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和諧家園
作者:光明日報調研組
2021年6月7日下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西寧考察時來到文亭巷社區。在社區廣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同圍攏來的群眾(zhong) 親(qin) 切交流。他指出,要把社區作為(wei)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重要陣地,發揚各族人民手拉手、心連心的好傳(chuan) 統,共同建設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的和諧家園。
晌午過後,在初春暖陽的映照下,輕覆白雪的屋頂閃閃發光。老人們(men) 結伴坐在屋簷下小憩,孩子們(men) 在房前屋後嬉戲打鬧。趁著陽光正好,有的居民抱出自家的被子,晾曬在社區新設的晾曬杆上。
這裏是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文匯路街道文亭巷社區。此時,動人的歌聲正從(cong) 社區服務中心二樓的舞蹈室裏飄出,“歌之緣”合唱團的20多名成員相約在這裏排練。“畫的中國,花的夏都,畫中花裏還有微笑的你和我,畫中花裏還有幸福的你和我……”69歲的合唱團團長王紅梅站在隊伍的最前麵,手裏舉(ju) 著兩(liang) 朵紅花為(wei) 大夥(huo) 兒(er) 示範,“唱到這句的時候,把花舉(ju) 到胸前……”
王紅梅始終記得那個(ge) 激動人心的日子——2021年6月7日。這一天下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西寧考察時來到文亭巷社區。在社區廣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同圍攏來的群眾(zhong) 親(qin) 切交流。他指出,要把社區作為(wei)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重要陣地,發揚各族人民手拉手、心連心的好傳(chuan) 統,共同建設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的和諧家園。
兩(liang) 年多來,文亭巷社區以“石榴籽家園”創建為(wei) 目標,以群眾(zhong) 需求為(wei) 導向,不斷夯實黨(dang) 建基礎,發揮最大合力推動社區治理高質量發展,逐步構建起“社區黨(dang) 委引領、樓院(棟)長協作、黨(dang) 員表率帶動、各族群眾(zhong) 積極參與(yu) ”的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麵。
近日,本報調研組走進文亭巷社區,聽社區工作人員和社區居民講述他們(men) 眼中的“幸福社區”。
1.整合資源:構建“大黨(dang) 建”工作格局
上午11點,薛鍾梅又仔細檢查了一遍自己負責打掃的區域,確定沒問題後擦幹手上的水,麻利地收拾好東(dong) 西趕往一家食堂做幫工。
丈夫驟然離世,兩(liang) 個(ge) 孩子還在上學,生活的重擔壓在薛鍾梅一個(ge) 人身上。“以前隻有中午在食堂幫工這一份工作,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回憶起曾經生活的窘迫,薛鍾梅眼圈微微泛紅,“當時想著能不能在小區擺個(ge) 攤,賣點小吃賺錢。”
社區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後,先是在小區設置便民服務點,又幫薛鍾梅聯係工商部門辦理經營許可,小攤順利支起來了,生活漸漸有了起色。但是入冬以來,小攤生意和這天氣一樣,冷冷清清。
“還是得幫薛大姐找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劉翠青對照著駐區企事業(ye) 單位名單,逐一聯係後,駐區一家單位為(wei) 薛鍾梅提供了一個(ge) 保潔崗位,工作時間不但與(yu) 食堂幫工不衝(chong) 突,還增加了收入。
薛鍾梅生活發生改變的背後,是文亭巷社區黨(dang) 組織在協同發揮效能。
成立於(yu) 2015年的文亭巷社區,有13個(ge) 小區、106棟樓、兩(liang) 萬(wan) 多名居民。“如果僅(jin) 靠社區的十幾名工作人員,服務群眾(zhong) 很難做到麵麵俱到。”劉翠青說,“為(wei) 提升精細化服務水平,我們(men) 把轄區內(nei) 省、區、市、街道、社區五級黨(dang) 組織聯係在一起,形成了活動聯辦、陣地共享的‘大黨(dang) 建’工作格局。”
“非法集資犯罪有哪些?我們(men) 來給大家講一講……”駐區單位興(xing) 業(ye) 銀行西寧分行的工作人員來到社區服務中心,為(wei) 居民帶來一堂專(zhuan) 業(ye) 生動的反詐課。
針對老舊小區樓道昏暗、部分照明設施損壞等問題,駐區單位國網青海電力培訓中心選派3名技術骨幹誌願者,他們(men) 扛著梯子、帶著維修工具,上門為(wei) 居民電力“義(yi) 診”。
