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光明網等承辦“挖掘中都文化 傳承城市文脈——北京建都87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發布時間:2023-12-11 15:55:00來源: 光明網

  原標題:“北京建都87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在京舉(ju) 辦

  光明網訊 北京的建都史為(wei) 什麽(me) 通常以金中都為(wei) 開端?北京成為(wei) 一代王朝的首都後城市麵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金中都城門數量究竟是十二個(ge) 還是十三個(ge) ?……11月25日,由中共北京市豐(feng) 台區委宣傳(chuan) 部、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與(yu) 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基地主辦,北京遼金元曆史考古研究中心、光明網承辦的“挖掘中都文化 傳(chuan) 承城市文脈——北京建都87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在北京市豐(feng) 台區北京汽車博物館舉(ju) 辦。

  本次研討會(hui) 以“挖掘中都文化 傳(chuan) 承城市文脈”為(wei) 主題,來自國內(nei) 外遺址保護、遼金史研究、考古學、北京史研究等領域近百位專(zhuan) 家齊聚豐(feng) 台,從(cong) 金中都曆史研究、遺址保護、文化挖掘、文脈傳(chuan) 承、服務發展等方麵,探討如何做好金中都遺址的保護與(yu) 利用工作,助力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金中都考古工作成果公布 國內(nei) 外專(zhuan) 家共議遺址保護與(yu) 利用

  公元1153年,金王朝將都城從(cong) 上京(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南遷至燕京(今北京市),定名“中都”。北京首次成為(wei) 北方王朝的都城。曆經風雲(yun) 變幻、王朝更迭,古都北京呈現出大國都城的萬(wan) 千景象,成為(wei) 舉(ju) 世聞名的曆史文化名城。

  2023年是北京建都870周年,本次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作為(wei) 係列紀念活動之一,旨在探討金中都遺址對於(yu) 研究北京市文化曆史探源與(yu) 發展的重要意義(yi) ,以及對後世北京城發展的深遠影響。在傳(chuan) 承與(yu) 創新中做好遺址保護與(yu) 利用工作,讓中華文化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迸發出生機與(yu) 活力,助力北京做好首都文化這篇大文章。

  “2022年至2023年,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對豐(feng) 台區萬(wan) 泉寺村產(chan) 業(ye) 用地項目用地進行了考古發掘,發現了金中都城內(nei) 一條重要的南北向道路遺跡,這條道路寬約20米,從(cong) 所在位置、道路規格以及使用和沿用情況來看,初步推測是端禮門門內(nei) 大街,為(wei) 進一步探尋端禮門的準確位置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考古依據。”研討會(hui) 上,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丁利娜介紹了金中都考古工作的進展及成果。

  她介紹,金中都的考古工作曆程大致可分為(wei) 三個(ge) 階段:20 世紀 40 年代至 70 年代的起步階段,通過實地調查、全麵考古勘探和局部試掘工作,基本複原了金中都城的準確位置和四至範圍,為(wei) 複原金中都的城市格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 世紀 80 年代至 20 世紀末的發展階段,拉開了金中都的正式考古發掘工作,主要包括對金中都宮殿區以及對南城牆一處水關(guan) 遺址的發掘。新世紀以來,尤其是近十餘(yu) 年來,金中都考古工作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新進展,金中都城各類遺跡陸續被揭露:首次發掘了金中都外城牆、馬麵、護城河、順城街道路等,並了解了這些遺跡的形製結構和營建方式;在麗(li) 澤金融商務區一帶發現多種形製、不同規格的金代道路數條,以及房址、水井、灰坑、灰溝、灶址等生活居址相關(guan) 遺存等,為(wei) 進一步探討金中都的街巷與(yu) 裏坊布局提供了新素材。此外,發現的唐代、遼代及明清等各時期的墓葬遺跡,為(wei) 深入認識北京城的城市變遷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學新依據。

  在主題演講環節,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民族學與(yu) 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周峰從(cong) 城牆城門及宮殿景觀、園林景觀、宗教景觀、街巷裏坊等市井景觀四方麵介紹了金中都的整體(ti) 城市景觀。

  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所教授陳喜波對金中都光泰門位置進行了探討。他表示,關(guan) 於(yu) 金中都城門數量問題一直是學術界爭(zheng) 論的焦點之一,通過梳理金中都城門數量記載及當前主流學術觀點,並對金中都城垣結構進行分析,他認為(wei) ,金中都城外有外郭城,光泰門是在外郭城上開辟的通往東(dong) 北郊外離宮大寧宮的城門,不屬於(yu) 內(nei) 城。因此,金中都城門數目應該是四邊十二門。

  北京古都學會(hui) 副會(hui) 長、北京史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吳文濤闡述了金中都的城市建設,尤其是有關(guan) 水係格局的拓展以及漕運、園林等都城水利功能的開發在北京曆史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她表示,金朝人對金中都的營建,是今天的北京由北方重鎮發展為(wei) 帝國都城的轉折點,在民族融合、經濟社會(hui) 發展、城市規劃與(yu) 建設、城市水係及水利格局等多方麵為(wei) 後來元明清定都北京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院長、北京學研究基地主任張寶秀闡述了金中都文化遺產(chan) 保護與(yu) 活化利用的現狀、麵臨(lin) 的挑戰及曆史機遇存在的突出優(you) 勢,並提出了金中都文化遺產(chan) 整體(ti) 保護與(yu) 活化利用的總體(ti) 思路和具體(ti) 方式建議。

