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推動“碳票”變“鈔票”,開辟農民增收新途徑

發布時間:2022-04-12 16:26:00來源: 光明網-學術頻道

  作者:劉華軍(jun) 、田震(山東(dong) 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碳達峰碳中和是經濟社會(hui) 全麵綠色轉型的重大戰略決(jue) 策。農(nong) 業(ye) 具有碳源和碳匯雙重屬性,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領域。發揮好農(nong) 業(ye) 對於(yu) 雙碳目標實現的重要作用,不僅(jin) 有助於(yu) 促進新時期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而且有助於(yu) 推動農(nong) 業(ye) “碳票”變“鈔票”,為(wei) 新時期增加農(nong) 民收入開辟新途徑。

  新時期農(nong) 民增收不僅(jin) 要數“鈔票”,而且要數“碳票”,實際上“碳票”就是“鈔票”。目前,我國多地已經開始積極探索“碳票”變“鈔票”的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2021年5月,福建省三明市將樂(le) 縣、沙縣區簽發全國首批林業(ye) 碳票,邁出了全國林業(ye) 碳票交易的第一步。此外,安徽省的滁州市、陝西省的鹹陽市也先後出台了林業(ye) 碳票管理辦法,為(wei) 全國探索林業(ye) 碳匯交易路徑提供了有益經驗。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為(wei) 了發揮好農(nong) 業(ye) 在實現雙碳目標進程中的重要作用,迫切需要構建起農(nong) 業(ye) “碳票”變“鈔票”的實現機製,加快推進以農(nong) 業(ye) 碳票為(wei) 抓手的農(nong) 業(ye) 碳匯交易,讓農(nong) 業(ye) 碳匯交易成為(wei) 飛架在“綠水青山”與(yu) “金山銀山”之間的一座金橋,開辟新時期農(nong) 民增收的新途徑。

  一、構建農(nong) 業(ye) 碳源碳匯監測核算體(ti) 係

  農(nong) 業(ye) 碳源碳匯的監測核算是農(nong) 業(ye) 碳匯交易的重要基礎。《關(guan) 於(yu) 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ti) 係”“加強二氧化碳排放統計核算能力建設”,“建立生態係統碳匯監測核算體(ti) 係”。農(nong) 業(ye) 既是溫室氣體(ti) 排放源,又是巨大的碳匯係統。準確的監測核算數據不僅(jin) 有助於(yu) 摸清農(nong) 業(ye) 碳排放、碳吸收家底,製定更為(wei) 科學的減排固碳措施,同時也是農(nong) 業(ye) 碳票發放的重要依據。

  當前,農(nong) 業(ye) 領域碳排放、碳吸收的監測核算缺少專(zhuan) 業(ye) 的研究平台和係列化標準,需要加快構建農(nong) 業(ye) 碳源碳匯監測核算體(ti) 係。一是製定監測核算標準。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相關(guan) 部門應協同配合,組織有關(guan) 機構和專(zhuan) 家,從(cong) 監測、核算、報告、核查等方麵展開研究,提出科學合理、簡明適用的農(nong) 業(ye) 碳排放、碳吸收監測核算標準,明確監測核算邊界。

  二是建立監測核算機構。集聚科研院校、涉農(nong) 企業(ye) 、行業(ye) 組織等各類相關(guan) 主體(ti) 力量,根據已製定的監測核算標準,加快成立專(zhuan) 門的監測核算機構,並鼓勵大型農(nong) 業(ye) 企業(ye) 自主開展監測核算平台建設。

  三是完善監測核算方法。加快農(nong) 業(ye) 監測核算技術的難點攻關(guan) ,加大低成本監測核算技術的研發力度。不斷優(you) 化監測點位布局,結合地麵監測和衛星遙感技術,建設農(nong) 業(ye) 碳排放、碳吸收監測信息平台。推廣使用先進的自動監測、快速監測設備和成熟適用的核算方法。

  四是克服分散監測核算困難。支持小農(nong) 戶開展聯戶經營、標準化生產(chan) ,統一進行監測核算。支持監測核算人員進入家庭農(nong) 場、合作社和農(nong) 業(ye) 企業(ye) ,為(wei) 小農(nong) 戶和大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提供全程化、精準化和個(ge) 性化的監測核算技術服務。

  二、規範農(nong) 業(ye) 碳票的製發流程

  農(nong) 業(ye) 碳票是一種收益權憑證,規範農(nong) 業(ye) 碳票的製發流程有助於(yu) 維護農(nong) 業(ye) 碳票的權威性。當前,我國多地市已出台了林業(ye) 碳票管理辦法,2021年5月,三明市印發《三明市林業(ye) 碳票管理辦法(試行)》,2021年9月,滁州市印發《滁州市林業(ye) 碳票管理辦法(試行)》,2021年10月,鹹陽市印發《鹹陽市林業(ye) 碳票管理辦法(試行)》。各地市已製發的碳票地域性較強,很難在全國範圍內(nei) 自由流動,極大地限製了農(nong) 業(ye) 碳票的價(jia) 值實現。

  為(wei) 了加快建立健全全國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為(wei) 農(nong) 業(ye) 碳匯價(jia) 值實現提供有效途徑,需要統一做好農(nong) 業(ye) 碳票製發的相關(guan) 工作,規範農(nong) 業(ye) 碳票的製發流程。

