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中國的人權發展道路順應時代潮流、適合本國國情

發布時間:2022-05-28 21:59:00來源: 新利平台

  1959年3月28日,國務院頒布命令,在西藏施行民主改革,徹底廢除政教合一的封建農(nong) 奴製。從(cong) 此,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翻身得解放,將命運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2019年底,西藏自治區62.8萬(wan)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74個(ge) 貧困縣區全部摘帽,曆史性消除了絕對貧困問題。

  民主改革使西藏社會(hui) 製度一步跨千年,脫貧攻堅讓西藏人民生活方式一步跨千年。這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團結帶領西藏各族人民創造的彪炳千秋、利澤萬(wan) 代、亙(gen) 古未有的曆史功績,這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人民致力中國人權發展的輝煌篇章的縮影,也是中國在人類人權發展曆程中築起的不朽裏程碑之一。 

  2022年5月25日,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會(hui) 見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zhuan) 員巴切萊特。習(xi) 近平強調,經過長期艱苦奮鬥,中國成功走出了一條順應時代潮流、適合本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

  人權保障沒有最好,隻有更好。人權發展必須順應時代潮流。2017年10月1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曆史方位。”並強調指出:“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伴隨社會(hui) 經濟的發展,我國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jin) 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yi) 、安全、環境等方麵的要求日益增長。我們(men) 黨(dang) 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在新征程上,統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促進各項人權全麵發展。1949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jin) 為(wei) 49.7元,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2018年,我國農(nong) 村居民有管道供水入戶的戶比重提高至79.7%,83.6%的戶所在自然村實現了垃圾集中處理;2021年,中國義(yi) 務教育鞏固率達95.4%,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7.8%、在學總規模達4430萬(wan) 人,居世界第一, 2019年,超過70萬(wan) 人出國深造……

  人權發展必須適合本國國情。2021年9月16日,《求是》雜誌發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文章《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文章強調,中國最大的國情就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

  曆史和現實都證明,沒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就沒有中國人權事業(ye) 的不斷發展進步。100多年來,尤其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持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執政方略,為(wei) 人民解放和幸福而奮鬥,築牢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製度,促進各項人權全麵發展,依法保障公民基本權利,帶領中國人民譜寫(xie) 了人權文明的新篇章。2020年底,中國現行標準下9899萬(wan) 農(nong) 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區域性整體(ti) 貧困得到解決(jue) ,改寫(xie) 了中國人權事業(ye) 發展史,也創造了世界人權保障新奇跡;截至2021年4月,全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hui) 代表共有262萬(wan) 多人,他們(men) 來自各民族、各行業(ye) 、各階層、各黨(dang) 派,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其中,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代表中,工人、農(nong) 民代表占總數的15.7%;僅(jin) 在2022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hui) 議就收到代表提出的議案487件,收到代表對各方麵工作提出的建議、批評和意見約8000件,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hui) 議共收到提案5979件,許多意見和建議被采納,為(wei) 凝聚共識、推進國家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的人權發展道路充分表明了我們(men) 黨(dang) 和政府致力於(yu) 全方位維護和保障人權的原則立場。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的利益必將不斷得到維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將持續增強,中國也必將在促進國際人權事業(ye) 方麵作出更大貢獻。(新利平台 文/劉莉)

  

(責編: 龍真多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