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國鮮切花生產第一縣的科技“芯”
新鄉(xiang) 村·新農(nong) 人
探秘中國鮮切花生產(chan) 第一縣的科技“芯”
這些年輕人在進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驗室”之前,要在村民家裏同吃同住一兩(liang) 個(ge) 月,讓他們(men) 熟悉這裏的產(chan) 業(ye) ,增進和老鄉(xiang) 的感情。除了休息時間,他們(men) 穿的都是黃膠鞋和皺巴巴的藍大褂。這樣的“深耕”,讓這些年輕人“比農(nong) 民更像農(nong) 民”。
——————————
1畝(mu) 地的栽培方式不同,帶來了不同的生產(chan) 力。
2021年,昆明晉寧區挖礦坡村花農(nong) 蔣俊文把55畝(mu) 地改造為(wei) 基質栽培、水肥循環一體(ti) 化的大棚,種植了粉紅雪山、蜜桃雪山、高原紅、紫霞仙子等玫瑰品種。一年多來,每畝(mu) 玫瑰花的產(chan) 量增加了3倍。在拍賣市場,高原紅最高拍出了9元一枝。
晉寧是中國鮮切花種植麵積和生產(chan) 的第一縣,花卉種植麵積6.1萬(wan) 畝(mu) ,年產(chan) 鮮切花50億(yi) 枝,全國超過50%的鮮切花來自晉寧。全區34萬(wan) 人口中,有2.2萬(wan) 戶花農(nong) ,5.5萬(wan) 人從(cong) 事花卉生產(chan) 。
這個(ge) 位於(yu) 滇池南岸的縣城,在環保、耕地、城建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是如何既保護了滇池又讓花卉“長”成一個(ge) 產(chan) 值32億(yi) 元的富民產(chan) 業(ye) 的?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近期在采訪中看到,作為(wei) 雲(yun) 南省花卉產(chan) 業(ye) 布局的重點縣,撬動這塊土地的,除了政策還有科技。
從(cong) 種植端補齊“種不好”“賣不好”短板
“30年來,晉寧花卉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弱到強,成為(wei) 雲(yun) 南和中國的花卉生產(chan) 核心產(chan) 區,相關(guan) 各方付出了許多努力和艱辛。”晉寧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普俊豪說,晉寧有全球最佳的溫帶花卉產(chan) 地、有容納每年50億(yi) 枝鮮切花的市場,有超過5萬(wan) 人服務於(yu) 這一產(chan) 業(ye) ,這些都倒逼著晉寧的花卉產(chan) 業(ye) 必須向綠色轉型。
和其他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的痛點一樣,花卉作為(wei) 一個(ge) 農(nong) 民自發形成的產(chan) 業(ye) ,在發展過程中也有“種不好”“賣不好”的問題:粗放的種植方式,破壞了土壤環境,影響了產(chan) 出;缺乏與(yu) 現代農(nong) 業(ye) 相適應的種植支持,技術方式落後,管理不規範,產(chan) 品標準化程度低等原因,使花卉產(chan) 品品質不穩定,市場價(jia) 值低。
因此,補齊“種不好”“賣不好”短板,首先要從(cong) 種植端開始。近年來,晉寧6.1萬(wan) 畝(mu) 花卉種植地中,超過1萬(wan) 畝(mu) 已升級為(wei) 基質栽培。
“與(yu) 傳(chuan) 統土栽模式相比,鮮切花基質栽培能使每畝(mu) 產(chan) 量從(cong) 3萬(wan) 至5萬(wan) 枝提高到10萬(wan) 至15萬(wan) 枝,其中優(you) 質花從(cong) 30%提高到70%左右。每畝(mu) 產(chan) 值也從(cong) 3萬(wan) 至5萬(wan) 元提高到了10萬(wan) 至20萬(wan) 元。”普俊豪說。
在晉寧城區的市中心,一座1萬(wan) 平方米的玻璃溫室引人注目。進入溫室,濕熱的氣流撲麵而來。這一雲(yun) 南雲(yun) 天化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的科創中心,展示著晉寧未來花卉科技發展的方向。
