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天祝“農牧互補”助推羊產業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2022-10-28 16:44:00來源: 甘肅日報

  深秋時節,地處祁連山腹地的天祝縣旦馬鄉(xiang) 天高氣爽、草木漸黃。

  見到康路村村民劉斌文時,他正和妻子給新引進的三隻良種公羊喂草、添水。

  “我養(yang) 羊已經幾十年了,發現近些年羊肉品質退化,肉質下降。今年,政府給我們(men) 幫扶了天華美利奴種羊,我想通過雜交提高羊的肉質和毛質,增加經濟收入。”劉斌文說。

  劉斌文所說的天華美利奴種羊,是天祝縣從(cong) 2009年開始培育,由南非肉用美利奴羊與(yu) 甘肅高山細毛羊雜交,適應高寒牧區放牧和半放牧半舍飼的肉用細毛羊新品種。

  天祝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畜牧技術推廣站站長李開輝介紹,天華美利奴肉羊具有生長發育快、體(ti) 格大、肉質好等諸多優(you) 勢,育種群母羊可實現兩(liang) 年3產(chan) ,每100隻母羊每年可多產(chan) 80多隻羔羊,年度隻均效益可提高200元,基礎母羊每隻生產(chan) 效益能增加900元以上。

  近年來,天祝縣按照武威市發展“8+N”優(you) 勢主導產(chan) 業(ye) 、打造“三沿”特色產(chan) 業(ye) 帶要求,聚焦聚力在品種改良上下功夫、在農(nong) 牧互補上做文章,著力推動羊產(chan) 業(ye) 擴量提質增效。

  在天祝縣打柴溝鎮多隆村村民祁學福的養(yang) 殖小區,大棚裏進食的綿羊個(ge) 個(ge) 膘肥體(ti) 壯。“我現在養(yang) 了900多隻天華美利奴肉羊,比起以前的高山細毛羊,這個(ge) 品種的羊肉多、毛好、體(ti) 質也好,收入比以前高多了,一年下來純收入20多萬(wan) 元。”祁學福高興(xing) 地說。

  作為(wei) 天華美利奴肉羊品種繁育示範村之一,多隆村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積極參與(yu) 到天華美利奴肉羊培育項目中來,全村羊產(chan) 業(ye) 年實現經濟效益566萬(wan) 餘(yu) 元,較項目實施前增加106萬(wan) 元,示範帶動作用明顯。

  在天華美利奴肉羊品種繁育過程中,天祝縣種畜繁育研究院通過與(yu) 蘭(lan) 州大學李發弟專(zhuan) 家團隊開展科技研發合作,積極推行優(you) 質種羊“集中繁育+分散推廣”模式,進一步健全完善了“縣種畜繁育研究院+綿羊人工授精站+養(yang) 殖場戶”三級良種繁育體(ti) 係,先後繁育優(you) 質種羊500多隻,完成綿羊改良60萬(wan) 隻,直接增效1.5億(yi) 元。

  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主動養(yang) 殖,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持續推廣,科研團隊提供技術支持,讓天華美利奴肉羊種群規模日益壯大。截至目前,天祝縣天華美利奴肉羊育種工作已整體(ti) 推進到4世代,累計選育新品種群體(ti) 35萬(wan) 隻以上,核心育種群達到6.2萬(wan) 隻。全縣共組建天華美利奴肉羊擴繁推廣群125群,引調天華美利奴肉羊種公羊300多隻,擴繁推廣群飼養(yang) 量達到4.9萬(wan) 隻,基礎母羊有2.8萬(wan) 隻。

  隨著肉羊新品種培育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如何確保飼草和養(yang) 殖之間實現供需平衡,成為(wei) 發展壯大天華美利奴肉羊種群規模迫切需要解決(jue) 的問題。

  天祝縣鬆山鎮是全縣藜麥種植麵積最大的鄉(xiang) 鎮,也是肉羊養(yang) 殖大鎮。每年10月下旬,10餘(yu) 萬(wan) 畝(mu) 藜麥迎來豐(feng) 收,收割後成片的藜麥秸稈無人問津,此時又正值養(yang) 殖戶飼草料短缺、牲畜“冬乏掉膘”的困難期。為(wei) 此,天祝縣及時引進藜麥秸稈回收機,實現了秸稈利用和飼草補充“雙贏”。

  “我們(men) 推廣的秸稈回收機,具有吸入量大、撿拾幹淨、破碎除塵效果好、便於(yu) 堆放運輸等優(you) 點,收集的秸稈可直接用於(yu) 飼養(yang) 牲畜。”天祝縣農(nong) 牧業(ye) 機械技術推廣站站長托有德說。

  天祝縣是甘肅省燕麥草三大主產(chan) 區之一,每年種植麵積30萬(wan) 畝(mu) 以上,可收獲優(you) 質燕麥草幹草6.7萬(wan) 噸左右。旦馬鄉(xiang) 地域麵積廣闊,草場資源豐(feng) 富,畜牧業(ye) 優(you) 勢明顯。為(wei) 進一步發展壯大天華美利奴肉羊養(yang) 殖業(ye) ,旦馬鄉(xiang) 將坡度大的山旱地充分利用起來種植燕麥草,並積極推廣燕麥草機械套袋青貯技術,讓養(yang) 殖戶就近就地獲取優(you) 質飼草料。

  旦馬鄉(xiang) 橫路村村民楊春林說:“今年我們(men) 村的燕麥草已全部加工成了青貯飼料,青貯草不僅(jin) 營養(yang) 價(jia) 值高,還節省了一筆購買(mai) 飼草的費用。”

  今年以來,天祝縣因勢利導,堅持走草畜結合、農(nong) 牧互補、循環發展路子,科學規劃草畜產(chan) 業(ye) 發展新布局,在此基礎上,強化科技引領,推廣舍飼育肥,不斷擴大“牧區繁育、農(nong) 區育肥”效應,持續推進牛羊品種改良和擴繁提升,用心打造畜牧產(chan) 業(ye) “芯片”,全力推動畜牧業(ye) 持續健康發展。

  “今後,天祝縣將持續深入推進‘農(nong) 牧互補’,加快推動高原肉羊產(chan) 業(ye) 鏈式發展、生態發展、循環發展、綠色發展,努力讓廣大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分享到更多羊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帶來的‘紅利’。”天祝縣委主要負責人說。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