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武漢推動新就業群體融入城市

發布時間:2023-04-10 17:05:00來源: 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近年來,湖北省武漢市不斷做實對新就業(ye) 群體(ti) 的關(guan) 愛措施和權益保障。建設溫馨服務驛站、提供各類定製服務、鼓勵參與(yu) 基層治理……一項項創新舉(ju) 措,讓新就業(ye) 群體(ti) 在這座城市裏既有地方歇腳,更有服務暖心,安全感和歸屬感不斷增強。

  湖北省武漢市兩(liang) 江交匯、九省通衢,是交通樞紐城市。隨著經濟發展,全市快遞、網約出行、網約配送等新就業(ye) 群體(ti) 快速增長。近年來,武漢市依托服務驛站,做實對新就業(ye) 群體(ti) 的關(guan) 愛措施和權益保障;創新參與(yu) 機製,積極推動新就業(ye) 群體(ti) 融入城市基層治理,讓新就業(ye) 群體(ti) 在這座城市更有安全感和歸屬感。

  打造溫馨驛站

  開展關(guan) 愛服務

  “我們(men) 希望能有個(ge) 落腳的地方。”在武漢市武昌區南湖街道黨(dang) 工委召開的“小哥懇談會(hui) ”上,南湖街道轄區外賣平台站點負責人王勇說,他所在的站點僅(jin) 30平方米,日常管理150名專(zhuan) 送騎手,高峰時段,過道都“塞滿了人”。快遞小哥們(men) 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安穩一點,安安心心送好單”。

  南湖街道地處武昌區商業(ye) 中心,便捷的生活居住圈吸引了10萬(wan) 人在此安居樂(le) 業(ye) ,也孕育了蓬勃興(xing) 起的新業(ye) 態,轄區有33家新業(ye) 態品牌機構、29個(ge) 站點,500多名新就業(ye) 群體(ti) 人員。

  如何把小哥們(men) 的“漂泊感”變成“歸屬感”?2022年以來,街道黨(dang) 工委3次召開“小哥懇談會(hui) ”。落腳的地方選在哪?大家紛紛支招,最後小哥們(men) 一致決(jue) 定:“泛悅坊商圈是我們(men) 跑單最多的地方,又在南湖的中心區域,在這裏落腳最方便!”

  泛悅坊商圈是轄區地段最繁華、生活最便利的區域,寸土寸金,在街道黨(dang) 工委的發動下,商圈業(ye) 主方主動提出無償(chang) 提供120平方米的臨(lin) 街門麵,用於(yu) 服務新就業(ye) 群體(ti) 。

  2022年4月,武昌區南湖街道新就業(ye) 群體(ti) 服務驛站“江城蜂巢”建成開放。驛站內(nei) 設置有停車充電、飲水補給、休閑小憩、圖書(shu) 閱讀、風采展示、普法宣傳(chuan) 、積分兌(dui) 換、員工招聘等8個(ge) 功能區,騎手們(men) 有了一個(ge) 冷可取暖、熱可乘涼、飯可加熱、累可歇腳、傷(shang) 可用藥的暖心場所。

  南湖街道“江城蜂巢”驛站建成以來,依托小程序實現24小時自助開放,服務新就業(ye) 群體(ti) 1萬(wan) 餘(yu) 人次。以驛站為(wei) 紐帶,小哥們(men) 組織了誌願服務隊,泛悅坊商圈日均客流由1.6萬(wan) 人次提高到2.1萬(wan) 人次。

  晚上10點,快遞小哥張雷雨自助掃碼進入武漢市漢陽區琴斷口街馮(feng) 家畈社區漢商21世紀“陽小驛”。這間約100平方米的驛站,飲水機、微波爐、冰箱、應急藥箱、維修工具箱等服務設施一應俱全。這裏是漢陽區首個(ge) 智能化“陽小驛”,24小時免費開放不打烊,日均服務近百人次。目前,漢陽全區有143個(ge) “陽小驛”,在“江城小蜜蜂”信息化平台和手機地圖軟件均可查詢位置。

  針對新就業(ye) 群體(ti) 靈活多元的特點,武漢市精準有效地開展關(guan) 愛服務措施。武漢市委組織部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武漢市充分整合各部門資源力量,結合現有街道社區黨(dang) 群服務中心、小區驛站、司機之家、戶外職工驛站等空間資源,分3類建成600餘(yu) 個(ge) 新就業(ye) 群體(ti) 黨(dang) 群服務陣地,提供避暑取暖、歇腳充電、飲水就餐等基本服務,以及子女托管、技能培訓、創業(ye) 指導等特色服務。

  提供定製服務

  滿足更多需求

  在南湖街道新就業(ye) 群體(ti) 服務驛站,快遞小哥們(men) 正在開集體(ti) “生日會(hui) ”,摘下頭盔,戴上生日帽,唱生日歌、吹蠟燭、吃蛋糕。“我是洪湖人,來武漢11年了,頭一回這樣和大家一起過生日。”快遞小哥王景說。

  隨著各個(ge) 驛站越建越好,周邊企業(ye) 紛紛捐資捐物,新就業(ye) 群體(ti) “關(guan) 愛服務聯盟”應運而生。這次生日會(hui) 就是南湖街道“關(guan) 愛服務聯盟”組織捐助的。

