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光明文化周末:暖心的酒娘

發布時間:2024-02-04 10:1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洪忠佩(中國作協會(hui) 員)

  有一種年的味道,是從(cong) 鄉(xiang) 村的母體(ti) 裏生發出來的,它源自田野,發酵於(yu) 灶台——那就是母親(qin) 釀的酒娘。隨著年的腳步越來越近,母親(qin) 釀的酒娘也在慢慢地變得香甜。

  在我眼裏,飄逸著酒娘香氣的年,才是幸福吉祥的年。

  在婺源,“糯米酒”“甜水酒”“老水酒”都是米酒的名字,我覺得最貼切、聽起來最暖心的,還是“酒娘”——酒曲,俗稱酒母,母親(qin) 用糯米和酒母釀出了酒娘。

  米酒在婺源鄉(xiang) 村的曆史,與(yu) 稻田一般漫長。有稻田耕作時,就有了米酒釀製。鄉(xiang) 間的每一位農(nong) 婦都是釀酒娘的高手,她們(men) 的技藝均源自家傳(chuan) 。通常,她們(men) 一年釀酒兩(liang) 次,時間大多選擇在中秋和春節前。酒娘的香不濃烈,喝起來甜滋滋的,酒味偏淡,口感卻醇厚、綿長。每家每戶存放酒娘的地方,一般是廚房抑或堂前。盛酒的器具也簡易,陶壇、陶甕是首選。子女多的,甚至會(hui) 用上陶缸。在婺源,酒娘是家人團聚,以及招待、饋贈親(qin) 朋好友的佳品。

  記憶中,每當母親(qin) 把陶壇擺上灶台,灶窟頂上掛起臘肉,就離年不遠了。出於(yu) 好奇,我不止一次看過母親(qin) 釀酒。山泉水、當年收割的糯米、陳年的酒母,都是標配。所用器具洗淨之後,必須用開水燙過。程序也不複雜,先是木盆浸米,飯甑蒸飯,再用竹匾把飯攤晾,入盆拌入酒母,然後封壇封甕。酒娘,是技藝與(yu) 時間的造化。發酵時間依氣溫而定,母親(qin) 說,通常在一周或十天後,酒娘會(hui) 變得香甜。

  母親(qin) 擅長釀酒娘,卻從(cong) 不飲酒。她說,看著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心就醉了。在我的心目中,家的溫馨、其樂(le) 融融,都藏在母親(qin) 所釀酒娘的香甜之中。

  在婺源鄉(xiang) 村,米酒煮雞蛋、米酒煮銀耳、米酒煮湯圓,以及酒糟魚、酒糟豬頭肉、酒糟臘鴨,都是春節和元宵的招牌美食,與(yu) 豆腐包、汽糕、子糕、艾葉粿等特色小吃有得一比。我每次從(cong) 母親(qin) 手中接過盛著美食的碗碟時,都恍若回到了少年辰光,品味到的,是家的溫馨和生活的甜蜜。

  酒娘存放久了,也會(hui) 變得老辣起來。去年臘月,一位闊別多年的好友回鄉(xiang) 過年,我特意提了一壺母親(qin) 釀的酒娘去與(yu) 他共飲。那天,佐酒的菜肴都是家常菜,炭爐上是冬筍酸菜煮豆腐,桌上是粉蒸肉、韭菜炒香幹、酒糟魚、水煮花生以及一碟酸辣椒。兩(liang) 人邊飲邊聊,友情、親(qin) 情、鄉(xiang) 愁、事業(ye) 、理想……正所謂“壺裏乾坤大,杯中日月長”。很快,就有了微醺的感覺。

  沉醉,回味。一杯酒娘的香甜和老辣,不正是生活的況味嗎?

  今年小寒剛過,母親(qin) 又準備釀酒娘了。我發現,母親(qin) 釀酒娘的日子,總是一年比一年早。母親(qin) 說,以前是大人望賺錢,小孩盼過年,現在呢,日子一年比一年好,天天像過年。

  母親(qin) 的話,讓我想起了一句俗語: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

  在婺源鄉(xiang) 村,年前釀酒娘,是通往春節的一條路徑。等候酒娘發酵的過程,也是在辭舊迎新,頗具儀(yi) 式感。為(wei) 迎接春節而釀製的酒娘,民間也稱之為(wei) “春酒”。每當我開始置辦年貨時,母親(qin) 釀的酒娘已經逸出了一縷縷醉人的香氣。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02日 15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