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業可在家門口得到碳減排量認證和交易服務
本報訊 (記者黃洪濤 通訊員張聰 孫雅雯)“有了碳普惠體(ti) 係,我們(men) 光伏項目除了賣電,還能通過自願減排交易賣碳,實現電收益和碳收益的疊加。”蘇州工業(ye) 園區碳普惠體(ti) 係啟動儀(yi) 式當天,蘇州中鑫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蔡劍俊表示,通過碳普惠交易,企業(ye) 預計每年可增加60萬(wan) 元~70萬(wan) 元的收入,更有動力在更多公共建築領域投資建設分布式光伏項目,為(wei) “雙碳”目標落地貢獻力量。
近日,全國首個(ge) 市場化碳普惠交易體(ti) 係在江蘇省蘇州工業(ye) 園區正式啟用,為(wei) 園區內(nei) 的中小微企業(ye) 提供家門口的碳減排量認證和交易服務,推動綠色低碳生產(chan) 方式轉型。
為(wei) 落實“雙碳”目標,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於(yu) 去年7月上線。不過,由於(yu) 全國碳市場以強製性參與(yu) 為(wei) 主,重點排放單位以外的大量中小型減排項目以及個(ge) 人的自願減排行為(wei) 產(chan) 生的減排量難以被認證為(wei) 碳資產(chan) 。
國網蘇州市工業(ye) 園區供電公司副總經理朱肖晶介紹,目前蘇州分布式光伏單體(ti) 項有7915個(ge) ,合計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達2300兆瓦,年發電量約19億(yi) 千瓦時。“一方麵,大量的分布式光伏等碳減排量難以核證,無法形成有效碳資產(chan) 參與(yu) 碳交易;另一方麵,又有許多企業(ye) 急需采購碳減排量來實現碳中和。碳減排量供需之間存在市場空白,需要建立更加靈活、多元的地方性碳市場。”
在此背景下,蘇州工業(ye) 園區以分布式光伏為(wei) 切入點,圍繞碳減排量認證、交易與(yu) 使用,打造園區碳普惠體(ti) 係,建立起一套區域級的市場化自願減排交易體(ti) 係,為(wei) 碳減排量供需雙方架起橋梁。
“相比全國碳交易市場,碳普惠最大的優(you) 勢在於(yu) 減排量認定和交易的門檻低、成本低,所有有意願的企業(ye) 都能夠自願參與(yu) 碳交易,通過‘零售’模式基本實現碳交易零門檻。”朱肖晶說。
為(wei) 了推動市場形成,“蘇州碳普惠智能服務平台”和蘇州市能源大數據中心數據實現貫通,將分布式光伏企業(ye) 的“發電量”快速核證為(wei) 有效的“碳減排量”,為(wei) 企業(ye) 提供在線減排量核證服務,降低企業(ye) 碳減排量核證成本。
了解到碳普惠體(ti) 係後,博格華納驅動係統(蘇州)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莉夏打算搶購4000噸碳排放權益:“汽車產(chan) 業(ye) 上下遊企業(ye) 紛紛發布了實現碳中和的時間節點,我們(men) 也打算在2035年實現碳中和,對碳資源的需求十分迫切。以前沒辦法參與(yu) 到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如今在家門口就能直接采購到減碳量,並完成碳中和認證,非常方便。”
截至目前,蘇州已有15家光伏企業(ye) 加入碳普惠平台,20餘(yu) 家企業(ye) 明確了碳減排量的購買(mai) 意向,潛在年碳減排量需求超過20萬(wan) 噸。
黃洪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