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煙火人間】我住北京

發布時間:2023-12-26 15:2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煙火人間】

  作者:廖 奔(中國文聯原副主席、中國作協原副主席)

  小時候看電影《祖國的花朵》,“海麵倒映著美麗(li) 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的意境深深地印入我的心靈。當時的黑白新聞影片裏,時而能看到舉(ju) 行國慶盛典時嘉賓登上天安門觀禮台,召開大會(hui) 時成千上萬(wan) 的各地代表步入人民大會(hui) 堂,心裏便憧憬著哪一天我也能登上那莊嚴(yan) 的台階,走進那宏偉(wei) 的會(hui) 堂——或許後來考研時選定以北京為(wei) 目標,就始自這依稀的向往?

  終於(yu) 住進了北京,幸福感溢滿心間。那時,我的宿舍在前海西街的恭王府裏。這是古色古香的三進三重深宅大院,後麵還有宛如公園一樣的花園。雖然已陳舊落敗,但飛簷翹角的建築仍然氣宇軒昂,走在裏麵,處處都能感受到其當年的威嚴(yan) 與(yu) 凜然。王府四周則是美麗(li) 的風景。每天早上我繞著什刹海畔幽靜的林蔭道跑一圈,冬天在前海的湖麵上滑冰,夏天在後海裏遊泳。什刹海曾是京杭大運河的終端碼頭,終日舳艫相接,現在成了北京的著名景觀。站在銀錠橋上西望,隔著水麵能看到西山的蒼莽輪廓,是為(wei) “銀錠觀山”——小燕京八景之一,著實引我遐想。前海西側(ce) 有大片藕花,荷香四溢,岸邊有一個(ge) 荷花市場,小商鋪林立。後海長滿了水草,遊泳時常常蹭腹掛足,時而得平趴在水麵上趕快劃過去。

  我的住所緊貼恭王府西牆,牆外即是柳蔭街,有兩(liang) 排垂柳長長的柔條拂地,是為(wei) 北京名街。那幾年,國慶盛典的彩車裏總有一輛是柳蔭街彩車,電視裏看到總是興(xing) 奮不已。睡到早上四五點,經常會(hui) 聽到牆外羊群的碎蹄聲,那是從(cong) 西山趕往菜市口肉市去的,羊走了一夜的路——這是老北京一直遺留到那時的市聲。羊群裏總有一隻老公羊,膻腥的氣味竟能翻過高高的牆頭鑽進屋裏直衝(chong) 我的鼻孔。

  恭王府附近是名流名勝集中的所在。前海邊有王稼祥故居、郭沫若紀念館,後海邊有醇親(qin) 王府、宋慶齡故居,旁側(ce) 挨著鍾鼓樓和德勝門箭樓。向西一條胡同通往護國寺,途經慶王府,然後是梅蘭(lan) 芳故居,現在成了梅蘭(lan) 芳紀念館。護國寺前建有人民劇場,我經常沿著這條胡同走到那裏去看戲。恭王府南邊,就是著名的北海公園,也是我休息時去得最多的地方了,此處不表。

  這一帶緊挨著就有三個(ge) 王府。你可知道,在清代北京城裏隻讓住旗人,除王府以外,八旗兵分片居住,圍著紫禁城一圈。例如,德勝門內(nei) 什刹海一帶住正黃旗,安定門內(nei) 住鑲黃旗,等等。平頭百姓是不能住在城裏的,他們(men) 住在城南,前門外也就是今天的大柵欄往西到宣武門一帶,有眾(zhong) 多的戲園子、飯館。時代跨越到21世紀,“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府成了今天的網紅打卡地。

  什刹海向南連著北海,北海再南是中南海。這幾年我路過時,總喜歡站在文津街橫跨兩(liang) 海的橋上,向北遙望北海公園瓊華島上美麗(li) 的白塔和它水中的倒影,向南遠眺“水上明珠”——半橢球形的國家大劇院,心曠神怡,一待就待上半天。中南海東(dong) 邊就是金碧輝煌的故宮,即紫禁城。明朝皇帝朱棣始建,到1924年清朝末代皇帝溥儀(yi) 被馮(feng) 玉祥的軍(jun) 隊逐出,明清一共有24位皇帝曾在裏麵居住。如今,故宮是世界著名的曆史文化遺產(chan) ,每天遊人如織。

