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下沾滿泥土 記錄偉大時代——記索縣廣播電視台記者益西卓瑪
一線是她的崗位,“衝(chong) 鋒”是她的姿態,哪裏有新聞,她就在哪裏。她發現美好、書(shu) 寫(xie) 真相,腳下有泥、心中有光。她就是那曲市索縣廣播電視台記者益西卓瑪。
廣播電視新聞專(zhuan) 業(ye) 畢業(ye) 的益西卓瑪非常熱愛記者這份職業(ye) ,從(cong) 業(ye) 以來,始終堅守新聞第一現場,與(yu) 基層百姓在一起,用她的筆和鏡頭客觀真實地記錄下了生動感人的故事,呈現出一篇篇接地氣、有溫度的新聞作品。
2013年榮獲“那曲市宣傳(chuan) 思想文化優(you) 秀新聞工作者”稱號;2013年和2019年被索縣婦聯授予“三八紅旗手”“巾幗誌願者先進個(ge) 人”榮譽稱號。其作品《疫情擋不住“追夢人”曲嘎致富的腳步》獲得2019——2020年度西藏新聞獎三等獎。這些榮譽的背後,無不凝結著她的努力與(yu) 付出。
“記得剛參加工作那會(hui) 兒(er) ,第一次去采訪,受訪者是一位老人。老人用索縣方言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可我聽不懂,這讓我很受挫。”益西卓瑪回憶第一次采訪時的情景。為(wei) 了解決(jue) 語言不通的問題,益西卓瑪認真學習(xi) 方言。“語言通了,交流和采訪都得心應手了,也拉近了與(yu) 群眾(zhong) 的距離。”如今的益西卓瑪既自信又從(cong) 容。
筆墨隨著時代走,鏡頭圍著百姓轉。為(wei) 了解十八軍(jun) 戰士和無數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各個(ge) 曆史時期建設和諧幸福索縣的奮鬥故事,益西卓瑪翻閱資料、實地走訪,把索縣人民過上幸福生活的故事一一用鏡頭記錄了下來。同時,開辦人民共享專(zhuan) 欄,激勵索縣各族群眾(zhong) 銘記曆史,繼續前行。疫情期間,益西卓瑪奔赴在防疫現場、隔離點,傳(chuan) 遞抗“疫”聲音,記錄溫暖人心的抗“疫”故事。
十餘(yu) 年間,益西卓瑪走遍了全縣10個(ge) 鄉(xiang) 鎮100多個(ge) 行政村。從(cong) 土坯房到寬敞明亮的水泥房,從(cong) 泥濘路到筆直平坦的柏油路,益西卓瑪見證了索縣的點滴變化,她說:“索縣群眾(zhong) 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拿起手機就能看到我們(men) 的報道,他們(men) 幸福感滿滿,我的職業(ye) 獲得感也滿滿,作為(wei) 一名新時代的新聞工作者,我由衷地感到自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十年5986名農牧民在省農廣校“深造”
青海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麵向全省農村牧區招生,遴選45周歲以下、愛農業的青壯年開展農牧業學曆教育,從有辦學條件的湟中、湟源、大通、樂都、互助五縣(區)招收了270名學生。[詳細] -
圖解|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紮實做好就業工作
-
西藏廣播電視台多措並舉推廣珠峰雲客戶端
自今年2月20日起,由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牽頭、西藏廣播電視台承建的自治區級融媒體平台——珠峰雲客戶端建成上線。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