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新職業教育法讓職教熱起來

發布時間:2022-04-28 16:35: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職業(ye) 教育是國民教育體(ti) 係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近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三十四次會(hui) 議表決(jue) 通過新修訂的職業(ye) 教育法,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這是該法自1996年頒布施行26年來的首次大修。

  目前,中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ye) 教育體(ti) 係,共有職業(ye) 學校1.13萬(wan) 所,在校生超過3000萬(wan) 人,但高技能人才的比例距發達國家仍有差距。隨著法律的完善,職業(ye) 教育正在“香起來”“熱起來”,以培養(yang) 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職業(ye) 教育與(yu) 普通教育同等重要

  在人才培養(yang) 的“蓄水池”中,職業(ye) 教育有著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何謂職業(ye) 教育?新修訂的職業(ye) 教育法提出,職業(ye) 教育是指為(wei) 了培養(yang) 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備從(cong) 事某種職業(ye) 或者實現職業(ye) 發展所需要的職業(ye) 道德、科學文化與(yu) 專(zhuan) 業(ye) 知識、技術技能等職業(ye) 綜合素質和行動能力而實施的教育,包括職業(ye) 學校教育和職業(ye) 培訓。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yu) 職業(ye) 教育的地位,新職業(ye) 教育法明確,職業(ye) 教育是與(yu) 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這是我國首次在法律層麵為(wei) 兩(liang) 者“畫等號”。

  專(zhuan) 家指出,提高職業(ye) 教育的質量和地位,能夠拓寬學生的成才選擇,緩解“單一成才選擇、單一評價(jia) 體(ti) 係”所帶來的焦慮感。北京師範大學國家職業(ye) 教育研究院院長和震表示,職業(ye) 教育與(yu) 普通教育地位同等重要,意味著兩(liang) 者要同等重視、同等投入、同等保障。職校學生在升學上的平等權利,從(cong) 政策層麵上升到了法律層麵。

  職業(ye) 教育與(yu) 普通教育相互融通

  此前,社會(hui) 對於(yu) 職業(ye) 教育的認知存在一定偏見。由於(yu) 中國高中教育實行“普職分流”,社會(hui) 上不少人認為(wei) 職業(ye) 教育層次低、職業(ye) 學校不是好學校等。

  對此,新修訂的職業(ye) 教育法中提出諸多要求,進一步提升職業(ye) 教育的地位和社會(hui) 認可度。新職業(ye) 教育法明確規定,采取措施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的社會(hui) 地位和待遇,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wei) 大的時代風尚;在義(yi) 務教育後的不同階段因地製宜、統籌推進職業(ye) 教育與(yu) 普通教育協調發展;通過組織開展職業(ye) 技能競賽等活動,為(wei) 技術技能人才提供展示技能、切磋技藝的平台,持續培養(yang) 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國工匠等。

  社會(hui) 各界對職業(ye) 教育的認可度不高,一定程度上源於(yu) 職業(ye) 教育缺乏升學通道。為(wei) 打通“斷頭路”、構建“立交橋”,修訂後的職業(ye) 教育法作了相關(guan) 規定,明確職業(ye) 學校學生在升學、就業(ye) 、職業(ye) 發展等方麵與(yu) 同層次普通學校學生享有平等機會(hui) ,健全職業(ye) 教育與(yu) 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層次職業(ye) 教育有效貫通,服務全民終身學習(xi) 的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

  教育部此前表示,將完善“職教高考”頂層設計,擴大職業(ye) 本科、職業(ye) 專(zhuan) 科學校通過“職教高考”招錄學生比例,推動“職教高考”成為(wei) 高等職業(ye) 教育招生,特別是職業(ye) 本科學校招生的主渠道。

  深化產(chan) 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近年來,中國通過發展職業(ye) 教育,培養(yang) 了一大批支撐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為(wei) 促進就業(ye) 創業(ye) 創新、服務經濟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職業(ye) 院校開設了1200多個(ge) 專(zhuan) 業(ye) 和10萬(wan) 個(ge) 專(zhuan) 業(ye) 點,基本覆蓋了國民經濟各領域。中國各級各類職業(ye) 院校每年培養(yang) 畢業(ye) 生約1000萬(wan) 人,在現代製造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現代服務業(ye) 等領域,一線新增從(cong) 業(ye) 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ye) 院校。通過深化產(chan) 教融合,職業(ye) 院校與(yu) 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同頻共振。

