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易地搬遷帶來的滿滿幸福

發布時間:2022-04-03 09:53:00來源: 青海日報


昂文丁增一家人搬進幸福的新家園。  程宦寧 攝

  3月30日,天空湛藍,天氣晴好。

  站在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薩呼騰鎮農(nong) 副產(chan) 品物流中心背後的山坡上放眼望去,一棟棟樓房整齊地坐落在雪山腳下,衛生室、警衛室、健身廣場、物業(ye) 服務窗口、超市……一應俱全,而這裏就是我現在生活的地方——牧人希望家園。這裏也是雜多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小區。

  我叫昂文丁增,今年33歲,2017年以前,我和妻子還有4個(ge) 孩子,住在雜多縣查旦鄉(xiang) 躍尼村。那裏平均海拔4700米,全年氣候寒冷,無四季之分,隻有平均氣溫大於(yu) 0℃的暖季和平均氣溫小於(yu) 0℃的冷季。

  一眼望不到頭的高山,說下就下的雨雪和枯燥無聊的遊牧生活,對於(yu) 土生土長的我來說,已經習(xi) 慣了,但是我想讓四個(ge) 孩子有更好的未來,有更好的生活環境。

  在這片草原上,我們(men) 一家6口人,靠幫別人放牧維持生計。我們(men) 一家人擠在一個(ge) 小帳篷裏,夏天裏麵熱得睡不著,所以我一直就想給家裏蓋一間磚瓦房。

  從(cong) 我們(men) 村上到縣城180公裏,為(wei) 了減少花費,我們(men) 一家人很少去縣城,即使這樣省吃儉(jian) 用,一年到頭也隻能存2萬(wan) 元,距離蓋房子的費用還差得很遠。

  我也想過去外麵打工,可是從(cong) 小在牧區長大的我,沒有任何手藝,慢慢這個(ge) 想法也就被遺忘了。

  日子就這麽(me) 一天一天地過著,而住新房也成了我心中最大的夢想。

  2017年5月,一個(ge) 好消息傳(chuan) 來了,雜多縣針對“久困於(yu) 窮”的全縣711戶313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薩呼騰鎮吉乃灘分成2個(ge) 小區進行集中安置,其中,牧人幸福家園集中安置270戶,牧人希望家園集中安置441戶。

  而我們(men) 一家就被安置到了牧人希望家園。第一次拿到鑰匙,推開家門的那一瞬間,我腦子一片空白,感覺一切都像做夢一樣。

  回過神來的我,和妻子商量了一下,拿出了這幾年攢下來的錢,把房子好好裝修了一番。

  2017年10月,我們(men) 一家人終於(yu) 如願以償(chang) 搬進了新家。兩(liang) 個(ge) 大點的孩子在縣城上了學,另外兩(liang) 個(ge) 小一點的孩子也有機會(hui) 可以在縣城上幼兒(er) 園了。每天早上,我妻子都會(hui) 一邊煮著奶茶,一邊打掃著房間。70多平方米的2居室,讓她收拾得幹幹淨淨、利利落落。我們(men) 的新生活就這樣開了頭。

  裝修完房子,家裏的錢基本花光了。

  而這一次又是黨(dang) 和政府伸出了援手,雜多縣委縣政府製定了《雜多縣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並按戶製定了脫貧方案。

  根據我家的情況,政府讓我在家門口端上了“鐵飯碗”,成了一名光榮的生態管護員。一個(ge) 月1800元的工資也讓我們(men) 一家6口人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雖然搬進了城裏,但是每年5、6月份我還是會(hui) 回到村裏,上山挖蟲草,給家裏增加一份收入。

  如今我們(men) 一家人在雜多縣城生活已是第五個(ge) 年頭了,從(cong) 草場到城市,我在這座高原小城找到了歸屬感,找到了屬於(yu) 自己的位置,也讓一家人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打開水龍頭就能喝上幹淨水,在家就能洗上熱水澡,家門口就能看上病……

  這些生活的細小變化,改變的不僅(jin) 是我們(men) 一家人的生活條件,更重要的是改變了一家人的思想觀念。

  自從(cong) 搬到縣城,我就發現這裏比村裏要熱鬧許多,特別是夏天廣場上,跳鍋莊、聊天,到處都是人,這讓我有了擺攤的想法。

  白天要去巡山,晚上就有時間。 所以,我通過“530”小額貸款,買(mai) 了一輛麵包車,開始在縣城夜市擺攤,每個(ge) 月賺得不多,但是我感覺自己過得很充實。

  在我們(men) 小區裏,和我情況一樣的牧民還有很多,但是在政府的幫助下,他們(men) 也都找到了合適的工作,比如我的鄰居尕它,在村委會(hui) 的申請和引薦下,在牧人希望家園小區“扶貧物業(ye) ”公司當保安,一個(ge) 月工資1200元,也算是端上了“鐵飯碗”。

  現在,縣裏為(wei) 進一步激發我們(men) 的內(nei) 生動力,增強我們(men) 的本領,正在建設一個(ge) 集學、訓、產(chan) 、銷為(wei) 一體(ti) 的縣級牧民文化技術技能培訓基地,將開展以牧民文化素養(yang) 、技能培訓、非物質文化傳(chuan) 承、特色產(chan) 品生產(chan) 等為(wei) 一體(ti) 的培訓,所有牧民可以免費參加。

  等開班了我第一個(ge) 就去報名,技多不壓身,到時候我們(men) 一家人的生活就更有奔頭了。

(責編: 陳衛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