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在高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西藏生態保護印象記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內(nei) 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西藏工作,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確立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為(wei) 做好新時代西藏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西藏的生態保護。2020年8月,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 2021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西藏考察期間指出,“保護好西藏生態環境,利在千秋、澤被天下。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保持戰略定力,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水平,推動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態。”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一處草原上悠然覓食的畜群(2022年7月攝) 攝影:彭萍
本人作為(wei) 第八批援藏幹部曾在西藏民族大學外語學院掛職,又因為(wei) 負責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與(yu) 西藏有關(guan) ,所以有幸到西藏各地進行調研。調研期間,西藏的生態之美、西藏著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雅尼濕地(2017年7月攝) 攝影:彭萍
最明顯的,是西藏高原的植被得到了有效保護。我了解到,為(wei) 有效保護西藏原生植物,充分發揮其生態價(jia) 值和水土保持、防風固沙等作用,西藏自治區專(zhuan) 門出台了《西藏自治區野生植物保護辦法》,旨在切實維護高原生態係統原真性和完整性。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自治區更是加大了高原植被的保護力度。各地除依法保護天然植被外,也在盡最大努力保護所有的人工植被。
圖為(wei) 在西藏高原頑強生長的紅柳(2022年7月攝) 攝影:彭萍
比如,日喀則市的崗巴縣海拔約4600米,植被非常稀少,但是我在崗巴縣城看到,為(wei) 防牛羊啃食,街道兩(liang) 旁低矮的高原紅柳四周都用欄杆保護了起來。這些紅柳點綴著縣城的主幹道,成為(wei) 一道美麗(li) 的風景,也為(wei) 高原生態保護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在阿裏地區的獅泉河鎮,紅柳濕地公園和獅泉河兩(liang) 岸頑強生長著紅柳。
曾幾何時,獅泉河的紅柳被砍伐用作燃料,獅泉河的生態一度惡化。後來,通過人工造林,獅泉河的紅柳又傲然挺立,成為(wei) 治沙防風的重要屏障。紅柳是一種堅強的植物,是西藏高原非常重要的植被,由於(yu) 壽命長,所以還被稱為(wei) “活化石”。我們(men) 在獅泉河濕地公園看到,有的紅柳枝頭還掛著紫色的小花,這些小花讓人感受到了生命的堅強力量,不愧是當地生態的天然保護屏障!
圖為(wei) 位於(yu) 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的馬泉河濕地(2022年7月攝) 攝影:彭萍
西藏對很多濕地也采取了保護措施,比如林芝的雅尼濕地公園和阿裏的馬泉河濕地公園均修了木棧道,以保護濕地不受踐踏和破壞,更好地保護了濕地上的植被和水源。
此外,河長製和湖長製已經深入西藏基層。黨(dang) 的十八大後,西藏已經全麵建立起河湖長製度。據了解,到2018年6月,西藏全麵建立河長製;到2018年12月全麵建立湖長製,共有五級河湖長組織體(ti) 係、1.47萬(wan) 餘(yu) 名河湖長治理保護著西藏境內(nei) 的河湖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河湖長製已經深入基層。
圖為(wei) 美麗(li) 的色林錯(2022年7月攝) 攝影:彭萍
2022年7月,在西藏調研期間,我們(men) 從(cong) 崗巴縣城去往薩嘎縣的路上,經過一個(ge) 小村莊。小村莊旁邊有一條非常小的小河,小得甚至可以讓人忽略不計,但是這條小河旁邊卻樹立了一塊牌子,上麵赫然寫(xie) 著:河長某某某。看到這個(ge) ,我禁不住“啊”了一聲,同行的隊友嚇了一跳,問我是怎麽(me) 回事,我說這麽(me) 小的一條小河竟然有河長,看樣子西藏的河長製已經做得非常細致了。經我這麽(me) 一說,隊友們(men) 也都為(wei) 之驚歎,因為(wei) 他們(men) 都沒有注意到旁邊的小河,更沒有注意到這樣一條小河竟然有河長。
人們(men) 常說,到西藏就是一“措”再“錯”,因為(wei) 西藏的湖泊實在是太多了。這些湖泊的美一方麵在於(yu) 海拔高,另一方麵是因為(wei) 這些高原湖泊周圍都是良好的生態,湖水在藍天白雲(yun) 的映襯下顯得格外湛藍。
圖為(wei) 在位於(yu) 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紮達土林邂逅的岩羚羊(2022年7月攝) 攝影:彭萍
另一個(ge) 明顯的感受是西藏野生動物生態環境向好。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不斷加強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堅持生態優(you) 先,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努力讓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極大改善了野生動物的生態環境,真正做到了人與(yu) 自然的和諧共生。
2022年7月,在阿裏調研期間,我們(men) 就看到了岩羚、藏羚羊、藏原羚和野驢等野生動物。比如,汽車在紮達縣停車休息時,我們(men) 看到了一群岩羚羊在土坡上攀爬。據說岩羚羊善於(yu) 攀登山地,而且機警敏捷。隻見它們(men) 在紮達土林坡上排隊行走,特別悠然。
圖為(wei) 在羌塘草原的朝陽中奔跑的藏野驢(2022年7月攝) 攝影:彭萍
在從(cong) 獅泉河去往改則縣城的路上,我們(men) 看到了一群藏野驢在羌塘草原上無憂無慮地奔跑,它們(men) 身姿矯健,棕黃色的背部和白色的腹部在朝霞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li) ,那種獨屬於(yu) 原野的又颯又帥的感染力令大家不由自主地感歎:太壯觀了!
