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經典文學托底,時代大劇回歸

發布時間:2022-02-09 17:13:00來源: 齊魯晚報

  作者:師文靜

  由李路執導,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桃等主演的《人世間》正在熱播。該劇改編自著名作家梁曉聲獲得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人世間》,呈現的是周姓一大家子熱騰、溫暖、鮮活的平民生活,是熒屏上久違的現實題材的時代故事。這部劇時間跨度大、人物豐(feng) 富多樣,劇中人以智慧、善良、韌性來應對人生跌宕和時代變遷,為(wei) 觀眾(zhong) 提供理性與(yu) 有深度的思考,該劇所呈現的煙火氣、平民人物的勁頭以及人在時代中的精氣神兒(er) ,都是當下熒屏的稀缺品。

  活生生、熱騰騰的平民人生

  《人世間》通過東(dong) 北某省周誌剛一家三代人的視角,描繪了十幾位平民子弟在五十年時間內(nei) 所經曆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全麵展現了幾十年來我們(men) 的生活所經曆的翻天覆地的巨變。《人世間》的故事開始於(yu)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從(cong) 農(nong) 民打拚成建築工人的周誌剛和妻子李素華育有三個(ge) 兒(er) 女,兒(er) 子周秉義(yi) 、周秉昆和女兒(er) 周蓉。一家人一出場就是分離的戲份,周誌剛奔赴西南大三線,周秉義(yi) 響應國家號召前往建設兵團,周蓉不辭而別為(wei) 了追隨北京詩人去了貴州農(nong) 村下鄉(xiang) ,周秉昆在家與(yu) 母親(qin) 相依為(wei) 命,當了一名木材廠的工人。一家人活生生、熱騰騰的人生故事由此拉開。

  該劇以周秉昆、周秉義(yi) 兩(liang) 兄弟雙線故事展開,大學生周秉義(yi) 一條線重點刻畫知識分子群像戲,工人周秉昆一條線重點刻畫基層平民的人生冷暖。周家三代人一路走來,遭遇了分離、疾病、背叛、失業(ye) 、含冤入獄等各種人生困境,但這些主要人物身上都有溫暖的底色。周秉昆工作上、愛情上以及其他人生的各種困境和麻煩不斷,但他是個(ge) 好心、老實、善良、重情的年輕人,憑著內(nei) 心的一股韌勁堅持著,工作上任勞任怨,義(yi) 無反顧追求不可能的愛情,讓觀眾(zhong) 看到了他在跌宕人生中的那股堅持不懈的精神勁兒(er) 。周秉義(yi) 對郝冬梅的愛情,更是充滿理想色彩,對她不離不棄,麵對晉升他選擇愛情,但周秉義(yi) 又是個(ge) 做大事兒(er) 的人,當官心想老百姓,也是個(ge) 溫柔、深情的兒(er) 子和兄長。

  除了刻畫愛情故事,劇中的親(qin) 情也非常讓人動容。周蓉不辭而別後,周誌剛長達四年與(yu) 女兒(er) 斷絕關(guan) 係,對這個(ge) 為(wei) 了愛情不顧一切又離經叛道的女兒(er) ,老父親(qin) 能做的隻能是妥協,最終選擇千裏迢迢到貴州山村看望女兒(er) ,陪女兒(er) 一起過年。厚重的父親(qin) 形象躍然熒屏。

  這部劇最具亮點的是刻畫了一群性格鮮活、靈動、有魅力的女性形象。周蓉性格倔強但又愛得深情、獨立;修腳女工喬(qiao) 春燕直爽豪邁又通情達理,勇於(yu) 追求周秉昆,追不上又轉頭過上了更好的人生;殷桃飾演的鄭娟人生苦難加身,但溫柔又有力量,這個(ge) 人物苦命一條,但又不失骨氣,用勤勞抗爭(zheng) 命運。薩日娜飾演的母親(qin) 是經典的母親(qin) 形象,吃苦耐勞又有人生智慧,為(wei) 兒(er) 女化解不少人生難題。

  不隻是主角人物,劇中一些戲份少的角色的故事都比較飽滿,比如張凱麗(li) 飾演的刀子嘴豆腐心的幹部代表“曲老太太”,一直幫助周家並默默愛著周蓉的蔡曉光,以及時代經濟大潮中的小人物駱士賓等,每個(ge) 人物身上的戲份都很吸引人,人物的命運走向也牽動觀眾(zhong) 的心。劇中刻畫的形形色色、各行各業(ye) 的人物多達幾十個(ge) ,每一個(ge) 人物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人物弧線,哪怕是個(ge) 小人物都生動、立體(ti) 有血有肉。

