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措美縣卓德村、紮雜村:比學趕超 既鼓了口袋又富了腦袋
圖為(wei) 山南市措美縣卓德村村民德吉措姆在務工返鄉(xiang) 期間編織毛毯。白瑪頓珠 攝
編者按:
為(wei) 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要紮實抓好縣級融媒體(ti) 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zhong) 、服務群眾(zhong) ”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導廣大基層新聞宣傳(chuan) 工作者不斷增強“四力”,生產(chan) 更多來自基層一線生動鮮活的優(you) 秀作品,從(cong) 2021年1月開始,“學習(xi) 強國”學習(xi) 平台開展全國縣級融媒體(ti) 中心優(you) 秀作品雙月賽。2021年全年共組織6期雙月賽,西藏4件作品獲獎,其中《措美縣卓德村、紮雜村:比學趕超 既鼓了口袋又富了腦袋》獲全國圖文類一等獎。本版今日刊登該作品。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措美縣全力實施以“神聖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為(wei) 主題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美化村居麵貌,改善農(nong) 牧民居住環境,以“誌智雙扶”和“轉變觀念”為(wei) 抓手,補齊“精神短板”,提升物質文明,為(wei)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提供了堅強保障。
哲古鎮卓德村、紮雜村是相距15公裏的鄰村。近年來,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全麵實施下,通過取長補短、比學趕超,兩(liang) 村村民既鼓了口袋,又富了腦袋。
破除思想藩籬 奮進幸福生活
卓德村、紮雜村均是純牧業(ye) 村。
卓德村可利用草場麵積隻有3.1萬(wan) 畝(mu) ,牲畜數量少,群眾(zhong) 增收渠道單一,加之村民思想觀念落後,認為(wei) 牧業(ye) 是根本,而且最為(wei) 穩當,長此以往,阻礙了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而紮雜村卻恰恰相反,村民市場經濟意識好、致富信心足,該村全年外出務工人員500餘(yu) 人,是措美縣人均收入最高的村居之一。
物質文明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基礎。近年來,卓德村以“誌智雙扶”和“轉變觀念”為(wei) 抓手,切實在增強群眾(zhong) 致富信心、拓寬群眾(zhong) 致富門路上下功夫,采取走村入戶和集中宣講的方式,講政策、鼓信心,用身邊事激勵身邊人。再加上鄰村的影響,卓德村村民的經濟意識和致富信心不斷增強。
卓德村村民古桑曲吉是四級肢體(ti) 殘疾。前些年,由於(yu) 家庭人口多、勞動力少,她家是卓德村最貧困的家庭之一。性格要強的古桑曲吉看到鄰村紮雜村許多年輕人在外經商,靠著自己的努力改善了家庭條件,於(yu) 是2010年,她毅然決(jue) 定前往拉薩學縫紉。經過幾年的努力奮鬥,古桑曲吉終於(yu) 在拉薩有了自己的縫紉店,她和兩(liang) 個(ge) 姐妹負責加工,哥哥負責將貨運往各地,全家所有勞動力均實現了就業(ye) 。縫紉店生產(chan) 銷售的卡墊、藏式靠墊等深受拉薩、山南等地群眾(zhong) 的歡迎,2020年銷售額達到了20餘(yu) 萬(wan) 元。
德吉措姆家2016年被識別為(wei) 建檔立卡貧困戶,當年全家人均收入僅(jin) 有2000餘(yu) 元。“當時我們(men) 思想觀念比較落後,不願外出務工,隻有牧業(ye) 收入,經濟拮據,隻能勉強糊口。”德吉措姆說,“前些年經常能聽到紮雜村八組的次仁外出務工賺到了4萬(wan) 塊錢,紮雜村的白瑪一家長期在拉薩經商,一年賺了十幾萬(wan) ……”於(yu) 是,德吉措姆也帶著弟弟外出務工。2020年,兩(liang) 人在外務工掙到了6萬(wan) 餘(yu) 元,加上牧業(ye) 收入,相比前幾年人均收入翻了10倍有餘(yu) 。
卓德村村民查堆在村裏出了名的能幹。2011年,看到紮雜村有人買(mai) 了貨車賺到了錢,他通過小額貸款也買(mai) 了貨車跑起了運輸。3年裏,查堆又買(mai) 了一輛貨車和兩(liang) 台小型裝載機,還在卓德村和哲古鎮開起了餐館,帶動了4個(ge) 村民穩定就業(ye) 。
像古桑曲吉、德吉措姆、查堆這樣轉變思想觀念、實現增收的卓德村村民還有很多。
“近年來,卓德村村民的就業(ye) 觀念得到了很大轉變。現在,村裏的勞動力大部分都在外務工,有服務行業(ye) 的、建築工地的、跑運輸的,還有個(ge) 體(ti) 戶,群眾(zhong) 的收入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卓德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央金卓嘎說。
