) 上要重塑城鄉(xiang) 關(guan) 係,增強農(nong) 村和城市的發展空間和活力,消除城鄉(xiang) 發展差距,推進城鄉(xiang) 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

  第四,助推區域協調發展,統籌解決(jue) 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當前,我國區域發展形勢是好的,但區域經濟發展分化態勢明顯。地區發展差距客觀存在,根據各地區的條件,走合理分工、優(you) 化發展的路子,才能推動協同發展、錯位發展、聯動發展。在農(nong) 業(ye) 領域,也要綜合考慮區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例如,要繼續協調糧食主產(chan) 區和主銷區之間的關(guan) 係,探索建立糧食產(chan) 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chang) 機製等。要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推動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形成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新格局。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國家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研究院、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執筆:呂之望 馬 鈴 賈 偉(wei) 蔡海龍 李 軍(jun) 辛 賢)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