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跨界彰顯魅力 融合激發活力

發布時間:2022-03-22 14:21: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蘭(lan) 州大學開展跨學科貫通課程項目——

  跨界彰顯魅力 融合激發活力

  本報記者 尹曉軍(jun) 通訊員 趙琪 孔子俊

  “多學科交叉真的蠻重要,多涉獵其他學科並建立知識體(ti) 係,這樣才能在自己所處的領域走得更遠。”聽完蘭(lan) 州大學地質科學與(yu) 礦產(chan) 資源學院青年教師任桂平的“醫學地質與(yu) 人體(ti) 健康”一課,該校2019級文學院學生祁學敏說。

  不同學科學生在同一堂課相互碰撞,多個(ge) 學科相互滲透,這是蘭(lan) 州大學2021年秋季學期探索嚐試的跨學科貫通課程項目,共涉及24門課程。如今,一個(ge) 學期的課程已經順利結束,對於(yu) 跨學科課程如何開設,教師怎樣備課,師生有哪些收獲?

  學科貫通深度融合

  2021年3月25日,蘭(lan) 州大學正式啟動跨學科貫通項目申報工作,計劃每年建設30門左右的跨學科課程。消息甫出,地質科學與(yu) 礦產(chan) 資源學院的青年教師任桂平就按捺不住內(nei) 心的激動,“真是天時、地利、人和,學校提供這麽(me) 好的機會(hui) 培養(yang) 本科生跨學科思維,我一定要當先鋒”。

  任桂平在北京大學讀博期間,主要從(cong) 事地質微生物這一地學與(yu) 生物交叉領域的研究,他深諳學科交叉的重要性。隨即,他與(yu) 地礦學院教師張菀漪、基礎醫學院教師邵玉峰、公共衛生學院教師馬莉組建了團隊,決(jue) 定共同開設一門關(guan) 於(yu) 地質和醫學方麵的課程——“醫學地質與(yu) 人體(ti) 健康”。

  在準備階段,教師們(men) 擔心:課程是否被學生接受,其他專(zhuan) 業(ye) 學生會(hui) 不會(hui) 選?在和學生溝通交流中,大家對跨學科表現出了極大熱情。曆經3個(ge) 月討論和近10次集體(ti) 備課後,團隊成功構建了上中下3個(ge) 篇章。

  選課係統開放後不到1小時,課就被“搶”完了,其中許多學生來自其他院係。2021年10月13日晚上7點,“醫學地質與(yu) 人體(ti) 健康”準時開課。課上,任桂平將當下最前沿知識帶入課堂,將醫學、地質、人體(ti) 深度融合,讓學生們(men) 眼前一亮。

  經過前期申報、試講、完善等環節。最終,“醫學地質與(yu) 人體(ti) 健康”“體(ti) 質人類學”“核醫學物理”等24門跨學科貫通課程順利“上線”。“從(cong) 課程名稱來看,24門跨學科課程主要集中在醫學健康、哲學智慧、人工智能等方麵。”蘭(lan) 州大學教務處處長郭明宙介紹,開設跨學科新課程在於(yu) 通過不同學科專(zhuan) 業(ye) 內(nei) 容的共融、聯動和互補,實現跨學科貫通知識的整合,完善學生知識結構,提升學生解決(jue) 綜合性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

  是創新也是挑戰

  實際上,麵對一門新課,對教師來說,是創新也是挑戰。

  “‘大數據與(yu) 健康’課程是一門完完全全的創新性課程,沒有任何可借鑒的經驗,課程內(nei) 容和主要框架都要自己摸索。”甘肅省一流課程“流行病學”負責人、公共衛生學院教師胡曉斌雖從(cong) 教20年仍喜歡迎接挑戰。

  胡曉斌介紹,從(cong) 實用角度考慮,團隊將課程側(ce) 重點放在了學生基於(yu) 大數據與(yu) 人工智能視角研究重大公共衛生和健康問題的能力上。

  信息科學與(yu) 工程學院教師趙誌立和兩(liang) 位團隊成員開設的“科學數據可視化”課程也與(yu) 大數據相關(guan) 。除了課程的PPT製作,教材的準備與(yu) 編寫(xie) 也是一大難點。“IT領域的課程內(nei) 容更新得都特別快,從(cong) 海量的最新文獻中篩選出最適合課堂的內(nei) 容非常困難,但我們(men) 基本上是用最新的內(nei) 容補充課程內(nei) 容。”趙誌立說。

  跨學科課程對學生來說也並不輕鬆。為(wei) 更好地考量學生們(men) 對課程的接受和適應程度,許多跨學科課程都不約而同地采用了過程性考核的方式。在36個(ge) 課時的授課過程中,教師會(hui) 布置幾次小組作業(ye) 和個(ge) 人作業(ye) ,及時跟進學生的上課進度,通過信息反饋及時調整自己的授課方式和節奏。

  如今,2019級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學生羅詩越對“科學數據可視化”一課越發感興(xing) 趣:“數據可視化並不是簡單的信息、數字就能解決(jue) 的,需要綜合數學、設計、藝術等多方麵的內(nei) 容才能完成,這門課對我將來從(cong) 事新聞工作很有幫助。”

  點燃探索創新火種

  跨學科貫通課程,不限製年級和專(zhuan) 業(ye) ,隻要感興(xing) 趣就可以選,不僅(jin) 引導不同專(zhuan) 業(ye) 學生探索更廣闊的領域,也讓師生在彼此的交流合作中得到了意外收獲,領略到了交叉學科的魅力。

  “我在看到這門課的時候,很好奇,醫學與(yu) 地質這兩(liang) 個(ge) 學科的聯係點是什麽(me) ?選了這門課才發現,讓人耳目一新,讓我能夠以一種新的角度來認識醫學。”2019級口腔醫學院學生尚秋穎覺得自己和“醫學地質與(yu) 人體(ti) 健康”這門課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在跨學科課程的探索中,教師們(men) 也充滿了好奇和期待。“我們(men) 幾位老師在集體(ti) 備課和思想碰撞中,也學到了很多以前從(cong) 沒想過的東(dong) 西,這就是團隊合作的魅力所在。”胡曉斌說。

  趙誌立對跨學科貫通課程在學生學習(xi) 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有著清晰的認識:“在大學裏麵,更強調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xi) 能力,跨學科課程最終還是要起到引領的作用,激發學生自己去探索。”

  作為(wei) 一種全新的嚐試,跨學科課程還有很多需要探索的領域。“當今地球科學(地質學)的發展突飛猛進,好多新興(xing) 的交叉領域展現出了巨大發展潛力,我覺得跨學科貫通課程不僅(jin) 讓大家了解地質學,還可以給不同專(zhuan) 業(ye) 的學生提供一些全新研究思路。”談及這門課程的前景,任桂平信心滿滿。

  “跨學科課程是傳(chuan) 遞思想火種的溫床,讓每一個(ge) 思想的火苗都能在課堂中延續,形成燎原之勢,希望學生在交叉課程學習(xi) 中收獲屬於(yu) 自己的精彩世界。”任桂平補充說。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