  人物鮮活,沒有為(wei) 悲情而悲情,是《人世間》的又一亮點,一群普通人在熱騰騰的生活中掙紮、撲騰,百折不撓,觀眾(zhong) 看到的是他們(men) 的精神底色和人生氣魄。小說中有句話:“知道了許許多多別人命運的大跌宕,大苦難,大絕望,大抗爭(zheng) ,我常想,若將不順遂也當成‘逆境’去談,隻怕是活得太矯情了呢!”生活本是有苦有甜,樸素、真實、不矯情的人物和劇情才有看頭。

  稀缺的經典文學改編大劇

  2019年8月,作家梁曉聲的《人世間》以最高票獲第十屆茅盾文學獎。有評論家認為(wei) ,這部作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一部長篇小說佳作,更是梁曉聲長篇小說創作的一個(ge) 新的高峰。小說《人世間》時空跨度大,刻畫人物多,涵蓋了上山下鄉(xiang) 、三線建設、推薦上大學等重大社會(hui) 曆史事件,描繪了一幅當代中國社會(hui) 群像,用平凡人物,勾勒起中國社會(hui) 的發展變遷,堪稱一部“五十年中國百姓生活史”。《人民日報》曾發文稱讚:“梁曉聲的《人世間》是無愧於(yu) 我們(men) 時代真正具有史詩性質的鴻篇巨製”,“是一部素樸、真誠而飽含悲憫之心的作品。”

  該劇的導演兼製片人李路在接受采訪時稱,他早就對工人題材感興(xing) 趣,直到《人世間》出現。李路認為(wei) ,梁曉聲的《人世間》,展現了中國人身上悲天憫人的情懷,表達了平凡煙火中的情懷與(yu) 熱望,這也是他一直以來想表達的,所以雙方很快就達成了合作意向。通過周梅森和陳道明的推薦,李路找到了編劇王海鴒,因為(wei) “王海鴒在情感和細節上見長,這兩(liang) 點對《人世間》至關(guan) 重要。”王海鴒是創作紮實的老一代編劇,其代表作《中國式離婚》《新結婚時代》《牽手》等備受觀眾(zhong) 喜愛。

  這次王海鴒和青年編劇王大鷗合作操刀《人世間》,果然不負眾(zhong) 望,在原作的基礎上,讓劇作也呈現為(wei) 有深度有溫度的大作。王海鴒說,導演團隊和她共同認為(wei) ,原著小說的色調要做調整,原著的色調是鋼鐵式的、灰色的,偏硬的,而電視劇創作團隊都希望劇的色調是溫暖的、明亮的。李路認為(wei) ,溫暖的、積極的、向善的主基調恰恰就是中國的現實主義(yi) ,也是一代代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從(cong) 目前播出的劇集來看,電視劇對人物的刻畫非常細膩、溫暖、有筋骨、有追求,尤其是對周秉昆、周秉義(yi) 、鄭娟、蔡曉光等角色的塑造,都非常鮮活又獨具人格魅力,而被觀眾(zhong) 認為(wei) 達到“劇情天花板”的第十集到第十八集,改編非常成功,劇中對人物堅實底色的刻畫,對人情世故的深層呈現,讓觀眾(zhong) 印象深刻,確實能看到王海鴒的功力。

  據了解,為(wei) 了呈現劇中充滿年代感的“光字片”街道,劇組搭建了四萬(wan) 平方米的景,劇組存放海報、掛曆、衣服等道具的道具庫也有一千多平方米,用細節還原了每個(ge) 階段的社會(hui) 風貌。東(dong) 北土房熱炕、國營工廠、煙囪廠房、軍(jun) 大衣襖、二八大杠自行車以及極具年代感的鍋碗瓢盆、土特產(chan) 等,將記憶拉滿,東(dong) 北地域特色十分濃厚,有種地道的美感。該劇無論是視覺質感,或者是題材重要性,還是對大時代呈現的廣度和深度,都是當下觀眾(zhong) 所需要的品質劇,既填補了題材的空缺,也再一次證明嚴(yan) 肅文學影視化的重要意義(yi) 。(師文靜)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