春節前夕,駐區單位西寧市人民檢察院將精心準備的慰問品送到社區困難群眾(zhong) 的手中。
…………
在整合資源構建“大黨(dang) 建”工作格局的思路下,文亭巷社區主動與(yu) 轄區內(nei) 不同隸屬關(guan) 係的黨(dang) 組織開展結對共建,打破轄區內(nei) 企事業(ye) 單位、社區、學校的黨(dang) 建壁壘,不但解決(jue) 了群眾(zhong) 急難愁盼,還豐(feng) 富了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022年,西寧市委結合社區建設實際和市域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推進情況,推行“黨(dang) 員入格 一網兜底”服務機製。在此背景下,文亭巷社區518名在職黨(dang) 員入格報到,發揮各自特長為(wei) 社區服務增添動能,“和睦文亭”的外延逐漸擴大。
“在職黨(dang) 員本身就在社區居住,對社區發展有著天然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每位黨(dang) 員做一點小事,凝聚起來就是強大力量。”劉翠青介紹,入格黨(dang) 員的工作崗位涵蓋各行各業(ye) ,醫療、教育、法律服務……他們(men) 能發揮專(zhuan) 業(ye) 特長,參與(yu) 政策谘詢、矛盾調處等“專(zhuan) 長式”服務。同時,還能利用閑暇時間深入樓院,集體(ti) 認領群眾(zhong) “微心願”,廣泛收集社情民意,協調解決(jue) 網格內(nei) 重要事項和問題。
“大黨(dang) 建”工作格局促進社區治理,黨(dang) 員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為(wei) 民服務的生動實踐在文亭巷社區隨處可見:由在職黨(dang) 員和社區網格員組成的“河道衛士”誌願服務隊,對轄區內(nei) 河道及沿線全域進行集中清理整治,以實際行動向居民宣傳(chuan) 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燃氣安全小分隊”對使用燃氣及瓶裝液化氣的商戶進行安全排查和消防宣講,將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在職黨(dang) 員在社區服務中有了“用武之地”,困擾群眾(zhong) 的急難愁盼得到了有效解決(jue) 。據統計,主題教育開展期間,文亭巷社區黨(dang) 委聯動駐區單位和在職黨(dang) 員為(wei) 128位年老體(ti) 弱黨(dang) 員送學上門,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23件,慰問困難家庭65戶,認領微心願43項,參與(yu) 誌願服務500餘(yu) 人次。
2.賦能社區:加強多方共建共治
“樓下裝修動靜很大,我家的地麵都在震動,肯定是在砸承重牆!”前幾日,有居民在業(ye) 主群裏投訴鄰居“暴力裝修”。
這條信息很快就在群裏刷屏,同棟樓的住戶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擔憂:破壞主體(ti) 承重結構會(hui) 對整棟樓造成安全隱患……樓長第一時間將該情況上報到社區黨(dang) 委。
社區聯合城西區城建局、文匯路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趕赴現場,經過勘查和商討,城西區城建局工作人員建議裝修業(ye) 主找有資質的第三方鑒定機構進行鑒定,確定無安全隱患後才能繼續裝修。
“經確認,裝修沒有破壞主體(ti) 承重結構。大家放心,我們(men) 和物業(ye) 會(hui) 隨時保持關(guan) 注,直到裝修結束。”深夜,劉翠青將第三方鑒定機構的鑒定意見發到群裏後,長舒了一口氣。在她的手機裏,轄區小區群、物業(ye) 服務群等有60多個(ge) ,如果有居民反映問題,她會(hui) 立即安排相關(guan) 工作人員解決(jue) ,確保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作為(wei) 黨(dang) 和政府聯係群眾(zhong) 、服務群眾(zhong) 的“神經末梢”,2019年起,文亭巷社區在轄區各個(ge) 小區建立黨(dang) 支部,推行“社區黨(dang) 委+小區黨(dang) 支部+物業(ye) 公司+小區業(ye) 委會(hui) ”的“四方聯動”機製,了解群眾(zhong) 意願訴求,廣泛聽取意見建議,讓群眾(zhong) 話有處說、難有處解。
每周周六,各小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業(ye) 委會(hui) 成員、物業(ye) 公司代表等都會(hui) 坐在一起,將居民集中反映的問題擺到台麵上。
“現在騎電動車的人越來越多,小區的充電樁不夠。”“得有固定的停放區域!”“最好能搭個(ge) 棚子,雨雪天氣有個(ge) 遮擋。”“位置選擇也得充分考慮居民意見,方便大家就近充電”……大夥(huo) 兒(er) 你一言我一語,很多問題通過“周六議事會(hui) ”迎刃而解。
隨著越來越多黨(dang) 員、群眾(zhong) 參與(yu) 到群防群治工作中來,文亭巷社區開始在完善社區服務人才隊伍建設上下功夫。
