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哥哥”張自立:“長大了我也要去救人”
【人物】“汶川哥哥”張自立
【故事】張自立是四川森林消防總隊阿壩支隊汶川大隊的一名消防員。9月5日,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他隨隊趕赴震區開展救援搶險。他懷抱兩(liang) 個(ge) 月大嬰兒(er) 轉移的畫麵被現場記者記錄下來,讓眾(zhong) 多網友為(wei) 之動容。因臂章上有“汶川”二字,一些網友親(qin) 切地稱呼他為(wei) “汶川哥哥”。
【點評】
2008年汶川地震時,張自立年僅(jin) 6歲。地動山搖摧毀了他的家,解放軍(jun) 和消防員為(wei) 受災群眾(zhong) 搭起帳篷、送來物資,灰暗廢墟裏奔忙的那一抹“消防橙”,為(wei) 受災群眾(zhong) 送來了生活的希望,也在年幼的張自立心中種下了消防夢的種子:“長大了我也要去救人。”今年5月,張自立通過層層篩選,成功加入森林消防隊伍,成為(wei) 汶川大隊的一員,開始撲救森林火災,參與(yu) 地震救援。14載光陰流轉,從(cong) 汶川地震的親(qin) 曆者,到瀘定地震的救援者,張自立實現了“長大了我也要去救人”的夙願。
其實張自立背後還有一群“汶川哥哥”,四川森林消防總隊阿壩支隊汶川大隊參與(yu) 瀘定地震救援的一共74人,他們(men) 中很多都來自汶川,平均年齡在二十七八歲,小時候都經曆過汶川地震。“因為(wei) 我經曆過地震,我知道當地的人在等著我們(men) 、盼著我們(men) ,我要盡快趕到他們(men) 麵前。”搶險救災,時間就是生命。沒有橋,就用皮劃艇將救援人員送到山腳;沒有路,就徒手爬山進村展開搜救,隊員們(men) 分秒必爭(zheng) ,以最快的速度趕到受災群眾(zhong) 身邊,不僅(jin) 及時提供了專(zhuan) 業(ye) 救援,更為(wei) 受災群眾(zhong) 注入了戰勝困難的信心。
天災無情人有情,災難麵前的挺身而出、守望相助,傳(chuan) 遞出溫暖人心的力量。難以忘記,地震來臨(lin) 時,老師們(men) 的第一反應是奔向教室裏正在午休的學生;難以忘記,為(wei) 堅守水電站拉閘泄洪而沒有第一時間逃往安全地點的甘宇和羅永;難以忘記,麵對湍急的山洪和交通斷道,用身體(ti) 和繩索搭建起“生命橋梁”的特警隊員;難以忘記,震後甘孜群眾(zhong) 自發排起百米長隊獻血,社會(hui) 各界紛紛伸出援手捐款捐物……災難降臨(lin) 時,這些閃耀著人性光輝的瞬間,鼓舞和振奮著人們(men) 迎難而上、勇毅前行的誌氣和勇氣。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災難麵前各方救援力量聞令而動、緊急馳援,是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動寫(xie) 照,千千萬(wan) 萬(wan) 普通人不畏艱險、慷慨前行,是愛與(yu) 力量的傳(chuan) 遞和凝聚。同舟共濟、守望相助,這是根植於(yu) 中華民族血脈的文化基因,也是我們(men) 戰勝風險挑戰的精神支撐。前進道路上,傳(chuan) 承責任與(yu) 擔當、凝聚信心和鬥誌,勠力同心、團結奮鬥,我們(men) 一定能闖過驚濤駭浪、戰勝風險挑戰,守護好美麗(li) 的家園,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四川瀘定地震集中過渡安置房交付使用 430戶受災群眾搬進“新家”
9月30日,瀘定地震集中過渡安置房交付使用,430戶受災群眾告別臨時帳篷,陸續搬進位於磨西鎮、得妥鎮的過渡板房安置點。[詳細] -
瀘定地震後 萬名應急誌願者衝在前線……
9月22日,由省文明辦指導、省誌願服務聯合會、省誌願服務基金會支持的“‘9·5’瀘定地震抗震救災及災後重建——四川青年應急誌願服務能力提升”項目啟動了前期準備工作。[詳細] -
凝聚智慧力量 同心抗震救災——四川統一戰線助力“9·5”瀘定地震抗震救災紀實
在各路救援隊伍中,活躍著廣大統戰組織和成員的身影。在源源不斷向災區匯集的捐款捐物中,更是不乏統一戰線的愛心力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