  一是明確各級部門職責分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相關(guan) 部門應統一農(nong) 業(ye) 碳票製發標準,明確碳票樣式,進行統一設計,製定明確的碳票申請細則。地方各級農(nong) 業(ye) 部門、發展改革部門、生態環境部門等負責農(nong) 業(ye) 碳票申請、審查、審定以及備案簽發工作,並及時公布農(nong) 業(ye) 碳票持有、流轉、結算等相關(guan) 信息。

  二是強化審查程序。重點審查申請材料的真實性、一致性和合法性,必要時可以開展實地調查。組織生態環境等部門和有關(guan) 專(zhuan) 家對監測核算報告進行審查,加強審查部門和監測核算機構的協調配合,實現監測核算與(yu) 審查工作的高效順暢對接。

  三是引導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申請製發農(nong) 業(ye) 碳票。支持條件充分的農(nong) 民合作社和農(nong) 業(ye) 企業(ye) 先行先試,作為(wei) 首批農(nong) 業(ye) 碳票的申請主體(ti) 。鼓勵分散的農(nong) 戶通過聯合或依托集體(ti) 經濟組織申請製發農(nong) 業(ye) 碳票。

  三、建設農(nong) 業(ye) 碳匯交易平台

  建設農(nong) 業(ye) 碳匯交易平台是推動農(nong) 業(ye) “碳票”變“鈔票”的關(guan) 鍵環節。2021年9月,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十四五”全國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規劃》。作為(wei) 我國首部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專(zhuan) 項規劃,《“十四五”全國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規劃》確立了全國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目標,明確提出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要遵循“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hui) 參與(yu) ”的原則。

  碳交易是利用市場機製控製和減少溫室氣體(ti) 排放的一種製度工具。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正式開始上線交易,這為(wei) 建設農(nong) 業(ye) 碳匯交易平台提供了借鑒和參考。要按照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控製溫室氣體(ti) 排放的總體(ti) 要求,分階段、有步驟地建設農(nong) 業(ye) 碳匯交易平台。

  一是要做好頂層設計。生態環境部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應加快組織建設農(nong) 業(ye) 碳票注冊(ce) 登記係統和交易係統,會(hui) 同其他部門製定交易規範和交易細則,對碳票交易及相關(guan) 活動進行監督和指導。

  二是要優(you) 化交易平台管理。不斷豐(feng) 富和完善交易方式,提供線上線下交易渠道,支持采取電子化資金的交易模式。簡化交易流程,提供交易指南服務,降低交易成本。

  三是逐步擴大農(nong) 業(ye) 碳匯交易平台規模。豐(feng) 富交易品種,加強多領域交叉研究,打通行業(ye) 間碳交易壁壘,加快推動農(nong) 業(ye) 碳匯交易平台覆蓋生產(chan) 生活各個(ge) 方麵。在條件充分時,可逐步將農(nong) 業(ye) 碳匯交易納入到全國碳排放權交易係統。

  四、激活農(nong) 業(ye) 碳票的市場需求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不斷加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漸形成,為(wei) 碳達峰碳中和被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ti) 布局奠定了良好基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極具挑戰的係統性工程,需要全社會(hui) 多主體(ti) 積極參與(yu) 。碳匯交易則大大降低了市場主體(ti) 減汙降碳的成本,為(wei) 企業(ye) 、單位、個(ge) 人提供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有效途徑。因此,碳匯交易市場的潛在需求量巨大。

  為(wei) 了更好地實現農(nong) 業(ye) “碳票”變“鈔票”,需要激活農(nong) 業(ye) 碳票的市場需求,促進更多的市場主體(ti) 購買(mai) 農(nong) 業(ye) 碳票。一是通過宏觀上的政策支持和製度規範,來引導重耗能企業(ye) 參與(yu) 農(nong) 業(ye) 碳票交易。通過綠色低碳標識建設,推動企業(ye) 自主購買(mai) 農(nong) 業(ye) 碳票來抵消企業(ye) 活動碳排放,從(cong) 而承擔企業(ye) 責任、塑造低碳品牌形象。

  二是政府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社會(hui) 團體(ti) 要積極參與(yu) 農(nong) 業(ye) 碳票交易,做好踐行社會(hui) 責任的表率。鼓勵碳服務機構、國有企事業(ye) 單位采取保底收購、溢價(jia) 分成的方式收儲(chu) 農(nong) 業(ye) 碳票。

  三是探索構建覆蓋企業(ye) 、社會(hui) 組織和個(ge) 人的生態積分體(ti) 係,將農(nong) 業(ye) 碳票消費納入生態積分體(ti) 係,結合積分情況提供各類政策優(you) 惠。

  四是鼓勵金融機構積極開發基於(yu) 碳票的綠色金融產(chan) 品,參與(yu) 農(nong) 業(ye) 碳票的存儲(chu) 、交易、融資,創新質押貸款產(chan) 品,探索將農(nong) 業(ye) 碳票作為(wei) 貸款的可質押物。

  五是通過新聞媒體(ti) 和互聯網等渠道,加大對農(nong) 業(ye) 碳票的宣傳(chuan) 推介力度,提升農(nong) 業(ye) 碳票的社會(hui) 關(guan) 注度和認可度。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指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要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於(yu) 一役。農(nong) 業(ye) 碳票是利用市場機製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工具,作為(wei) “雙碳”願景下的新生事物,需要分階段、分步驟、有重點地開展實踐。要穩中求進、先立後破,在不影響農(nong) 業(ye) 穩定發展的基礎上,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為(wei) “雙碳”時代下農(nong) 民增收開辟一條新的途徑。

  【本文係國家社科基金〔21BGL003〕、山東(dong) 省社科規劃重大研究項目〔20AWTJ16〕的階段性成果】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