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新華全媒+丨一雙鞋的故事——西藏墨脫縣門巴族的新生之路

發布時間:2022-05-24 10:24:00來源: 新華社

  常言道:“一雙好的鞋子,能帶我們(men) 去更好的地方。”

  但不是每個(ge) 人都有一雙好鞋。

  世代生活在西藏墨脫縣境內(nei) 的門巴族人,曾經在很長時間內(nei) 都是光腳行走、光腳勞作。


俯瞰墨脫縣城(2019年10月26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西藏和平解放前,門巴族人過著刀耕火種、遊獵四方的原始部落生活。

  71年前的今天,《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guan) 於(yu) 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在北京簽訂。

  從(cong) 此,門巴族人民看到了自由的曙光。鞋子逐漸走進了他們(men) 的生活。

  71年後的今天,門巴族同西藏各民族一道,實現了脫貧致富,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無鞋——光腳翻越雪山

  78歲的門巴族老人桑傑來坡,是墨脫縣背崩鄉(xiang) 巴登村村民。

  西藏和平解放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裏,因生活所迫,他和他的同胞,都是光腳進山砍柴、下地種田。

  “那時沒穿過鞋子。”他說。


桑傑來坡與(yu) 村幹部聊天(4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光腳勞作,自然少不了受傷(shang) 。有一次,桑傑來坡和妻子下地耕種時,腳底被石頭割傷(shang) ,休養(yang) 了一個(ge) 多月。

  墨脫縣平均海拔1200米,氣候濕潤,雨水豐(feng) 富,村民們(men) 種植水稻、玉米、雞爪穀等農(nong) 作物。

  “那時醫療條件有限,隻能將烤熱的豬油塗在傷(shang) 口,等待自愈。”桑傑來坡說,自己沒辦法下地勞動,他們(men) 家種地比其他村民晚了數天。

  那時,墨脫人購買(mai) 生活用品等,需要徒步300多公裏到米林縣下轄的派鎮(當時稱派區)。

  兩(liang) 地之間,矗立著海拔4800多米的嘎隆拉雪山,這無疑給他們(men) 的出行增加了巨大的難度。

  桑傑來坡每次背著竹編、竹筒,與(yu) 同伴一起光腳翻越雪山到派鎮,來回需要7天左右。

  “光腳走在雪地裏,經常會(hui) 凍得沒知覺。”但他們(men) 不敢停下來,等翻越雪山到了下一站,再用溫水泡腳,緩解凍傷(shang) 。

  “要盡快翻過雪山,在雪地裏待得越久,對腳的傷(shang) 害越大。”桑傑來坡說。

  人無鞋,地無路。墨脫,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ei) ,處於(yu) “孤島”狀態。

  新鞋——一雙“老百姓鞋”

  1963年,19歲的桑傑來坡穿上了平生第一雙鞋子。

  這一年春天,桑傑來坡到派鎮交換物資,花8塊錢買(mai) 了一雙新鞋。

  他清楚地記得,那是一雙鞋底白色、鞋身藍色的膠鞋,被人稱為(wei) “老百姓鞋”。

  翻越雪山,他再也不會(hui) 凍腳了。

  “當時,那是我們(men) 家唯一的一雙鞋子。隻有到派鎮交換物資時才穿上,平時在家根本舍不得穿。”桑傑來坡說。


巴登村民居(4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55歲的柚明是桑傑來坡的長女,她至今還記得小時候跟玩伴光腳玩耍的場景。

  但是,這種情況沒有持續太久。9歲時,桑傑來坡給她買(mai) 了一雙“老百姓鞋”。

  “孩子大了,就給孩子買(mai) 了鞋。”他說,“不敢讓孩子光腳幹活,心疼。”

  從(cong) 20世紀60年代起,國家多次投資修建通往墨脫的公路。但因地質結構複雜,自然災害頻發等因素,公路屢建屢毀。

  “那段時間,村裏的年輕人都在工地上打工。”桑傑來坡說,靠自己的雙手,生活比之前好了很多。

  人有了鞋子,地上開始有了路。於(yu) 是,墨脫的門巴族人民開始向往外麵的世界,渴望著更幸福的生活。

  換鞋——想穿什麽(me) 就買(mai) 什麽(me)

  20世紀80年代初,雖然進出墨脫的公路依然未能通達,但生活已是日新月異。

  “那時,村裏幾乎所有人都穿上了鞋子。”桑傑來坡說。

  2013年,墨脫公路正式通車,結束了不通公路的曆史。

  路通了,人們(men) 便有了更多的選擇。“想穿什麽(me) 樣的鞋都能買(mai) 得到。”桑傑來坡說。


桑傑來坡家的鞋櫃。(受訪者供圖)

  “如今年輕人可以到外麵打工,也可以把竹編、竹筒等工藝品賣到更遠的地方。”他說,去年他家收入有8萬(wan) 多元。

  記者見到桑傑來坡時,他坐在陽光棚裏,腳上穿著一雙黑色毛絨鞋。女兒(er) 柚明腳蹬一雙黑白運動鞋,在陽光棚一角的鐵灶上忙碌。

  當地早晚溫差大,每天早晨太陽出來前,他穿毛絨鞋;太陽照到房子,換拖鞋;太陽落下,又穿回毛絨鞋。

  人類獸(shou) 皮裹足的曆史距今已數千年,而墨脫門巴族人普遍穿上鞋子至今才幾十年的時間。

  可就是這短短幾十年的時間,正是門巴族人民從(cong) 落後走向富裕的曆史巨變期。

  2019年底,西藏宣布實現了62.8萬(wan) 貧困人口脫貧,曆史性消除絕對貧困。墨脫這個(ge) 曾經的高原孤島,也迎來了新的曆史。

  2021年,墨脫縣農(nong) 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萬(wan) 多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4萬(wan) 元。全縣8個(ge) 鄉(xiang) 鎮和行政村公路通達率實現100%。義(yi) 務教育均衡發展順利通過國家評估認定。

  桑傑來坡的孫子紮西平措,在江蘇省揚州市上學,酷愛足球的他喜歡網購足球鞋。


桑傑來坡孫子紮西平措在踢球。(受訪者供圖)

  “一雙好的鞋子,能帶我們(men) 去更好的地方。”紮西平措卻希望畢業(ye) 後回到墨脫,為(wei) 家鄉(xiang) 的發展貢獻力量。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電商聯手本土優質企業共同助力特色產品走出西藏

    近日,西藏雲上誠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雲上誠品)聯手西藏本土企業共同舉辦西藏特色產品電商推介活動,助力鄉村振興發展,讓特色產品走出西藏。 [詳細]
  • 巧念“養羊經” 生活喜洋洋

    剛進村,就遇見了正準備去放羊的仁增多吉老人。仁增多吉是具巴村綿羊短期育肥合作社的老員工。“我在合作社養羊5年了,現在每月有4500元的工資。”仁增多吉樂嗬嗬地告訴記者。 [詳細]
  • 山南市錯那縣新村新貌

    山南市錯那縣以邊境小康村建設為著力點,紮實推進鄉村振興, 一座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現代化鄉村在邊陲一線建成,邊境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以不斷增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