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涉藏動態

【一線講述】為祁連山生態環境貢獻巾幗力量

發布時間:2023-05-17 09:09:00來源: 光明日報

   我所在的青陽溝管護站位於(yu)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阿柔鄉(xiang) 日旭村,這裏平均海拔3100米,轄區麵積15874.2公頃,轄區有3個(ge) 行政村、3個(ge) 農(nong) 事隊,1255戶農(nong) 牧民。每天,我都和姐妹們(men) 沿著連綿的雪山,行進在蒼翠的山林中,巡護在廣袤的草原上。

   青陽溝是2016年正式由“管護點”升級成為(wei) “管護站”的,從(cong) 點到站的變化就是有更多的生態管護員來這裏工作了。讓人沒想到的是,隨機分配而來的同事大都是女同誌,一下子女性生態管護員集體(ti) 成了我們(men) 這裏的一道風景,牧民們(men) 也自然而然地把我們(men) 稱作是高原上的生態管護“娘子軍(jun) ”。

   穿好製服,備好裝備,帶上簡單的口糧,四五個(ge) 人一個(ge) 巡護小組,騎上摩托車,一天的巡護工作就開始了。青陽溝管護站轄區麵積大,植被茂盛,山陡坡多,就是騎摩托車往往也隻能到巡護區的邊緣地帶。幸運時會(hui) 遇見趕著羊群、牛群的牧人,他們(men) 會(hui) 慷慨地把馬借給我們(men) ,幫助我們(men) 順利蹚過錯雜的河道淺灘,不至於(yu) 被弄得渾身泥巴,如果沒馬匹就隻能徒步了。然而核心區地形地貌更加複雜多變,巡護全得靠步行,一天下來,每人至少要走20多公裏。每完成一次巡護,隻有看到所有隊員們(men) 都平安歸來,我心裏的大石頭才能放下。

   在我們(men) 女子管護隊,最小的隊員隻有24歲。作為(wei) 大姐,帶著姐妹們(men) 為(wei) 祁連山的生態環境貢獻巾幗力量,是我義(yi) 不容辭的責任。

   森林草原防火、監測林區病害、救助野生動物、打擊盜獵行為(wei) ……“生態管護”這4個(ge) 字的背後包含著無數細微又瑣碎的要點,工作繁雜加上海拔高,條件確實艱苦。但我們(men) 女管護員在工作中發揮著細致、耐心等優(you) 勢,在挨家挨戶入戶宣講時,我們(men) 坐在牧民家的炕頭上,兩(liang) 三句家長裏短,就將保護生態、愛護環境、防火防汛等知識和老鄉(xiang) 們(men) 講開了,在不知不覺中拉近了距離,也給日複一日的巡護工作添了“人情味兒(er) ”。

   我們(men) 隊伍中的很多隊員已經做了媽媽。索南吉的家人外出打工,孩子無人看護,她就每天背著娃娃進山巡護。她的大女兒(er) 拉忠吉現在已經18歲了,經常利用假期時間來管護站擔任講解員。像拉忠吉一樣在站裏長大的娃娃有不少呢,他們(men) 在跟著媽媽巡護祁連山中度過了童年時光,拾撿垃圾、識別動植物、學習(xi) 野外知識……保護綠水青山的種子從(cong) 幼時就在心裏紮根了。

   如今,我的娃娃走出了祁連山,但他依然關(guan) 注祁連山、關(guan) 心著我的巡護工作。“媽媽,祁連山的生態越來越好,離不開你們(men) 的努力,我以你們(men) 為(wei) 榮。”聽到孩子的話語,看到環境的變化,我的幹勁兒(er) 更足了!我們(men) 一定要守好這片林,護好這座山。

(責編:於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