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外國留學生在青海歡度中國年

發布時間:2022-02-07 16:18:00來源: 青海日報


共祝新春。青海民族大學供圖

  寫(xie) 對聯、貼窗花、包餃子、聽故事……春節期間,青海民族大學22名來自美國、加拿大、挪威、阿根廷、土庫曼斯坦、烏(wu) 茲(zi) 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等10個(ge) 國家的留學生在青海過了一個(ge) 快樂(le) 的“中國年”。

  了解中國民俗,感受幸福年味。1月28日,青海民族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在西昆校區留學生公寓舉(ju) 辦了新春慰問活動,給留學生送上了精心準備的春節禮包,並與(yu) 他們(men) 一起張貼春聯、窗花,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裏身體(ti) 健康、學業(ye) 有成。

  留學生一邊認真聆聽著老師講解的中國年俗故事,一邊有模有樣地張貼窗花、對聯,一派喜氣洋洋。“今年,是我在青海度過的第三個(ge) 春節,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國年的文化氛圍非常濃。2022年是農(nong) 曆壬寅年,祝福所有的中國人虎年吉祥。”青海民族大學巴基斯坦籍留學生阿卜杜拉說。

  今年,青海民族大學的留學生受邀在中文教師王馨家過春節,感受中國年。

  1月31日一大早,王馨老師精心打扮,穿一襲紅色長裙,迎接學生的到來。

  “中國春節,在家中掛上紅紅的燈籠,貼起‘福’字和窗花,寓意著新年紅紅火火,福氣滿滿。”在王馨和留學生的操辦下,不一會(hui) 兒(er) ,就把家裏裝飾得喜慶紅火起來。

  “一大早,街道上掛起了紅燈籠,看起來非常喜慶。”24歲的巴基斯坦留學生馬龍對於(yu)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充滿了好奇,這是他第一次在中國家庭中過春節,雖然因為(wei) 疫情原因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xiang) ,卻也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說一口流利中文的美國留學生唐月在中國生活了8年時間,曾經在西安做英文教師,出於(yu) 對中國文化的喜愛,一年前來到青海民族大學開始係統學習(xi) 中文。“中國過年非常熱鬧,從(cong) 貼‘福’字、吃餃子,到拜年、發紅包,每一項習(xi) 俗都有獨特的內(nei) 涵,很有意思。”唐月說:“春節過後就是元宵節,我很喜歡吃元宵,香甜軟糯非常好吃,也很期待去街上看花燈。”

  為(wei) 留學生講解了中國春節的習(xi) 俗後,王馨拿出提前準備好的餃子餡和餃子皮,讓留學生親(qin) 自動手包餃子。

  “老師今天給你們(men) 準備的餃子餡是用茴香製作的,茴香寓意著回家,表達在除夕這一天,所有人都要回家,闔家團圓,一起吃一頓熱騰騰的餃子。”王馨一邊講解中國人過年吃餃子的習(xi) 俗,一邊演示如何包餃子。留學生手握著餃子皮,在熱鬧的氛圍下,包出一個(ge) 個(ge) 形狀各異的餃子。

  來自土庫曼斯坦的柯力是第一次學習(xi) 包餃子,在王馨的指導下,他麻利地完成了包餃子的任務。等到包好的餃子出鍋,柯力迫不及待地嚐了一口,並表示對自己親(qin) 手完成的作品非常滿意。

  天色漸晚,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團圓飯也已上桌。留學生拿起手機,拍下了眼前的美食和歡快的老師同學,將幸福與(yu) 祝福發給遠方的親(qin) 人和朋友。

  “讓留學生到老師家裏來,體(ti) 味中國的年味,那一刻,我們(men) 就是彼此的家人。”王馨說。

  一桌年夜飯、一場年俗活動、一台春節聯歡晚會(hui) ,是留學生在異國他鄉(xiang) 過年的鄉(xiang) 情寄托。大家紛紛表示,雖然身在異國他鄉(xiang) ,不能回國和家人團聚,但能夠親(qin) 身體(ti) 驗中國春節傳(chuan) 統文化,也是很好的學習(xi) 機會(hui) 。在新的一年裏,要努力學習(xi) ,加深對中華文化的了解,爭(zheng) 做傳(chuan) 遞中外文化的友好使者。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