“不論是樓長、網格員還是誌願者,光選拔上來遠遠不夠,還要通過培訓提高他們(men) 社區服務的專(zhuan) 業(ye) 化水平。”劉翠青說。社區先後引進4家社會(hui) 組織、2支專(zhuan) 業(ye) 誌願者團隊融入社區服務隊伍,在現有誌願者中發掘帶頭人、活躍分子作為(wei) 重點培養(yang) 對象,提升誌願者專(zhuan) 業(ye) 水平。結合誌願者個(ge) 人所長,鼓勵他們(men) 參與(yu) 轄區誌願服務,讓每一名優(you) 秀的誌願者都能帶動一批人。
2023年,在原有進駐社會(hui) 組織的基礎上,西寧市首個(ge) “巾幗建功標兵創新工作室”在文亭巷社區成立。依托“石榴籽”媽媽服務團,社區將媽媽們(men) 召集在一起,在女性自助和助她中發揮更大作用;選聘30名優(you) 秀的女性樓長,及時有效排查和化解基層矛盾糾紛,為(wei) 基層治理注入巾幗力量。
如今的文亭巷社區,居民在享受優(you) 質服務的同時,深刻感受到生活越來越便捷:無需攜帶鑰匙和門禁卡,手機輕輕一點便能進入小區;大屏幕前,社區治理、居民服務、社區治安等多項服務清晰可見。
“依托智慧化管理平台,我們(men) 將傳(chuan) 統社區服務和互聯網結合,把社區網格從(cong) 線下搬到線上,精準推送政策,搭建學習(xi) 載體(ti) ,推廣實用便民信息,實現各類數據資源共享,居民、物業(ye) 、監督員如若發現問題可第一時間反饋到智慧平台。”劉翠青說,“‘智防+人防’相結合,能夠實現多方聯動、共建共治,居民的需求在哪裏,黨(dang) 組織的服務就跟進到哪裏。”
3.凝聚民心: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身邊事有人管,小區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居民自然拍手叫好。有著近40年黨(dang) 齡的居民趙啟福對此深有體(ti) 會(hui) :“我們(men) 社區人口密集,但工作人員少,他們(men) 的付出大夥(huo) 兒(er) 都看在眼裏。”在社區圖書(shu) 室,他向記者講起自己的親(qin) 身感受:“社區的服務有溫度,我們(men) 的生活有品質,各族群眾(zhong) 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民族事務服務窗口前,工作人員卓瑪永吉耐心地幫助來訪居民解決(jue) 難題:“您把辦理暫住證的材料交給我,辦好後我再和您聯係……”麵對轄區少數民族群眾(zhong) 多,時常出現語言不通、溝通不暢的問題,卓瑪永吉發揮自身優(you) 勢,為(wei) 居民提供漢語、藏語雙語翻譯服務。為(wei) 了讓惠民政策入耳入心,社區組建了包括卓瑪永吉在內(nei) 的“一家親(qin) ”服務團,通過入戶宣講、組織鍋莊舞大賽等文藝活動,在社區營造濃厚的民族團結進步氛圍。
國學室裏笑聲陣陣,一堂手工課剛剛結束。10歲的李佳芯舉(ju) 著剛剛做好的龍形燈籠,興(xing) 奮地向媽媽展示。結合“雙減”政策,文亭巷社區將“四點半課堂”轉型為(wei) 青少年社會(hui) 實踐教育陣地,通過開展愛國主義(yi) 教育、才藝展示、國學課堂等活動,為(wei) 社區青少年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以家為(wei) 圓心,15分鍾社區生活圈內(nei) ,健康有益的“老年人互助興(xing) 趣小組”活動讓老年人老有所樂(le) 、老有所為(wei) ,處處洋溢著滿滿的溫暖和幸福。
——舞蹈室歌聲悠揚,“歌之緣”合唱團成員個(ge) 個(ge) 精神飽滿,用情歌唱如今的幸福生活。“我們(men) 合唱團每年演出達30餘(yu) 場,每次來排練的時候大夥(huo) 兒(er) 都特別開心。在社區這個(ge) 溫暖的大家庭裏,我們(men) 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王紅梅的語氣裏充滿自豪。
——書(shu) 畫室翰墨飄香,書(shu) 法愛好者們(men) 挽袖執筆、揮毫潑墨。賀生斌寫(xie) 了近50年的書(shu) 法,他既是社區居民,也是書(shu) 法興(xing) 趣小組的指導老師。“比一個(ge) 人在家練字有趣得多!在這裏不但能交到朋友,還能和其他書(shu) 畫愛好者相互切磋。”說話間,他又寫(xie) 好一幅字,細細將宣紙鋪平在地麵上,待墨跡晾幹。
——愛老幸福食堂飯香四溢,工作人員將中央廚房統一配置的餐食交到老人的手中,用不上10元錢就能吃到營養(yang) 均衡的午餐。除了統一配餐,愛老幸福食堂還有加盟的麵食餐館,提供牛肉麵、餃子、元宵等多種餐食,就餐人數由最初的60多人增加至現在的210人。
資源在基層整合,服務在基層拓展,問題在基層解決(jue) ,民心在基層凝聚。“我們(men) 會(hui) 一如既往做好居民的服務保障,將社區建成群眾(zhong) 最安心、最放心的港灣,讓社區裏的每一顆‘石榴籽’都能發出光芒!”談及社區未來的發展,劉翠青信心滿滿。
步出文亭巷社區時,《我是一顆石榴籽》歌聲再次響起——“文亭文亭!你是我暖暖的家園,奔走在新時代的路上,各族兒(er) 女心連心,讓幸福的日子甜蜜蜜……”
4.經驗與(yu) 啟示