雲(yun) 天化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雲(yun) 駒介紹,科創中心要解決(jue) 的是產(chan) 業(ye) 生產(chan) 過程中的技術難點,輸出農(nong) 業(ye) 成套技術、完整方案和產(chan) 業(ye) 成果,推動產(chan) 業(ye) 鏈從(cong) 低端向中高端轉變。
記者看到,巨大的溫室裏,有種苗繁育、盆花、切花、人工氣候育苗、立體(ti) AI種植5個(ge) 生產(chan) 試驗區。在這裏,通過不同的設備係統,種苗繁育一次可育苗18.6萬(wan) 株,年產(chan) 量可達335萬(wan) 株;盆花每小時可填裝基質5000盆,代替50個(ge) 工人的工作量;解決(jue) 了農(nong) 業(ye) 種苗生產(chan) 效率低、質量不可控,盆花生產(chan) 勞動強度大、生產(chan) 效率低、生產(chan) 粗放等問題。同時,多層立體(ti) AI植物工廠生產(chan) 的蔬菜,生長周期平均隻有22天,比傳(chuan) 統種植時間縮短30%以上,單茬可生產(chan) 蔬菜1.6萬(wan) 株,產(chan) 量超過4噸,是大田栽培產(chan) 量的8倍。
“作為(wei) 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和產(chan) 業(ye) 創新平台,科創中心是把土地裏生長的花卉、蔬菜變為(wei) 流水線上產(chan) 品,以工業(ye) 思維帶動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數字化突圍,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全新動力。”李雲(yun) 駒說。
除雲(yun) 天化外,國家觀賞園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磷資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張福鎖院士工作站等數十個(ge) 專(zhuan) 家團隊的引進,為(wei) 晉寧傳(chuan) 統花卉種植區的設施設備進行花基質栽培、水肥循環一體(ti) ,提供了技術支撐。
為(wei) 推動花農(nong) 改造升級高標準大棚,晉寧設置專(zhuan) 項獎補資金,為(wei) 農(nong) 戶提供10%的投資補助。80後蔣俊文就是最早參與(yu) 綠色化生產(chan) 並受益的花農(nong) 之一。
蔣俊文過去是做花卉中間商,向農(nong) 民收購花卉後再發給外地公司。2016年,他回到村裏種花,從(cong) 60畝(mu) 開始,至今已有220畝(mu) 。因多年與(yu) 花點時間、花易寶等電商及企業(ye) 合作,有固定的銷售渠道,基地上的花當天采當天發。
去年,蔣俊文建起了55畝(mu) 無土基質栽培的大棚。盡管前期投入的費用增加了,但55畝(mu) 基質栽培的玫瑰花產(chan) 值比土栽的增加了3倍,人工、化肥等成本都下降,蔣俊文預計,“兩(liang) 年半能收回成本”,無土栽培帶來更好的收益。他說:“效果明顯好於(yu) 土栽,通過溫度、濕度的控製來減少病蟲害,花的質量好、產(chan) 量高。”
今年“母親(qin) 節”前夕,蔣俊文的種植基地人來人往,每天近5萬(wan) 枝玫瑰從(cong) 這裏發出。除了固定的50多名工人外,他還臨(lin) 時聘請了40多人包花、運花。蔣俊文聘來管理花卉的50名工人,有的是當地村民,有的是外來夫妻。他們(men) 每天工作8小時,每月收入3000多元。
為(wei) 月季安裝上自主研發的“芯片”
這一年來,晉寧的清水河村,因花團錦簇的月季種質資源圃聲名遠播,吸引許多遊客前來。
村裏的科技小院,成為(wei) 村民聚會(hui) 議事的中心。小院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驗室”裏,近20名大學畢業(ye) 生駐紮於(yu) 此,他們(men) 是雲(yun) 南艾薔薇園藝科技有限公司的員工。多年來,在雲(yun) 南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李淑斌博士的帶領下,這個(ge) 研究團隊正在補齊花卉產(chan) 業(ye) 的另一個(ge) 短板:品種的自主研發。
