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劇《雪域金橋》背後的故事
新利平台訊 6月5日下午2時,大型紅色浪漫民族歌舞劇《雪域金橋》主創媒體(ti) 見麵會(hui) 在四川省成都市新聲劇場舉(ju) 行。
圖為(wei) 《雪域金橋》主創媒體(ti) 見麵會(hui) 現場
《雪域金橋》劇本是以川藏公路修建和維護過程中幾十年來的真人真事為(wei) 創作素材,塑造了川藏公路築路和養(yang) 護人員的英雄群像,是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拚搏、甘當路石,軍(jun) 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liang) 路”精神的藝術呈現。創作人員多次深入西藏體(ti) 驗生活、收集資料、征求意見,數易其稿。
《雪域金橋》總編劇、總導演胡筱坪在現場分享了創作這部劇的初衷。胡筱坪說:“川藏公路在西藏地區叫金橋,曾經擔任過成都軍(jun) 區副司令的陳明義(yi) 將軍(jun) ,當時是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第十八軍(jun) 的參謀長,帶領藏族群眾(zhong) 參與(yu) 到金橋建設中。所以,我們(men) 就確定了劇名《雪域金橋》。真正讓我下決(jue) 心創作這個(ge) 劇本的原因,是我們(men) 找到了一個(ge) 重要的核心點,就是位於(yu) 西藏昌都市八宿縣怒江上的怒江大橋。怒江大橋旁邊有一個(ge) 橋墩,現在還屹立在那裏,所有路過的車隊都要鳴笛,所有經過的部隊、戰士、指戰員都要敬禮,因為(wei) 那座橋裏熔鑄著我們(men) 一個(ge) 年輕戰士的生命。憑著這一個(ge) 點,我們(men) 找到了《雪域金橋》的靈魂,也找到了‘甘當路石’這樣一個(ge) 核心,也就有了我們(men) 這部戲的整個(ge) 意蘊和意境。”
《雪域金橋》主創團隊大膽融入了豐(feng) 富的昌都地域文化元素,如藏戲、熱巴舞、唐卡藝術等,既繼承傳(chuan) 統,又突破創新。歌舞劇形式的藝術呈現,可以激發起觀眾(zhong) 緬懷英烈、維護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yi) 情懷;同時,凝聚起弘揚“兩(liang) 路”精神、助推西藏發展的強大精神合力。
《雪域金橋》的一個(ge) 最大亮點是音樂(le) ,曲作者藍天也分享了自己的創作感受:“我想通過這個(ge) 戲,盡我的努力,在這個(ge) 時間點,把藏族音樂(le) 給大家做一個(ge) 介紹,我覺得增加大家對藏族音樂(le) 的了解、理解,是一件很有意義(yi) 的事情,因此在這個(ge) 戲當中,我專(zhuan) 門用了原汁原味的昌都鍋莊,一聽就是熱血激憤的康巴漢子的那種狀態。同時,我也想表現一些現代的音樂(le) 狀態,用輕聲、電聲,把這種朦朦朧朧的人文精神、人文情懷的東(dong) 西,我覺得很時尚的東(dong) 西表現出來,讓大家更加全麵地了解和理解藏族音樂(le) 、藏族文化、藏族人民。讓我們(men) 藏漢一家魚和水的感情,我們(men) 民族團結的這種精神文化,達到高度統一、高度融合、高度交流!”
據了解,《雪域金橋》歌舞劇由昌都市委宣傳(chuan) 部牽頭,昌都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hui) 、成都市京劇研究院等單位聯合創作,是慶祝昌都解放70周年的獻禮之作。昌都市新區管委會(hui) 相關(guan) 人員介紹說:“通過這部劇,把昌都的文化,尤其是紅色文化、革命文化和康巴文化有機結合,把當地文化產(chan) 業(ye) 與(yu) 文化事業(ye) 有機結合,推動昌都文化事業(ye) 更好地發展。同時,也展示出昌都人的新麵貌!”(新利平台 通訊員/紮旺 梁俠(xia)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海拔4600,武警官兵破冰除雪緊急搶通
1月6日淩晨,位於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海拔4600米的川藏公路業拉山路段出現降雪天氣,道路積雪、結冰較為嚴重,積雪最厚處達30厘米,致使過往的50多輛車及100多名群眾受困。 [詳細] -
第二屆G318公路文化產業峰會將在四川理塘召開
2019年12月25日是川藏公路通車55周年紀念日,屆時將於四川省理塘縣召開第二屆G318公路文化產業峰會。 [詳細] -
十八軍162團:大戰“川藏天險”雀兒山
在麵臨川西剛解放,祖國大陸上的解放戰爭基本結束時,國家進入恢複時期。為早日解放西藏人民,完成統一祖國大陸的偉大事業,黨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和毛澤東主席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修築川藏、青藏公路。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