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傳承的力量生生不息

發布時間:2024-03-15 10:1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一線講述】

  傳(chuan) 承的力量生生不息

  講述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燈舞(蘇家作龍鳳燈舞)河南焦作市級非遺傳(chuan) 承人 毋蘇浩

  每年春節和火神廟會(hui) 期間,我家鄉(xiang) 都要把龍、鳳等象征吉祥的動植物形象製成花燈舉(ju) 行活動。其中,龍鳳燈舞最出名。

  據說,清道光六年(1826年),龍燈傳(chuan) 人毋黑旦,根據“丹鳳朝陽、龍鳳呈祥”等民間傳(chuan) 說,將“鳳燈舞”大膽融入“龍燈舞”,在那年的大耍燈中贏得了耍燈魁首。自此,蘇家作龍鳳燈舞名聲大噪。

  龍鳳燈舞凝聚著我們(men) 蘇家作村的集體(ti) 記憶,我總聽曾祖母講,村上任何一個(ge) 節日和集會(hui) ,都少不了耍龍鳳燈。我爺爺毋啟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蘇家作龍鳳燈舞國家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龍鳳燈年年換行頭,籌款沒有分配,也不攤派,各家根據日子的寬窄,捐多捐少全憑自願。爺爺寧願自己生活節儉(jian) 點,也要多省下些錢捐給龍鳳燈,讓這門技藝傳(chuan) 下去。

  爺爺總是為(wei) 發展傳(chuan) 承龍鳳燈舞積極奔走。他帶著村裏的老少爺們(men) 擠時間找場地排練,風雨無阻、雷打不動。想方設法召集村裏的青壯年參加舞燈,手把手示範,不厭其煩地給年輕人傳(chuan) 授。在他的努力下,表演隊伍由原來的十幾人發展到現在的幾千人。

  如今,爺爺快80歲了,沒辦法再像之前那樣,走在隊伍最前麵、帶領大家舞龍耍燈了。不過,隊伍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年輕麵孔。作為(wei) 90後的我,也加入了龍鳳燈舞的大家庭,現在是紅龍隊的龍頭。在今年的龍鳳集上,我和隊友們(men) 身著鮮豔的服裝,化身氣勢磅礴的彩龍,昂首擺尾、蜿蜒升騰,獲得了現場觀眾(zhong) 的接連喝彩。

  爺爺很高興(xing) ,因為(wei) 我扛起了龍頭,更是因為(wei)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上了龍鳳燈舞,使得傳(chuan) 承的力量綿延向前、生生不息。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張國聖、陸健、顏維琦、李潔、張哲浩、崔誌堅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慧敏、蔡甜甜)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15日 07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