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增卓嘎: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奮力創造
旦增卓嘎是西藏山南市曲鬆縣堆隨鄉(xiang) 洛村人。1994年出生的她,雖說是“90後”,但她的經曆要比身邊的同齡人豐(feng) 富得多。
“以前我家條件比較艱苦,家裏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撫養(yang) 一個(ge) 孩子都覺得很困難。”說起過去,旦增卓嘎感慨萬(wan) 分。過去,家裏的生活主要是靠丈夫益西崔成在加查縣打工,一個(ge) 月掙到的3000元來維持。
這3000元,既要用來贍養(yang) 父母,還要用於(yu) 撫養(yang) 子女。生活經常是捉襟見肘,這個(ge) 月借,下個(ge) 月還,寅吃卯糧,入不敷出。
“好生活要靠自己闖。”2018年,要強的旦增卓嘎勸丈夫換個(ge) 務工點試試,興(xing) 許家庭境況會(hui) 因此好轉。幾經周折,益西崔成在江南礦業(ye) 找到了一份工作。
一個(ge) 月近萬(wan) 元的工資收入,頓時讓夫妻倆(lia) 高興(xing) 不已。但礦上的工作季節性很強,一年隻有半年的工作時間。剩下的半年,得另謀出路。
“與(yu) 其在外麵跑,不如在家附近找尋機會(hui) ,這樣既能掙錢,還能同時照顧到家裏。”2019年,旦增卓嘎勸丈夫拿出積蓄,加上小額信貸,購買(mai) 了一輛農(nong) 用小貨車。
靠著小貨車運沙石等建築材料,益西崔成一年掙回了近5萬(wan) 元。很快,他就還清了銀行貸款,並且還存下了不少錢,一家人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來。
“我們(men) 夫妻倆(lia) 文化水平不高,但都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er) 。”聊到這些年的奮鬥,老實的益西崔成這樣說。
記者發現,旦增卓嘎不僅(jin) 有不向命運低頭的骨氣,還心懷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向往。能幹的她,不僅(jin) 能把家裏安排得井井有條,遇事還特別有主見,是一個(ge) 非常求上進的人。
2020年,聽說曲鬆縣人社局要組織舉(ju) 辦廚師技能培訓,旦增卓嘎立馬報了名,並順利地拿到培訓合格證。拿到廚師資格證後,她也在江南礦業(ye) 實現了就業(ye) 。
“在礦上,我每天要為(wei) 20來個(ge) 人準備三餐。雖然辛苦,但一個(ge) 月有5000元的收入。”旦增卓嘎說,“過去,看益西崔成那麽(me) 辛苦,我卻隻能幹著急。現在,我也能和他一樣,出去掙錢,心裏真是有說不出的高興(xing) 。”
夫妻倆(lia) 雙雙實現就業(ye) 後,他們(men) 家的境況發生了質的變化。2021年,夫妻倆(lia) 務工和經營性收入加起來有16萬(wan) 元。“這些錢,照過去我們(men) 家的情況,不知要多少年才能攢下來。但現在,一年就能掙到這麽(me) 多錢,一切都像做夢一樣。”說起現在的幸福生活,旦增卓嘎說,“這得感謝鄉(xiang) 幹部和駐村幹部的幫助,沒有他們(men) 苦口婆心的開導,我們(men) 不知道什麽(me) 時候才能開竅呢。”
旦增卓嘎告訴記者:“過去,家裏窮,主要是因為(wei) 我們(men) 目光短淺,什麽(me) 都等著國家救濟。是鄉(xiang) 幹部和駐村幹部讓我們(men) 明白了好生活等不來,得靠自己奮力創造的道理。”
勤勞人家光景好。如今,旦增卓嘎夫妻倆(lia) 不僅(jin) 靠著勤勞脫了貧,過上了小康生活,還為(wei) 周圍群眾(zhong) 樹立了勤勞致富的榜樣。村民紛紛表示,他們(men) 家過去那麽(me) 窮,現在都能把日子過得這麽(me) 好,我們(men) 更應該努力了。
富而思進。生活改善後,旦增卓嘎夫妻倆(lia) 把心思更多地放在了對下一代的培養(yang) 上。“我們(men) 已經吃了沒文化、沒學曆的虧(kui) ,不能再讓孩子走我們(men) 的老路了。我們(men) 一定要努力為(wei) 他們(men) 創造良好的環境,讓他們(men) 好好學習(xi) ,將來有個(ge) 好出路,把生活過得更好。再說,現在黨(dang) 和政府帶領我們(men) 搞鄉(xiang) 村振興(xing) ,得有知識、有文化才行,不然我們(men) 拿什麽(me) 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談到未來,旦增卓嘎這樣說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普布頓珠:帶領群眾走上致富“快車道”
今年57歲的普布頓珠出生在拉薩市堆龍德慶區馬鎮馬村,於2012年開始擔任村委會主任。[詳細] -
西藏農牧科技創新支撐鄉村振興
研發出青稞低升糖指數麵包和麵條、青稞餅幹、靈芝片、手掌參速溶粉、蜂花粉含片等產品,科技創新步伐不斷加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