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以賽事助力創新

發布時間:2022-09-30 14:40:00來源: 青海日報

  “企業(ye) 提需求,專(zhuan) 家來揭榜”。9月28日,第七屆中國創新挑戰賽(青海)現場賽在西寧成功舉(ju) 辦。

  在挑戰賽現場比拚環節中,來自西北工業(ye) 大學、安徽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等12個(ge) 挑戰團隊圍繞青海新材料產(chan) 業(ye) 三個(ge) 關(guan) 鍵技術需求進行“雲(yun) 端”現場挑戰,一場“揭榜掛帥”、火花激蕩的創新較量精彩上演。

  “這是我們(men) 團隊第一次參加創新挑戰賽,但早在2019年的時候,我就瞄準了清潔能源這一領域,經過這三年的探索和積累,我們(men) 團隊在儲(chu) 能材料的科研方向上取得一定進展,這一研究方向也和特立鎂的生產(chan) 需求相契合。”來自青海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衡中皓團隊麵對青海鹽湖特立鎂有限公司提出“高儲(chu) 氫性能稀土鎂合金材料開發與(yu) 製備”的項目需求成功“揭榜”。

  “企業(ye) 出題,能者破題”,通過中國創新挑戰賽這一平台,讓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有了更廣的路徑,也讓企業(ye) 與(yu) 高校產(chan) 學研合作對接更加精準高效,一批省內(nei) 龍頭骨幹企業(ye) 在挑戰賽上收獲滿滿。

  “我們(men) 的需求是‘適應青海地區冬季公路和橋梁基礎設施快速修複新材料開發’,在之前的競爭(zheng) 對接環節中,我們(men) 已成功和重慶大學簽約。大賽組織方為(wei) 我們(men) 征集到了4項解決(jue) 方案,讓我們(men) 能夠‘優(you) 中選優(you) ’,找到最合適我們(men) 的技術方案。”青海省育才工程技術谘詢有限公司研發部負責人張啟斌說。

  據悉,挑戰賽在全國征集解決(jue) 方案,幫助企業(ye) 解決(jue) 創新難題,也能讓更多研究成果轉化落地,營造“企業(ye) 出題、能者破題、揭榜比拚”的創新氛圍。賽事啟動以來,青海省科技部門組織專(zhuan) 家深入企業(ye) 走訪調研,廣泛征集企業(ye) 創新需求與(yu) 技術難題50項,經專(zhuan) 家評審共甄選出28項技術需求。麵向全國公開征集解決(jue) 方案,通過“挑戰”“比拚”的方式,擇優(you) 確定技術創新需求解決(jue) 方案。

  “此次挑戰賽發布的技術需求質量高、難度大,是青海省新材料領域22家龍頭骨幹企業(ye) 在生產(chan) 、研究過程中亟待解決(jue) 的卡脖子難題,問題的解決(jue) 將有助於(yu) 我們(men) 青海新材料產(chan) 業(ye) 的高質量發展。”賽事組織方西寧市科技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邢磊表示,挑戰賽組織國內(nei) 專(zhuan) 家學者圍繞青海新材料產(chan) 業(ye) 問題開展難題攻關(guan) ,以青藏高原獨特的資源條件為(wei) 專(zhuan) 家學者成長提供新的發展空間。

  挑戰成就夢想,創新引領未來。作為(wei) 此次創新挑戰賽的主辦方,西寧市瞄準“雙循環”格局下國家所需、地區所需、企業(ye) 所需,突出科技創新,擴大對外開放,深化交流合作,優(you) 化營商環境,不斷提升城市創新力、競爭(zheng) 力和綜合實力,全力打造青藏高原科技創新中心。

  “西寧市在去年首次成功舉(ju) 辦第六屆中國創新挑戰賽(青海)現場賽後,今年再度舉(ju) 辦,這是科技部對西寧的傾(qing) 情關(guan) 懷與(yu) 大力支持,更是對西寧科技創新事業(ye) 的肯定和鞭策。”西寧市人民政府黨(dang) 組成員、副市長張愛紅在致辭中說。據介紹,近年來,西寧圍繞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高地,引進高景太陽能、晶科能源、麗(li) 豪、天合光能等企業(ye) ,光伏製造全產(chan) 業(ye) 鏈優(you) 勢更加凸顯;在化工新材料領域,中複神鷹14000噸高性能碳纖維新材料項目建成投產(chan) ,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萬(wan) 噸碳纖維生產(chan) 基地,諾德新材料40000噸電解銅箔等延鏈補鏈強鏈項目持續壯大。

  作為(wei)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賽事,第七屆中國創新挑戰賽(青海)以市場需求為(wei) 導向,采取“政府搭台、人才獻智、企業(ye) 受益”方式,構建新型技術創新體(ti) 係、推動高精尖科技成果轉化、解決(jue) 企業(ye) 發展關(guan) 鍵技術難題的重要平台。

  省科技廳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青海將以此次挑戰賽為(wei) 契機,聚焦關(guan) 鍵核心技術,創新項目形成機製,通過“揭榜比拚”和東(dong) 西部合作對接,統籌創新資源,充分釋放全社會(hui) 創新潛能,解決(jue) 產(chan) 業(ye) 發展技術難題,促進創新資源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的有效對接,把科技創新作為(wei) 青海謀在長遠、幹在當下、贏在未來的戰略之舉(ju) 。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