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科學難題 不要急功近利
作者:林忠欽(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原校長)
基礎研究是整個(ge) 科學體(ti) 係的源頭,加強基礎研究不僅(jin) 對增強我國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策源能力具有引領作用,還對科技強國建設具有長期性、基礎性的重要作用。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jun) 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軍(jun) ,我們(men) 要發揮其基礎研究的優(you) 勢、學科交叉融合的優(you) 勢,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
究竟什麽(me) 是基礎研究?這是一個(ge) 長期的過程,在做研究的時候不一定有明確的工程應用導向,當研究進行和深入到一定程度時,會(hui) 發現這個(ge) 研究工作有其應用之處。要支持青年學者從(cong) 事興(xing) 趣導向的基礎研究,鼓勵青年學者做有興(xing) 趣的研究,挑戰科學難題,不要急功近利。
近年來,我國設立了一批大科學設施,利用這些設施能夠開展非常前沿的研究工作。我建議設立大科學設施的使用專(zhuan) 項,鼓勵各單位科學家積極使用大科學設施,開展深入可持續的基礎研究。我國設立了多個(ge) 科技重大專(zhuan) 項,這些專(zhuan) 項都有明確的工程目標,但是對相關(guan) 基礎研究的支持還不夠。如果能夠圍繞國家科技重大專(zhuan) 項,設立相關(guan) 的基礎研究項目群,將使專(zhuan) 項工作做得更加成體(ti) 係,成效更顯著。
還要加強重大產(chan) 業(ye) 需求對基礎研究的牽引作用,提升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的效率。我們(men) 要前瞻部署和重點支持能夠對產(chan) 業(ye) 發展產(chan) 生革命性、顛覆性推動作用的基礎研究,如原子製造等,在關(guan) 乎國家命脈的戰略性重點發展方向不斷積累,構建長板優(you) 勢;提升應用性基礎研究對於(yu) 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的貢獻率,建立政府主導的基礎研究成果基金,以產(chan) 業(ye) 需要為(wei) 導向,提高基礎研究成果轉化效率,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
(光明日報記者崔興(xing) 毅采訪整理)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22日 08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