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原創

西藏觀察:人與野生動物成為“好鄰居”

發布時間:2022-11-17 16:08:00來源: 新利平台

  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自然環境不斷改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不斷完善,野生動物與(yu) 人類的各類接觸變得越來越常見,有時也不可避免地發生一些“摩擦”。 

  就在不久前,在西藏阿裏地區昆莎鄉(xiang) 一戶牧民家裏,一隻成年雄性雪豹潛入羊圈咬死了5隻羊。接到群眾(zhong) 報告後,昆莎鄉(xiang) 政府和噶爾新村駐村工作隊工作人員迅速趕到現場,確認現場人員無受傷(shang) 情況後,清點了群眾(zhong) 財產(chan) 的損失,幫助群眾(zhong) 聯係保險公司對損失牲畜進行賠付。 

  通過引入商業(ye) 保險模式,完善補償(chang) 機製,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當地群眾(zhong) 的經濟損失。賠付機製背後,呈現出西藏自治區人與(yu) 自然和諧共處的新常態。 

  早在2010年,《西藏自治區陸生野生動物造成公民人身傷(shang) 害或者財產(chan) 損失補償(chang) 辦法》頒布實施。此後動物肇事損失補償(chang) 機製不斷健全,緩和矛盾的同時,進一步增強了群眾(zhong) 參與(yu) 保護野生動物的積極性與(yu) 主觀能動性,實現了保護野生動物的雙贏目標。 

  實踐探索中的經驗表明,保護野生動物,不隻需要禁止違法獵捕、禁止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摸索出一套和諧共處的科學方法,建立長效常態化機製,才能在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同時平衡好人的生存發展權益,更好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多年來,西藏自治區通過不斷的探索實踐,在野生動物保護、監測、與(yu) 人和諧相處等方麵進行了有益嚐試,相關(guan) 保護機製逐步完善。 

  以1974年《關(guan) 於(yu) 積極保護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野生藥用植物資源的通知》下發為(wei) 開端,西藏自治區各地相繼建立了黑頸鶴、藏羚羊、野犛牛、扭角羚、西藏野驢、白唇鹿等珍稀野生動物保護區或禁獵區。同時,通過開展種群救護繁育、濕地保護與(yu) 恢複工程、濕地生態效益補償(chang) 試點、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和救護站建設等項目,野生動物保護能力不斷提高。 

  如今,絕大多數保護物種種群數量恢複性增長明顯,藏羚羊種群數上世紀最少時隻有7萬(wan) 隻,至今已超過30萬(wan) 隻;野犛牛種群數量上世紀僅(jin) 幾千頭,至今已達到2萬(wan) 餘(yu) 頭……開頭時提到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雪豹,恢複性增長明顯、種群不斷壯大。那曲市境內(nei) 的10個(ge) 縣、1個(ge) 區均記錄到了雪豹活動的影像;今年3月份,由北京大學保護生物學教授、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創始人呂植帶領的科研團隊,在拉薩市堆龍德慶區乃朗寺後山上記錄到了雪豹的紅外影像。 

  保護野生動物意義(yi) 深遠。更好實現人與(yu) 野生動物的和諧共處,讓人與(yu) 野生動物成為(wei) “好鄰居”,最終造福的是生態環境係統中的所有組成部分。(新利平台 文/歐帆)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