  故宮北側(ce) 是景山,這裏曾經是北京的製高點,也位於(yu) 北京的中軸線上。我喜歡站在景山最高處的萬(wan) 壽亭上望遠。南麵是故宮四方城牆裏金頂連片的高大宮殿樓閣,再遠一些是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向北能望得更遠,近處是壽皇殿,遠處是鼓樓、鍾樓、德勝門樓,一直能看到遠山映襯下高聳的北京奧林匹克塔。西麵先是北海的粼粼波光、萬(wan) 歲山上耀目的白塔,然後是西山霧靄背景下的樓群。東(dong) 望可見CBD中央商務區叢(cong) 聚的高樓,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造型獨異,摩天大廈“中國尊”鶴立雞群,一派現代都市氣息。中國今非昔比,幸福感與(yu) 自豪感油然而生。

  向南穿過故宮,出午門後,左邊為(wei) 太廟,明清帝王祭祖的地方,今天的勞動人民文化宮。1998年,祖賓·梅塔指揮、張藝謀執導的意大利佛羅倫(lun) 薩五月歌劇院的歌劇《圖蘭(lan) 朵》在太廟享殿前演出,我曾前往觀看,被莊嚴(yan) 而輝煌的場麵所震撼。右邊為(wei) 鋪著五色土的社稷壇,今天被圈在了中山公園裏。中山公園裏還有中山堂、音樂(le) 堂,以及一處特殊的曆史遺跡——孫中山銅像南邊跨路而立的保衛和平坊。這原是八國聯軍(jun) 脅迫清政府為(wei) 德國公使建的克林德紀念碑,由東(dong) 單北大街西總布胡同西口移過來的。從(cong) 牌坊下走過,會(hui) 讓你痛心地想起曾經的民族恥辱。

  繼續向南,穿過天安門下的拱形門洞,走過金水河上的漢白玉石橋,便來到了宏偉(wei) 的天安門廣場。返身回瞻,天安門城樓上懸掛著巨幅毛主席像,兩(liang) 側(ce) 長長的觀禮台就像城樓的兩(liang) 翼,我也曾有幸站在觀禮台上出席盛大的國慶典禮,百感交集。廣場中央是高高飄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警衛戰士挺拔的身姿成了遊人眼中亮麗(li) 的風景線。每天清晨都有許多市民和遊客前來觀看升旗儀(yi) 式。我也曾立在廣場上仰望五星紅旗在朝霞中冉冉升起,而後肅穆地久久懷想,心中的莊嚴(yan) 感、神聖感、使命感交織成熱淚。

  廣場東(dong) 邊是中國國家博物館,是我常去溫習(xi) 中華五千年文明脈絡的地方。廣場西邊是人民大會(hui) 堂,1959年用了僅(jin) 僅(jin) 10個(ge) 月時間便建成的巍峨建築,李瑞環、張百發當年都是建設大會(hui) 堂的青年突擊隊裏的紅旗手。我也終於(yu) 走進了這輝煌的殿堂,在五星圓頂下的萬(wan) 人大廳裏參加全國兩(liang) 會(hui) 。

  我的住所後來從(cong) 恭王府遷住北三環的馬甸橋旁,又遷到東(dong) 二環廣渠門外通惠河南,再遷到西二環西直門外紫竹院南,我把北京北城、東(dong) 城、西城的人間煙火都體(ti) 驗了一把,隻是沒有住過南城。最直接的感受是,北京城越來越大了。過去從(cong) 城裏騎車到北京大學,出德勝門不遠就是郊區蔥綠的田野了,現在德勝門在北二環,馬甸橋在北三環,向北一直到四環都成了城市中心,高樓遍布,北京大學竟然也包含在了城裏。如今,假日我還時常開車到周邊的十渡、百花山、鷲峰、八達嶺、密雲(yun) 水庫、霧靈山轉悠,走向更廣闊的空間,領略自然風光,感受四季時序,其樂(le) 也融融。

  北京成了我永遠的念想。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26日 01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