圖為(wei) 羌塘草原上與(yu) 牧民和諧相處的藏羚羊(2022年7月攝) 攝影:彭萍
汽車在羌塘草原的公路上行駛,不時會(hui) 看到藏羚羊、藏原羚、黃羊等野生動物。尤其是之前沒有看到過藏羚羊,所以當藏羚羊第一次出現在我們(men) 的視野中,每個(ge) 人都非常激動。記得過一個(ge) 檢查站時,我們(men) 跟工作人員提起藏羚羊,他說:繼續往前走,還有很多。果然如此,廣袤的羌塘草原上,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驢不時出現在我們(men) 的視野中。
圖為(wei) 悠然覓食的藏原羚(2022年7月攝) 攝影:彭萍
大多數時候,藏羚羊都在悠閑地覓食,不遠處便是牧民的帳篷,好一幅天人合一的和諧畫麵。一路上,因為(wei) 不時遇到野生動物,我們(men) 學會(hui) 了區別藏羚羊和藏原羚。也是因為(wei) 這一路看到了太多的藏羚羊、藏原羚和藏野驢,我們(men) 後來都習(xi) 慣了。可見,阿裏的生態現在是多麽(me) 好。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劄達縣縣城(2022年7月攝) 拍攝:彭萍
此外,西藏人居環境幹淨整潔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西藏調研過程中,每一個(ge) 縣城整潔幹淨的街道都令人讚歎,比如江孜縣、亞(ya) 東(dong) 縣、崗巴縣、薩嘎縣、劄達縣、仲巴縣、改則縣等等。阿裏地區的劄達縣城雖然被土林包圍,但街道非常幹淨,晚上路燈亮起,真讓人忘記了自己是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日喀則市的亞(ya) 東(dong) 縣地處西南邊陲,植被豐(feng) 茂,街道整潔,兩(liang) 旁的店鋪收拾齊整,藏布麻曲河與(yu) 其支流麻曲在縣城交匯,河水澄澈,兩(liang) 岸不見任何垃圾。
圖為(wei) 在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調研途中經過的村莊(2022年7月拍攝) 攝影:彭萍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一項重要任務便是深化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快建設美麗(li) 宜居宜業(ye) 的鄉(xiang) 村。據了解,西藏自治區積極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各項決(jue) 策部署,切實把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作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一環,大力推進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打造美麗(li) 鄉(xiang) 村。我們(men) 調研路上經過的每一個(ge) 鄉(xiang) 村,都可以看到一排排藏式民居整齊地排列村道兩(liang) 旁,稍微寬闊的村道兩(liang) 旁則是整齊的太陽能路燈,鄉(xiang) 鎮街道兩(liang) 旁還有商品齊全的商鋪。讓人可以深切感受到西藏的鄉(xiang) 村人居環境的改善。
圖為(wei) 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鬆村(2018年7月攝) 攝影:彭萍
比如,在位於(yu) 山南市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鬆村,平整的道路、整齊的住宅和幹淨的人居環境令人賞心悅目。紅白相間的房屋在藍天白雲(yun) 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li) ,村前設有健身器材,人們(men) 在幹淨舒適的環境中盡享西藏發展帶來的福祉。我想,幹淨整潔的人居環境也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民至上”理念的重要實踐。
圖為(wei) 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一處草原上悠然覓食的畜群(2022年7月攝) 攝影:彭萍
西藏被譽為(wei) “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是我國乃至整個(ge) 亞(ya) 洲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因此,切實做好西藏的生態保護極其重要。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西藏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顯著成績,西藏是世界上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圖為(wei) 在西藏海拔4700米處草原上盛開的波斯菊等野花(2022年7月攝) 攝影:彭萍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在西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隻要繼續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相信西藏一定會(hui) 守護好雪域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築牢生態安全屏障,開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美麗(li) 生態西藏建設新篇章。(新利平台 特約撰稿/彭萍 作者係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英語學院副院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學習在高原】堅持黨的領導 繁榮西藏哲學社會科學
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中國共產黨一貫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詳細] -
【學習在高原】次仁鄧培家的幸福生活:千年鹽田邊上蓋新房
風輕雲淡,山風送爽,從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芒康縣城出發,向南行兩個多小時,便來到了納西民族鄉。[詳細] -
【學習在高原】燒烤店裏的“幸福夢”
曲孜卡特色小城鎮是西藏自治區確定的首批20個特色小城鎮示範點建設之一,氣候宜人、風景獨特、環境舒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