  “歇歇腳”的問題解決(jue) 了,接下來還要“暖暖心”。武昌區成立“新就業(ye) 群體(ti) 關(guan) 愛專(zhuan) 委會(hui) ”,為(wei) 新就業(ye) 群體(ti) 量身定製了“送安全、送健康、送保險、送崗位、送法律、送清涼、送溫暖、送科普、送團圓、送祝福”的“十送”服務,製定年度服務活動清單。社區醫院送來防暑藥品,消防站送來消防器材使用培訓,科協提供科普小課堂,司法局提供法律谘詢權益保障……

  “我想學門新手藝”“希望多組織些活動”……馮(feng) 家畈社區黨(dang) 總支副書(shu) 記劉珊珊打開“陽小驛”說事群,正在征集意見。“2022年以來,應大家的要求,漢商21世紀‘陽小驛’先後組織健康體(ti) 檢、技能培訓、心理谘詢、相親(qin) 交友等20餘(yu) 場服務活動。”

  “服務可定製是因為(wei) 我們(men) 後援團強大。”劉珊珊介紹,社區整合多方力量為(wei) 新就業(ye) 群體(ti) 送服務,政府部門、事業(ye) 單位、轄區企業(ye) 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紛紛加入後援團,提供法律援助、相親(qin) 交友等7類免費服務,小驛站撬動了大資源。

  武漢市積極推動職能部門資源服務平台下沉,創新“兩(liang) 醫兩(liang) 險兩(liang) 援”關(guan) 愛措施。截至目前,已劃撥專(zhuan) 項資金向2.7萬(wan) 餘(yu) 名新就業(ye) 群體(ti) 人員贈送武漢城市圈“職工重大疾病醫療互助”,明確23家定點醫院開通醫療急救“綠色通道”;1萬(wan) 餘(yu) 名快遞員優(you) 先參保工傷(shang) 險,年列支經費780萬(wan) 元為(wei) 新就業(ye) 群體(ti) 購買(mai) 意外傷(shang) 害保險進行補貼;為(wei) 新就業(ye) 群體(ti) 開展各類法律和心理援助活動。

  創新激勵機製

  參與(yu) 基層治理

  歸屬感激發參與(yu) 感,越來越多的新就業(ye) 群體(ti) 人員願意為(wei) 社區出把力。2022年9月,武昌區南湖街道“江城蜂巢”驛站組建“小區輕騎兵”誌願服務隊,楊爽率先報了名。一次送餐時,他發現佰港城橋下路障石墩斷裂,機動車開上人行道影響交通,趕緊拍照上傳(chuan) “江城小蜜蜂”平台。第二天路障就得到了修複。通過隨手拍、隨手報,小哥們(men) 獲取積分、兌(dui) 換獎品,形成正向激勵,擦亮誌願者名片。

  礄口區漢正街集聚區綜合黨(dang) 委招募義(yi) 務送餐誌願者,隻要為(wei) 行動不便的老人順帶義(yi) 務送餐一次,就能在“幸福食堂”開設的“小哥窗口”享用一份平價(jia) 午餐。黃運生欣然接受任務:“平時吃飯總是將就對付一下,這下好了,‘幸福食堂’安心又實惠,給老人送餐是舉(ju) 手之勞,自己吃飯的問題也解決(jue) 了。”

  近半年,漢正街新就業(ye) 群體(ti) 在“江城小蜜蜂”上通過“隨手拍”報事120多件,參與(yu) “用心做”誌願服務500多人次。

  漢陽區馮(feng) 家畈社區依托“陽小驛”“江城小蜜蜂”等線上線下平台,吸納新就業(ye) 群體(ti) 加入社區“隨手拍”“遞力量”等誌願者隊伍,就近就便參與(yu) 基層治理,每月提供“商圈街麵巡查信息”150餘(yu) 人次。“陽小驛”不僅(jin) 是歇腳充電的溫馨港灣,更成為(wei) 基層治理的前沿平台。新就業(ye) 群體(ti) 可以及時上報基層治理小問題,社區第一時間跟進處理。

  2022年以來,武漢市針對新就業(ye) 群體(ti) 走街串巷、進樓入院、直接接觸群眾(zhong) 的特點,探索創新新就業(ye) 群體(ti) 參與(yu) 基層治理的有效路徑。搭建數字化平台,上線“江城小蜜蜂”小程序,開發“隨手拍”“用心做”“蜂巢”等模塊,集成在線報事、活動報名、訴求表達等功能,引導新就業(ye) 群體(ti) 參與(yu) 異常情況預警、突發事件直報、社情民意傳(chuan) 遞等。目前已有2萬(wan) 餘(yu) 名新就業(ye) 群體(ti) 人員在平台注冊(ce) 報到,收集上報環境風險、安全隱患、治安線索等基層治理問題2123件。

  武漢市委組織部發動黨(dang) 員骨幹帶動新就業(ye) 群體(ti) 擔任“小巷顧問”“居民樓棟長”“應急防範員”等,利用服務積分製、線上積分商城等,引導新就業(ye) 群體(ti) 結合本職工作開展送菜送藥、幫扶照料等日常服務。目前已組建快遞、網約出行、網約配送等誌願服務隊100餘(yu) 支,開展誌願活動650場,引導6148人次參與(yu) 代辦代領、助老助殘等誌願服務,新就業(ye) 群體(ti) 日益成為(wei) 基層治理新生力量。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