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讓戲曲在新時代綻放瑰寶之光

發布時間:2020-10-26 16:55:00來源: 光明日報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繁榮發展戲曲事業(ye) 關(guan) 鍵在人。”10月2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回信,對傳(chuan) 承發展好戲曲藝術提出殷切期望,希望中國戲曲學院以建校70周年為(wei) 新起點,全麵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廣大師生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優(you) 良傳(chuan) 統,堅持守正創新,在教學相長中探尋藝術真諦,在服務人民中砥礪從(cong) 藝初心,為(wei) 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傳(chuan) 統戲曲文化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傳(chuan) 統文化百花園中紮根民間土壤最深、綻放最瑰麗(li) 的那一朵。戲曲藝術可以說是中國傳(chuan) 統各種藝術門類的綜合體(ti) ,具有很強的民族文化代表性,不僅(jin) 是老百姓喜聞樂(le) 見的藝術形式,而且成為(wei) 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具有廣泛的群眾(zhong) 基礎。從(cong) 為(wei) 人民服務的宗旨看,傳(chuan) 承和弘揚戲曲文化有著充分的理由,更有充足的條件。

  中國的戲曲與(yu) 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wei) 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但是其他兩(liang) 種古老戲劇文化已經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相繼消亡。而中國戲曲曆經幾度興(xing) 衰沉浮,至今仍充滿著生機和活力,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裏占有重要的地位。

  國外稱“戲劇”,中國稱“戲曲”,從(cong) 名稱我們(men) 就能看出中國戲與(yu) 外國戲的最大區別——中國戲曲,“戲”與(yu) “曲”是無法分離的。中國戲曲從(cong) 先秦時期的原始歌舞戲形式曆經數千年至元代而成熟、明清而繁榮,在各民族中產(chan) 生數百個(ge) 劇種,其中像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昆劇等戲曲劇種影響尤大。作為(wei) 中華戲曲百花園中的代表,它們(men) 理應成為(wei) 傳(chuan) 承和弘揚的重點。

  傳(chuan) 承和弘揚戲曲藝術,離不開戲曲教育的大力開展和戲曲人才的廣泛培養(yang) 。中國戲曲學院等高校為(wei) 新中國戲曲教育事業(ye) 作出過巨大貢獻,田漢、王瑤卿、蕭長華、史若虛等戲曲教育家是戲曲教育事業(ye) 的楷模,在新時代理應湧現出更多的戲曲教育家,培養(yang) 出更多戲曲專(zhuan) 業(ye) 人才,有了眾(zhong) 多的戲曲人,才會(hui) 有繁榮的戲曲文化。

  傳(chuan) 承和弘揚戲曲藝術,重在發掘戲曲中愛國主義(yi) 、英雄主義(yi) 、家國情懷、民族情懷等精神內(nei) 涵,重在展現戲曲藝術中中華審美文化的獨特風采,重在展示戲曲藝術所體(ti) 現的中華文化雅俗共賞、豐(feng) 富多彩的樣貌,體(ti) 現我國傳(chuan) 統文化、古老戲曲在當今文化大繁榮中的創造性轉化與(yu) 創新性發展。

  事實上,傳(chuan) 承和弘揚戲曲藝術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比如,從(cong) 國家層麵推廣的戲曲進校園活動,激發了無數青少年對戲曲的興(xing) 趣;比如文旅部去年出台的《曲藝傳(chuan) 承發展計劃》,對曲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工作進行了專(zhuan) 項部署;又比如繼《中國詩詞大會(hui) 》之後,央視又推出《中國戲曲大會(hui) 》,成為(wei) 又一道全民文化大餐。

  莎士比亞(ya) 說,戲劇是時代綜合而簡練的曆史記錄者。傳(chuan) 承和弘揚戲曲藝術,不僅(jin) 是國家文化事業(ye) 的需要,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我們(men) 期待著傳(chuan) 統戲曲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更加奪目的光輝。

  (作者係《中國詩詞大會(hui) 》學術總負責人、上海師範大學教授)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