  圓桌論壇環節由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院長郭京寧主持。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館長楊誌國通過“都城肇始——紀念北京建都870周年考古成果展”讓觀眾(zhong) 了解北京豐(feng) 富的曆史與(yu) 文化。北京聯合大學考古研究院院長黃可佳揭示了金中都考古麵臨(lin) 的問題和挑戰,並指出了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首都師範大學曆史學院教授、意大利威尼斯大學研究員康馬泰闡述了中亞(ya) 與(yu) 東(dong) 亞(ya) 文化交流的深厚曆史,以及絲(si) 綢之路在促進東(dong) 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北京京西學校創始人、外籍教育專(zhuan) 家柯馬凱以其獨特的視角,比較了金代中國與(yu) 同期英國的異同。

  研討會(hui) 的舉(ju) 辦,加深了人們(men) 對金中都曆史與(yu) 文化的理解,引發國際社會(hui) 對古都文明的思考,吸引世界各國人民對古都文化的熱愛,彰顯中國古都文化魅力,增強中華文化自信。

  加大金中都遺址保護力度 推動保護成果惠及更多群眾(zhong)

  據了解,北京市現存有關(guan) 金中都的多處重要遺址遺跡位於(yu) 豐(feng) 台區,如金中都水關(guan) 遺址、金中都城牆遺址、蓮花池等。目前,這些遺址遺跡都得到了有效保護和利用。

  近年來,豐(feng) 台區積極與(yu) 北京市文物局溝通,研究確定了城牆遺址勘探和本體(ti) 保護工程、蓮花池城市水係遺址公園改造提升、城牆遺址公園立項建設三項重點工作,製定工作計劃及方案。金中都遺址保護相關(guan) 工作被納入重大專(zhuan) 項計劃,連續三年被列入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市級重點任務。《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提出要挖掘遼南京、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重要文物遺存遺跡,展現厚重曆史,突出文化傳(chuan) 承,傳(chuan) 遞古都韻味。《北京市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保護發展規劃(2018年—2035年)》提出,依托金中都水關(guan) 、城牆遺址、蓮花池公園等資源,加強對金中都曆史文化研究和遺址保護展示,建設健康步道,形成以展現北京古都風貌文化為(wei) 主題的“蓮花池—金中都古都文化組團(豐(feng) 台區)”。金中都的價(jia) 值和重要性進一步得到彰顯,其保護工作又邁上新的台階。

  加強文物保護的同時,也要展現文物價(jia) 值內(nei) 涵,將文物展示、文化傳(chuan) 承和現代生活深度融合,讓文物保護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zhong) 。

  為(wei) 了讓全民共享曆史文物保護成果,今年以來,豐(feng) 台區以弘揚古都文化為(wei) 核心,營造沉浸式體(ti) 驗氛圍,開展多元化主題活動。豐(feng) 台區與(yu) 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金中都水關(guan) 遺址)等單位合作承辦“都城肇始——紀念北京建都 870周年考古成果展”,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呈現金中都的形製布局、社會(hui) 生活、京畿形勝等內(nei) 容。研討會(hui) 上,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館長楊誌國介紹,展覽展現了豐(feng) 台城牆考古成果、金代貴族烏(wu) 古論家族墓等出土文物、盧溝橋等金代曆史遺跡,充分展示了豐(feng) 台區金代曆史文化底蘊。據介紹,該展覽實地參觀人數已有1.5萬(wan) 人次,線上受眾(zhong) 128萬(wan) 人次。豐(feng) 台區還與(yu) 北京市文物局共同編輯《北京遼金史跡圖誌》豐(feng) 台部分,並配合完成紀錄片《金中都》拍攝工作,彰顯獨特的古都文化內(nei) 涵。

  結合金中都主題文化,一係列群眾(zhong) 性文化惠民活動陸續開展。豐(feng) 台區在金中都城遺址公園現狀道路、永定河盧溝橋、園博園等區域舉(ju) 辦第二屆豐(feng) 台區“盧溝曉月”龍舟大賽等紀念“北京建都870周年”群眾(zhong) 性體(ti) 育活動,讓市民體(ti) 驗豐(feng) 台厚重曆史、生態文化與(yu) 現代城市的和諧共生;結合麗(li) 澤商務區內(nei) 企業(ye) 特色舉(ju) 辦“中都麗(li) 澤美食文化節”,聯動各品牌以線上、線下的形式開展麗(li) 澤潮動創意市集、麗(li) 澤推薦、數幣紅包、食客準備、“coffee time”(咖啡時間)、麗(li) 澤夜生活節六大板塊的紀念“北京建都870周年”主題消費活動,深度挖掘和整合各類企業(ye) 特色資源優(you) 勢,為(wei) 消費者帶來一係列豐(feng) 富的商業(ye) 時尚品牌和文化休閑消費供給;結合第二十三屆荷花節、彩葉節、國潮節等活動,在蓮花池公園、園博園、北宮森林公園、萬(wan) 芳亭公園等地舉(ju) 辦紀念“北京建都870周年”群眾(zhong) 性主題遊園活動,傳(chuan) 承曆史習(xi) 俗,重現金代民俗踏青特色活動區,形成沉浸式互動空間,增強市民遊客的參與(yu) 感和體(ti) 驗感。