李淑斌介紹,月季是全球和中國的第一大切花,晉寧切花月季產(chan) 量幾乎占了全國的半壁江山,是月季之鄉(xiang) 、花卉之城,但大量的品種和種苗需要進口,花農(nong) 每賣一枝花都要交一定的專(zhuan) 利費用,不僅(jin) 農(nong) 民負擔重,產(chan) 業(ye) 的發展也被“卡脖子”。
“品種是整個(ge) 花卉行業(ye) 的製高點,是花卉產(chan) 業(ye) 的兵家必爭(zheng) 之地。”李淑斌說,我國月季種質資源豐(feng) 富,雲(yun) 南更是野生月季種質資源的寶庫,占到全球1/5,絕大部分還是特有資源。
為(wei) 在新品種創新中占領先機,把我國的月季種質資源多樣性優(you) 勢,轉化為(wei) 基因優(you) 勢、品種優(you) 勢及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多年來,李淑斌與(yu) 他的研究團隊跑遍全國各地,收集到國內(nei) 外月季種質資源2000餘(yu) 份,其中有60個(ge) 珍貴中國古老月季品種,1000多個(ge) 現代月季品種,以及部分野生薔薇屬資源,保有育種材料10萬(wan) 份。經過7年的努力,在清水河村200畝(mu) 土地上,建成了月季種質資源庫。
李淑斌把他們(men) 的團隊稱為(wei) “小艾團隊”。這些年輕人在進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驗室”之前,要在村民家裏同吃同住一兩(liang) 個(ge) 月,讓他們(men) 熟悉這裏的產(chan) 業(ye) ,增進和老鄉(xiang) 的感情。除了休息時間,他們(men) 穿的都是黃膠鞋和皺巴巴的藍大褂。這樣的“深耕”,讓這些年輕人“比農(nong) 民更像農(nong) 民”。
小艾團隊每年可以獲得約20萬(wan) 粒月季雜交種子,篩選3-5個(ge) 左右月季品種申請專(zhuan) 利,培育出的“晉寧翠花”等10餘(yu) 個(ge) 月季新品種,獲得了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授予的植物新品種權證書(shu) 。這些不打藥就能抗病抗蟲、種植在戶外耐高溫耐嚴(yan) 寒、管護簡單、耗能更低的月季,被稱為(wei) “環保月季”。每年優(you) 選的新月季種子種苗推向市場,年銷售額近1000萬(wan) 元。
“這些選育出具有中國古老月季和雲(yun) 南野生薔薇優(you) 異基因的育種親(qin) 本和新品種,等於(yu) 為(wei) 月季安裝上自主研發的‘芯片’。”李淑斌說,在村裏做研究,在村裏出成果。這個(ge) 知識型創新創業(ye) 團隊,不僅(jin) 搶占種苗製高點,還把種業(ye) 振興(xing) 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結合在一起。
如今,晉寧已注冊(ce) “晉寧康乃馨”“晉寧繡球”“晉寧玫瑰”3個(ge) 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形成“林奇玫瑰”“張良玫瑰”“雲(yun) 上俏”繡球等348個(ge) 品牌,其中,愛必達“迷你玫瑰”、林奇玫瑰分別榮獲雲(yun) 南省“10大名花”。14個(ge) 高標準設施栽培示範基地、11個(ge) 標準化采後處理中心已建成。未來5年,晉寧的目標是:在綜合產(chan) 值增加、花農(nong) 增收上做加法,在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治理上做減法,在一、二、三產(chan) 融合上做乘法,在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上做除法。力爭(zheng) 花卉產(chan) 業(ye) 農(nong) 業(ye) 產(chan) 值和加工產(chan) 值分別達到100億(yi) 元、120億(yi) 元。
“通過種植端和品種研發撬動花卉產(chan) 業(ye) 向更高水平發展,是對中國鮮切花生產(chan) 第一縣,以及晉寧鄉(xiang) 村發展、農(nong) 民奔向共同富裕的保護。”普俊豪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文淩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