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斯曲卓瑪:我的學校我的家

發布時間:2023-11-21 10:04:00來源: 新華社


斯曲卓瑪在上藏文課(11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今年15歲的斯曲卓瑪,是當雄縣中學八年級六班的學生。她的家在西藏當雄縣龍仁鄉(xiang) 曲登村,位於(yu) 念青唐古拉山脈南麓,平均海拔超過四千米。

  斯曲卓瑪和班裏其他51名同學一起,從(cong) 草原來到學校,接受現代化的雙語教育。

  在學校,斯曲卓瑪最喜歡的是數學課。“成功解題時就覺得自己特別厲害!”斯曲卓瑪說。

  每天下了晚自習(xi) ,斯曲卓瑪會(hui) 和好朋友挽著手走回宿舍,在宿舍裏完成老師布置的蹲起和仰臥起坐等鍛煉任務。熄燈之後,斯曲卓瑪還要再跟舍友們(men) “夜談”一會(hui) 兒(er) 。她說,學校就像她另一個(ge) 家。

  靠放牧、打零工等,斯曲卓瑪的父母養(yang) 活了四個(ge) 兒(er) 女。父親(qin) 次旦多吉說:“我們(men) 小時候家裏窮,沒條件上學。現在國家政策好,就想著讓孩子們(men) 能好好上學,多學點東(dong) 西。”

  得益於(yu) 西藏的15年公費教育政策體(ti) 係和學生資助政策體(ti) 係,次旦多吉家裏四個(ge) 孩子的教育沒讓他在經濟上承受過大壓力。

  近年來,西藏全麵落實農(nong) 牧民子女“上學無負擔”措施,農(nong) 牧民子女受教育水平顯著提升。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已八次提高經費標準,累計投入了220.67億(yi) 元,受益學生數量達到655.08萬(wan) 人次。目前,“三包”政策每年每個(ge) 學生平均經費已經達到4200元,學生可以享受到的資助政策達到42項。


斯曲卓瑪(右三)和同宿舍的朋友一起吃零食聊天(11月9日攝)。新華社發(丁增尼達 攝)


斯曲卓瑪(中)在學校吃午餐(11月10日攝)。新華社發(丁增尼達 攝)


斯曲卓瑪(右三)和同學在課間休息(11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斯曲卓瑪(站立者)在回答老師的問題(11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斯曲卓瑪(前)在做課間操(11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當雄縣中學的學生在學校食堂打午飯(11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斯曲卓瑪(左)和舍友“夜談”(11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斯曲卓瑪的媽媽在整理孩子們(men) 的獎狀(11月9日攝)。新華社發(丁增尼達 攝)


斯曲卓瑪的父親(qin) 來學校接女兒(er) 回家(1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斯曲卓瑪的父親(qin) 開車把女兒(er) 接回家中(11月1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斯曲卓瑪(右)和妹妹一起打水(1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斯曲卓瑪(中)和家人一起吃飯(1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斯曲卓瑪(中)和爸爸、妹妹一起在草原上放牧(1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斯曲卓瑪(右)和爸爸、妹妹一起在草原上放牧間隙(11月15日攝)。新華社發(丁增尼達 攝)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