截至2019年底,卓德村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人均收入增長至11500元,進一步拉近了與(yu) 紮雜村的收入差距。
卓德村群眾(zhong) 就業(ye) 觀念的轉變離不開村“兩(liang) 委”的宣傳(chuan) 教育,也離不開紮雜村的影響。而這種良性的相互影響在紮雜村也體(ti) 現得淋漓盡致。
破除陳規陋習(xi) 營造鄉(xiang) 風文明
近年來,紮雜村充分依托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改善村居麵貌,美化農(nong) 牧民居住環境,鄉(xiang) 村建設舊貌換新顏。
走進紮雜村,昔日的老村舊貌不複存在,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座座富有民族特色的藏式庭院、一條條整齊潔淨的街道、一麵麵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村民悠然自得,牛羊成群愜意。
而在幾年前,紮雜村並不是這樣的景象。
“高、密、髒、亂(luan) 、差”,這是紮雜村村民對過去村子的評價(jia) 。以前的紮雜村垃圾圍村、廢物遍地,風一起垃圾塵土滿天飛,房屋布局淩亂(luan) 密集,生產(chan) 生活條件落後,村民整體(ti) 素質偏低,賭博、酗酒、家庭糾紛時有發生,屋前房後隨地大小便的情形更是隨處可見。
2018年,在廣泛征求群眾(zhong) 意願後,措美縣精準鎖定169戶788人作為(wei) 搬遷對象。2020年6月,群眾(zhong) 全部搬遷入住新房,居住環境得到了徹底改善。於(yu) 是,破除陳規陋習(xi) 、營造鄉(xiang) 風文明成了頭等大事。
為(wei) 了讓村民養(yang) 成好習(xi) 慣、形成好風氣,紮雜村“兩(liang) 委”絞盡腦汁。在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後,在原有的村規民約基礎上,針對婚姻糾紛、酗酒鬧事、陳規陋習(xi) 等突出問題進一步完善了村規民約,切實加強法治宣傳(chuan)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現在,紮雜村的婚姻糾紛、治安案件有了明顯減少。與(yu) 此同時,為(wei) 徹底改變過去的陋習(xi) ,讓講文明、愛生活的意識深入人心,紮雜村以“四講四愛”為(wei) 載體(ti) ,大力整治人居環境,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組織村“兩(liang) 委”班子成員前往“全國文明村”卓德村學習(xi) 人居環境治理經驗,對照先進,發現差距,調動了全村村民的積極性和榮譽感,形成了趕超卓德的競爭(zheng) 態勢。
走進村民白瑪央金家中,院內(nei) 整潔有序,屋裏窗明幾淨,藏式家具一塵不染、廚房幹淨整潔,洗衣機、冰箱、電視機等家電一應俱全。
“我們(men) 組長每次開會(hui) 都說,卓德村每家每戶都很幹淨,還上了電視呢,他們(men) 村衛生這麽(me) 好我們(men) 也不能落後呀,而且現在我們(men) 住的房子打掃衛生也方便。”村民白瑪央金說。
從(cong) 漠不關(guan) 心村居環境到主動參與(yu) 環境整治,從(cong) 對家庭衛生不以為(wei) 然到自覺主動地講文明愛生活,群眾(zhong) 觀念的轉變和“四講四愛”的深入人心,讓紮雜村的人居環境有了跨越式的提升。
良性的競爭(zheng) 氛圍推動了兩(liang) 個(ge) 村的進步:卓德村改變了觀念,實現了增收,奔向了幸福生活;而鄰裏和諧、鄉(xiang) 風文明也在紮雜村蔚然成風。
在全麵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強大保障下,如今的紮雜村、卓德村村莊宜居、鄉(xiang) 風文明、村民富裕、生活富足,實現了精神文明、物質文明雙豐(feng) 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勤耕不輟“植”此青綠 雪域高原“長出”綠色奇跡
時值春風節氣,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城區的南山公園綠意萌動。科學務實、尊重自然規律,加之“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執著信念,西藏的荒山逐漸增添“綠意”,人們心中也多了“美意”。[詳細] -
西藏2021年新增67個行政村通硬化路
記者17日從西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獲悉,2021年西藏新增5個鄉鎮、67個行政村通硬化路,實現94.55%的鄉鎮和77.94%的行政村通硬化路,逐步打通農牧區群眾出行“最後一公裏”。[詳細] -
舊貌換新顏 群眾笑開顏
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是一項圍繞改善提升轄區基礎設施,實現“路平、街淨、燈亮、水暢”的民生工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