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帶頭人斯秋:靠雙手脫貧 靠智慧帶富
“真沒想到,我不僅(jin) 靠自己的雙手脫了貧,還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一起增收致富,這輩子沒白活!”見到記者,斯秋感慨道。
今年44歲的斯秋,是土生土長的西藏那曲安多縣措瑪鄉(xiang) 措亞(ya) 瑪村人。多年來,一家4口靠斯秋做流動生意賺點錢,一年忙到頭,收入除了維持開支之外,所剩無幾。
2015年年底,通過精準識別,斯秋家因年人均收入未達國家脫貧標準,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行列。聽到這一消息,斯秋感到非常難受:“我還這麽(me) 年輕,不應該過這樣的窮日子!”
辦法總比困難多。斯秋與(yu) 家人商量,拿出為(wei) 數不多的積蓄,再加上從(cong) 親(qin) 戚、朋友那裏借到的一點錢,在村裏開了一家小商店,主要經營日常生活用品,日子算是穩定了下來。
考慮到措瑪鄉(xiang) 是通往縣城的要道,這裏的村民也相對集中,於(yu) 是,斯秋在鄉(xiang) 駐地的幹道邊搭了幾個(ge) 帳篷,開了一家“度假村”,利用夏季3個(ge) 月的“黃金時間”,接待前來過林卡的村民。每天一大早,斯秋和妻子白崗就來到“度假村”,打掃衛生、準備食材、聯係客戶……收入也不斷增加。
2016年年底,斯秋和家人算了筆賬:一年下來,“度假村”淨賺5600多元,小商店純利潤2.1萬(wan) 元,生態崗位補貼6000元,家庭年總收入超過3萬(wan) 元。
幾天後,一封特殊的申請書(shu) 被送到村委會(hui) ,上麵寫(xie) 著:我是措瑪鄉(xiang) 措亞(ya) 瑪村的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家庭人均純收入超過8000元,已達到“兩(liang) 不愁三保障”標準,我自願脫貧,望村委會(hui) 對我提交的脫貧申請書(shu) 進行考核。落款署名為(wei) “斯秋”。
很快,斯秋依靠自己本事脫貧的消息傳(chuan) 開,村裏人人誇他是“致富小能手”“學習(xi) 的榜樣”。
2017年,為(wei) 更好地幫助貧困戶脫貧,凝聚村民增收致富的信心,措亞(ya) 瑪村決(jue) 定興(xing) 辦“一村一合”產(chan) 業(ye) ,經全村民主投票,一致同意讓斯秋擔任合作社理事長。“斯秋以前做過買(mai) 賣,點子多,我們(men) 相信他能勝任。”鄉(xiang) 幹部道。
斯秋深感責任重大,不敢怠慢,趕緊報名參加了全區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組織政策與(yu) 創業(ye) 培訓班,並順利取得結業(ye) 證書(shu) 。
考慮到安多縣各工地用料緊缺,斯秋與(yu) 村“兩(liang) 委”商量,計劃開設一家“扶貧磚廠”。“沙子是村裏現成的,水泥可以批發,項目啟動資金用來購買(mai) 設備。”斯秋說,村裏勞動力多,隻要大家願意出力,賺錢是肯定的。
很快,“措亞(ya) 瑪村塔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牌子掛起來了;合作社所需設備和原料運進來了;一支由村民組建的工人隊伍也到位了……而斯秋,則憑借過去跑生意的“熟路子”,四處聯係建築工地,產(chan) 品銷路很好。到2018年年底,“扶貧磚廠”實現純利潤19萬(wan) 多元,帶動全村5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平均每戶分紅1500多元。
提起斯秋,村裏人人都會(hui) 豎起大拇指,格桑就是其中之一。今年34歲的格桑,是村裏的“專(zhuan) 業(ye) 打工仔”,常年在外漂泊打工。聽說村裏搞了集體(ti) 產(chan) 業(ye) ,格桑想就近就便找個(ge) 活兒(er) ,把生活安頓下來。斯秋得知情況後,第一時間邀請格桑進廠工作。一年多來,格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了越來越安穩的生活。
如今,斯秋家已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小康戶”:女兒(er) 白瑪德慶在安多縣中學教書(shu) ,工作穩定;兒(er) 子才仁桑培在讀高中,學習(xi) 上進;妻子經營著家裏的小產(chan) 業(ye) ,收入可觀。“至於(yu) 我的工作,就是帶領村民拓展村集體(ti) 經濟,讓大家的腰包都鼓起來!”斯秋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那曲巴青縣舉辦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培訓班
近期,巴青縣舉辦了2020年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培訓班,170餘名扶貧幹部和鄉村振興專幹參加。[詳細] -
西藏那曲市巴青縣脫貧攻堅工作綜述
5年來,巴青縣累計實現156個貧困村整體脫貧,2805戶、12924人實現穩定脫貧,全縣綜合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底的21.68%下降至目前的零。[詳細] -
西藏那曲安多縣多舉措助推脫貧攻堅取得實效
在脫貧攻堅戰中,安多縣把扶貧領域作風問題整治和嚴明黨的政治紀律、政治規矩教育活動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