  現代金融與(yu) 曆史文化交融 古老文明智慧照鑒未來

  金中都城牆現在地表僅(jin) 存三處遺跡,分別位於(yu) 豐(feng) 台區太平橋街道的鳳凰嘴村、萬(wan) 泉寺村、高樓村,在麗(li) 澤金融商務區範圍內(nei) 。如何在麗(li) 澤金融商務區的規劃建設中保護和利用好金中都遺址,豐(feng) 台區政府早有謀劃。

  2016年,按照文物保護規劃先行的思路,豐(feng) 台區完成《金中都城遺跡保護規劃》編製,提出將金中都城牆遺跡本體(ti) 保護納入麗(li) 澤金融商務區規劃建設,結合城牆遺址“L”形走勢位置,設置帶狀綠化建設金中都城遺址公園,形成與(yu) 未來發展有機結合的保護利用規劃建議,並納入《麗(li) 澤金融商務區綠地總體(ti) 規劃》和《麗(li) 澤金融商務區規劃綜合實施方案》。

  作為(wei) 座落於(yu) 麗(li) 澤金融商務區的公園,金中都城遺址公園以“千年對話、古今交融”為(wei) 設計理念,定位為(wei) “記錄中華民族悠久曆史和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文化公園”“麗(li) 澤金融商務區的前花園與(yu) 會(hui) 客廳”,強調曆史文化與(yu) 新時代國際金融商務區的緊密聯係,該公園將成為(wei) 麗(li) 澤金融商務區的文化助推器。

  據了解,金中都城遺址公園將帶狀場地分為(wei) 遺址保護帶、商務休閑帶和自然綠化帶3部分,分別采取折線、留白和曲線3種形式,對應城市、曆史和自然3個(ge) 主題。“三帶”中融入文化元素,從(cong) 北至南分為(wei) 河、門、城、坊、藝五個(ge) 區域,從(cong) 金中都的河城體(ti) 係、中原文化延續、城牆夯築技術、裏坊街巷特色、戲曲文字工藝等方麵,通過園林景觀、建築小品、空間設計等現代景觀語言對金代曆史文化進行再現和闡釋,構建出曆史、文化、生態多元一體(ti) 的“北京建都之始的全景博物館”。

  據悉,金中都城遺址公園已於(yu) 今年7月完成前期有關(guan) 手續並進場施工。按照“成熟一塊,實施一塊”的原則,目前金中都城遺址公園15.02公頃建設麵積已主體(ti) 完工5.6公頃,對外開放2.6公頃。

  “隨著金中都城遺址公園的建設,麗(li) 澤金融商務區將彰顯厚重的曆史文化底蘊和時尚的現代氣息,相信麗(li) 澤會(hui) 成為(wei) 北京地區冉冉升起的金融新星。”中國銀河證券辦公室主任柯素春言語中充滿期待。作為(wei) 豐(feng) 台“兩(liang) 區”建設的主陣地,麗(li) 澤金融商務區正在成為(wei) 高質量企業(ye) 棲息和發展的沃土。目前,麗(li) 澤入駐企業(ye) 共計1091家,其中金融企業(ye) 477家,國家數字金融檢測中心、銀河證券、長城資產(chan)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等一批重點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ye) 紛紛入駐。尤其是2023年,在豐(feng) 台區倍增計劃、夥(huo) 伴計劃支持下,麗(li) 澤金融商務區企業(ye) 發展態勢強勁,全國注冊(ce) 資本最大的保險公司瑞眾(zhong) 人壽、證券行業(ye) 管理規模最大的資產(chan) 管理公司中信證券資管相繼落戶麗(li) 澤,為(wei) 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預計到2024年,麗(li) 澤企業(ye) 總數有望超過1200家,進一步推動“金融+科技”產(chan) 業(ye) 鏈的深度融合和生態建設。作為(wei) 國內(nei) 首個(ge) “園林式金融商務區,麗(li) 澤金融商務區規劃綠地麵積約2800畝(mu) ,區域內(nei) 生態慢行步道長達34公裏,金中都文化挖掘與(yu) 麗(li) 澤金融商務區建設的深度融合,無疑為(wei) 該區域宜居宜業(ye) 的生態注入了更多信心。

  豐(feng) 台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豐(feng) 台區將繼續深度挖掘金中都文化,用現代語言翻譯,做好區域曆史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以更加豐(feng) 富多彩的形式走進現代生活,讓那些積澱著曆史煙雲(yun) 、凝結著先賢智慧的經典文化“熱”起來,曆史文化遺產(chan) “活”起來。(叢(cong) 芳瑤)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