  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深化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職業(ye)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企業(ye) 的參與(yu) ,新修訂的職業(ye) 教育法提出,發揮企業(ye) 的重要辦學主體(ti) 作用,推動企業(ye) 深度參與(yu) 職業(ye) 教育,鼓勵企業(ye) 舉(ju) 辦高質量職業(ye) 教育。

  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宋芳說,修訂後的職業(ye) 教育法製定了多種優(you) 惠激勵措施。對深度參與(yu) 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ang) 質量、促進就業(ye) 中發揮重要主體(ti) 作用的企業(ye) ,按照規定給予獎勵;對符合條件認定為(wei) 產(chan) 教融合型企業(ye) 的,按照規定給予金融、財政、土地等支持,落實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減免及其他稅費優(you) 惠。

  鼓勵職業(ye) 教育對外交流合作

  今年6月,首屆世界職業(ye) 技術教育發展大會(hui) 將在天津舉(ju) 行。大會(hui) 將聚焦“後疫情時代職業(ye) 技術教育發展:新變化、新方式、新技能”的主題,分享各國職業(ye) 教育發展經驗和成果,共同探討新形勢下全球職業(ye) 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和主要任務。

  積極主辦國際性職業(ye) 教育會(hui) 議,是中國推動職業(ye) 教育發展,鼓勵職業(ye) 教育領域對外交流與(yu) 合作的縮影。在對外交流與(yu) 合作方麵,新修訂的職業(ye) 教育法明確,支持引進境外優(you) 質資源發展職業(ye) 教育,鼓勵有條件的職業(ye) 教育機構赴境外辦學,支持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ye) 教育學習(xi) 成果互認。

  近年來,各地職業(ye) 教育機構積極拓展合作辦學模式。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廣東(dong) 職業(ye) 技術學院響應“一帶一路”號召,順應紡織服裝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趨勢,發揮特色優(you) 勢,與(yu) 東(dong) 盟地區企業(ye) 和高校合作建設紡織服裝工匠搖籃,在東(dong) 盟建成了海外學院和教育、實訓基地,目前擁有越南百宏紡織應用技術學院、柬埔寨實習(xi) 實訓基地、柬埔寨紡織服裝教育基地等3個(ge) 辦學點,並積極開展學分互認2+2聯合培養(yang) ,暢通升學“專(zhuan) 升碩”渠道。在國際化辦學的同時,廣東(dong) 職業(ye) 技術學院還開發了一批適用東(dong) 盟本土化的雙語教材教案、專(zhuan) 業(ye) 標準及課程標準,逐步完善東(dong) 盟紡織服裝優(you) 質教學資源庫,推出一批東(dong) 盟認可的高質量專(zhuan) 業(ye) 標準體(ti) 係及優(you) 質教學資源。

  據該校負責人介紹,該校將繼續推動國際化辦學,搭建東(dong) 盟紡織服裝職教聯盟,加強與(yu) 東(dong) 盟地區以紡織服裝為(wei) 主的企業(ye) 、園區、政府、院校合作,推廣紡織服裝職業(ye) 中國標準、優(you) 質教育資源,培養(yang) 本土化技術技能人才。

  實現同等投入同等保障

  著眼未來,職業(ye) 教育大有可為(wei) 。隨著中國產(chan) 業(ye) 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加快,各行各業(ye) 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職業(ye) 教育的重要性凸顯。

  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的數據顯示,中國技能勞動者人數已超2億(yi) ,但高技能人才僅(jin) 有5000多萬(wan) 人,高技能人才僅(jin) 占技能人才總量的28%。除了人才缺口亟待填補外,職業(ye) 教育的高投入也需要政府、企業(ye) 、社會(hui) 形成合力。從(cong) 國際上看,成功的職業(ye) 教育辦學成本是普通教育的3倍左右,職業(ye)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投入保障。

  針對職業(ye) 教育辦學特點,新修訂的職業(ye) 教育法明確,國家根據產(chan) 業(ye) 布局和行業(ye) 發展需要,采取措施,大力發展先進製造等產(chan) 業(ye) 需要的新興(xing) 專(zhuan) 業(ye) ,支持高水平職業(ye) 學校、專(zhuan) 業(ye) 建設;優(you) 化教育經費支出結構,使職業(ye) 教育經費投入與(yu) 職業(ye) 教育發展需求相適應,鼓勵通過多種渠道依法籌集發展職業(ye) 教育的資金。

  和震指出,職業(ye) 教育法的修訂頒布標誌著中國進入職業(ye) 教育高質量發展和建設技能型社會(hui) 的新階段,體(ti) 現了國家對辦好職業(ye) 教育的決(jue) 心和願望。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