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玉樹州:犛牛良種繁育助推牧民增收
一頭犛牛賣了6.8萬(wan) 元,這成了曲麻萊縣葉格鄉(xiang) 的一件大新聞。
曲麻萊縣位於(yu)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是黃河和長江的主要源流發源地,有“江河源頭第一縣”之稱。當地天然草場廣布,人們(men) 世代以養(yang) 殖犛牛、藏羊為(wei) 生。近年來,曲麻萊縣葉格鄉(xiang) 紅旗村的犛牛良種繁育成了一塊“金字招牌”,此次6.8萬(wan) 元高價(jia) 賣出的犛牛就出自這裏。
犛牛養(yang) 殖是紅旗村的支柱產(chan) 業(ye) 。盛夏時節,紅旗村成片的草山連綿起伏,藍天白雲(yun) 下,一陣陣微風拂過,三五成群的犛牛正悠閑覓食,渾身毛發烏(wu) 黑油亮。這裏就是紅旗村的玉樹犛牛良種繁育基地。
52歲的牧民邊巴騎著摩托車,哼著藏歌,在山野間照看犛牛。談起這些犛牛,邊巴格外自豪。“去年,我們(men) 紅旗村的種公牛在全州評比中榮獲第一,今年又賣出了高價(jia) ,這些犛牛真是我們(men) 的寶貝。”
5月7日,葉格鄉(xiang) 紅旗村玉樹犛牛良種繁育基地。受訪者供圖
曾經,當地犛牛主要是家庭養(yang) 殖,種群數量少,再加上沒有形成係統選育,基本是近親(qin) 繁殖,導致犛牛個(ge) 體(ti) 小、抗病能力差、生長緩慢。“犛牛出欄率低,養(yang) 殖時間長,因此對草地的破壞也大,養(yang) 犛牛難以形成產(chan) 業(ye) 。”國家肉牛犛牛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玉樹綜合試驗站站長宋仁德說。
據宋仁德介紹,玉樹犛牛靠近野犛牛的活動區域,具有天然種源優(you) 勢,犛牛肉中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肉質鮮香,風味濃鬱。
守著獨一無二的野犛牛棲息地資源,葉格鄉(xiang) 決(jue) 定加大投入,建立良種繁育基地,推動野犛牛和家養(yang) 母犛牛繁育後代,改變犛牛血統,培養(yang) 野血犛牛。繁殖出來的野血犛牛體(ti) 現出了顯著優(you) 勢:生長快、體(ti) 型大、抗逆性強,不少犛牛早早被省內(nei) 其他市州和企業(ye) 預定。“2021年,紅旗村共投資204萬(wan) 元引進良種犛牛235頭,出欄的野血犛牛種公牛均價(jia) 在3萬(wan) 元,比一般的種公牛價(jia) 格高出兩(liang) 倍,這更加堅定了牧民繁育良種犛牛的信心。”葉格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白瑪鬆毛說。
5月7日,葉格鄉(xiang) 紅旗村玉樹犛牛良種繁育基地。受訪者供圖
犛牛繁育有門路,村民致富不發愁。紅旗村生態畜牧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成立多年,以前犛牛賣不出價(jia) ,合作社凝聚力弱,村民還是留著不少牛自己養(yang) 。如今,全村開展良種串換工作,以前牧民養(yang) 不活、養(yang) 不好的犛牛都被野血犛牛替代,合作社的經營效益越來越好。
目前,良種繁育工程正在逐步向玉樹全州進行推廣。2021年,全州投入北京對口支援資金2800萬(wan) 元,已建成8個(ge) 千頭規模的良種犛牛繁育基地,一年可產(chan) 出3500頭良種犛牛。
“依托優(you) 勢資源,玉樹州大力推動犛牛種業(ye) 振興(xing) ,今年我們(men) 還要投入東(dong) 西部協作資金5000萬(wan) 元,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和能力提升工程,讓犛牛產(chan) 業(ye) 給群眾(zhong) 更多獲得感、幸福感。”玉樹州農(nong) 牧和科技局局長才仁紮西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玉樹被授予“中國犛牛之都”稱號
20日,首屆中國犛牛產業大會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開幕,中國肉類協會為青海省玉樹州頒授“中國犛牛之都”稱號,玉樹州遞交申辦“世界犛牛之都”申請書。 [詳細] -
北京援青犛牛養殖基地助力鄉村振興
7月5日,玉樹犛牛進北京出欄簽售活動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歇武鎮牧業村犛牛養殖基地舉行,首批100頭犛牛將陸續從基地出欄,經加工後進入北京市場。[詳細] -
青海打造世界犛牛種源基地
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研究員、所長閻萍認為,玉樹犛牛資源的挖掘利用和保護的關係應為動態循環,在利用中保護,在保護中利用。[詳細] -
古老畜牧業重煥生機——青海玉樹犛牛產業觀察
地處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承擔著守護“中華水塔”的重任,這裏也擁有約150萬頭犛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