基層是社會(hui) 和諧穩定的基礎,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文亭巷社區以黨(dang) 建為(wei) 引領發揮基層黨(dang) 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構建“15分鍾黨(dang) 建服務圈”實現資源整合服務群眾(zhong) ;以健全基層黨(dang) 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zhong) 自治機製強化基層治理,借鑒“楓橋經驗”“浦江經驗”聯動各部門化解矛盾糾紛,廣泛發動群眾(zhong) 參與(yu) 群防群治;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共同建設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的和諧家園,通過豐(feng) 富的文化活動讓群眾(zhong) 走進社區,融入社區,努力把社區工作做到位、做到家。文亭巷社區打通基層治理“最後一公裏”的經驗探索,主要體(ti) 現在以下幾個(ge) 方麵:
堅持黨(dang) 建引領,確保治理正確方向。推進基層治理,必須把黨(dang) 的領導落實到基層治理的各方麵各環節。基層黨(dang) 建既要發揮“領頭雁”的作用,引領社區治理現代化轉型,更要發揮“領航員”的作用,引導社區治理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文亭巷社區構建的“社區黨(dang) 委—樓院黨(dang) 小組—黨(dang) 員中心戶—基層黨(dang) 建網格員”黨(dang) 建網格體(ti) 係,既確保了黨(dang) 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又充分發揮了基層黨(dang) 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使社區治理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堅持發揚民主,激發治理基層活力。社區治理水平的提升是促進共同富裕、提升生活水平的基礎工作。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入推進,城市社區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日益多元,利益訴求多樣,對民族地區的社區治理提出了一係列新問題新挑戰。群眾(zhong) 自治是社區運行的重要方式和依托,加強和創新社區治理,必須充分發揮社區居民的積極作用。文亭巷社區通過健全基層黨(dang) 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zhong) 自治機製,強化基層治理,不僅(jin) 保證了社區居民依法行使參與(yu) 權、知情權、監督權,也充分激發基層社會(hui) 治理活力,使社區治理更有效、更可持續。
堅持民族團結,匯聚治理強大合力。民族團結是青海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也是社區治理的重點。文亭巷社區將黨(dang) 建工作深度融入社區各項文化節慶活動中,深度融入社區居民的民生實事中,增進民族互信,促進民族共識,凝聚民族合力,使社區每一顆“石榴籽”在差異性和共同性之間找到最大公約數,讓各族群眾(zhong) 更好融入社區,打造了各族群眾(zhong) 一家親(qin) 的和諧家園,讓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有形、有感、有效”。
堅持服務群眾(zhong) ,彰顯治理實際成效。群眾(zhong) 是社區治理的主體(ti) ,文亭巷社區始終秉持“更加注重增進民生福祉”的鮮明導向,在切實解決(jue) 好群眾(zhong) “每一件操心事、煩心事”中提升治理水平,特別關(guan) 愛“一老一小”,讓“夕陽”更紅、“朝陽”更豔,社區的獲得感更多、歸屬感更足、幸福感更有品質。通過探索提升基層公共服務水平與(yu) 維護群眾(zhong) 根本利益相結合的方式,文亭巷社區治理變得更有溫度、更有深度,社區的向心力、凝聚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使命如磐,行遠自邇。社區治理是一項社會(hui) 係統工程。不斷提升黨(dang) 建引領能力,才能使社區治理既能立高望遠、憑欄遠眺,在國家治理體(ti) 係現代化推進中有格局、有厚度,又能一枝一葉春風化雨,贏得人心,有情懷、有溫度。
(作者:光明日報調研組 調研組成員:光明日報記者萬(wan) 瑪加、王雯靜,青海省社會(hui) 科學院政法所副研究員婁海玲,青海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共青海省委黨(dang) 校〔青海省行政學院〕教授趙曉紅,本報通訊員任世怡)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01日 0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