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紅原縣50%冬季蔬菜有望實現自給
王偉(wei) (右)向旦真貢傳(chuan) 授番茄種植技術。 周琳 攝
8月10日,記者從(cong) 綿陽市對口援建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前線工作指揮部獲悉,紅原縣有望在三年內(nei) 實現冬季蔬菜一半自給。
“繩子係鬆點,不要傷(shang) 到枝葉和花。”當天,在紅原縣瓦切鎮達峨村特色蔬菜種植園區的大棚裏,紅原縣益眾(zhong) 農(nong) 業(ye) 機械服務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旦真貢帶著7名員工忙著給番茄苗吊繩。
瓦切鎮達峨村特色蔬菜種植園區占地120畝(mu) ,是綿陽市投資800萬(wan) 元實施的援建項目。“今年3月開始試種番茄、黃瓜、蓮花白、蘿卜等蔬菜,均已實現量產(chan) 。”綿陽市農(nong) 科院援建幹部王偉(wei) 說,冬季還將繼續試種。
紅原縣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冬季最低溫度可達零下20多攝氏度,冬季群眾(zhong) 食用蔬菜一直靠外地供應,價(jia) 格貴、保存難度大,長期困擾著紅原4.87萬(wan) 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
自2016年起,綿陽市在紅原縣分別落實“川西高原錯季蔬菜(食用菌)高產(chan) 栽培與(yu) 深加工技術集成示範”“高原萵苣連作障礙機製及防控技術研究與(yu) 示範”等項目,研究新技術、新品種,提升特色蔬菜產(chan) 業(ye) 技術水平,目前部分品種已達到畝(mu) 產(chan) 4000公斤。
王偉(wei) 介紹,根據引進的種植技術和品種等情況,預計明年蔬菜冬季產(chan) 量將達到120噸,占當地冬季蔬菜市場供給的20%以上,三年內(nei) 這一指標有望實現50%。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四川省阿壩州紅原縣將建首個飛地產業園
近日,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首個飛地產業園項目在綿陽市三台縣簽約。[詳細] -
34個合作社聯手 托起牧民新願景
“抱團發展,不僅避免了惡性競爭,還提升了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紅原縣政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僅去年一年,更攀農牧民專業合作聯合總社就帶動全縣5046名貧困人口人均穩定分紅190元。[詳細] -
四川省阿壩州紅原縣實現“活動暖棚”鄉鎮全覆蓋
為了改變群眾聚會條件差的狀況,2017年,紅原縣開始在各鄉鎮建設群眾文化活動中心,截至今年12月,已經在建或建成群眾文化活動中心11個,共投入資金3000餘萬元,建設總麵積達到1.5萬平方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