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版書線上銷售猖獗 平台要切實承擔責任
“如果不嚴(yan) 厲打擊盜版書(shu) 產(chan) 業(ye) 鏈,將會(hui) 給年輕一代的世界觀、價(jia) 值觀帶來不良的影響。”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shu) 長朱永新說。
去年,朱永新在一次調研中了解到,某機構在一家線上平台采購圖書(shu) ,在鑒定的199本書(shu) 中,隻有18本為(wei) 正版書(shu) 籍,其餘(yu) 均為(wei) 盜版。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委員、中國美術出版總社原總編輯林陽認為(wei) ,如今盜版書(shu) 逐漸挪到了線上平台進行銷售,情況比較猖獗。
他在調研中了解到,2019年,某出版集團一年所遭受的侵權損失,大約在3億(yi) -5億(yi) 元。另有一家出版社2021年設置打盜專(zhuan) 員,線上打擊盜版,累計下架盜版圖書(shu) 鏈接1萬(wan) 餘(yu) 條。
朱永新說,有的人覺得盜版書(shu) 隻是侵害了出版社和作者等少數人的利益,“其實是侵害了我們(men) 所有人的利益”。
他說,因為(wei) 盜版書(shu) 的影響,出版社在圖書(shu) 定價(jia) 時考慮到盜版因素,會(hui) 把定價(jia) 設置得比較高,甚至超出了消費者的預期。為(wei) 了節省成本,很多盜版書(shu) 用低劣油墨進行印刷,不利於(yu) 閱讀者的健康。
林陽表示,麵對盜版書(shu) ,出版社維權“舉(ju) 證難、周期長、成本高、賠償(chang) 低”。讓他感到氣憤的是,很多平台濫用“避風港原則”,利用用戶注冊(ce) 時的強製默認條款和新的技術條件作為(wei) 擋箭牌,規避自己的審查義(yi) 務,並以“不知用戶上傳(chuan) 內(nei) 容是否侵權”為(wei) 理由搪塞,或者以將被投訴商品下架或刪除的方式免除自己的責任。
朱永新曾專(zhuan) 門請教了出版領域的相關(guan) 人士,相關(guan) 人士告訴他,打擊盜版,尤其是打擊線上盜版書(shu) ,要像當年打擊盜版光盤生產(chan) 線一樣嚴(yan) 厲。如發現盜版生產(chan) 線,直接沒收。對於(yu) 舉(ju) 報的人員,也將以生產(chan) 線價(jia) 值的10%進行獎勵。
朱永新建議,有關(guan) 部門針對電商平台盜版書(shu) 違法成本低、維權難度大等特點,開展專(zhuan) 項整治行動,尤其要明確第三方合作商銷售盜版圖書(shu) 後,電商平台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按照影視作品保護模式,由版權管理部門公布重點圖書(shu) 版權保護預警名單及相關(guan) 權利信息,加強對重點圖書(shu) 的版權保護。
朱永新還建議,建立健全全網各電商平台的信用信息共享體(ti) 係。將“信用良好”作為(wei) 算法推薦的重要考量因素,對有不良信用記錄的第三方合作商則“一票否決(jue) ”。
林陽也認為(wei) 要加大對盜版圖書(shu) 的印製者、銷售者的處罰力度。他還希望電商平台充分審查銷售鏈接,限製顯著低於(yu) 市場價(jia) 格的可疑商品。他還建議平台直接凍結盜版書(shu) 銷售商的平台賬戶資金,並嚴(yan) 格限製有盜版銷售汙點的商鋪上新鏈接。李華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