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壘球為媒,推進兩岸體育文化交流
【同心曲】
棒壘球運動在台灣的普及程度很高,台灣可能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口都關(guan) 注這項運動。我小學時就打過一段時間棒球。2004年,我隨父親(qin) 來深圳工作,開始打壘球是在2006年。那時,光明台商會(hui) 會(hui) 長莊世良出資修建的公明樓村壘球場已落成,這是大陸第一座標準壘球場。
壘球場剛建成時,主要是我們(men) 這些在深圳工作的台灣年輕人玩,大陸很多人並不了解棒壘球運動。隨著台商在大陸的流動,這項運動逐漸走出深圳,走向全國。台商也鼓勵他們(men) 的大陸員工嚐試打壘球。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參與(yu) 到這項運動中,東(dong) 莞、昆山、長沙等地都有了壘球場,也組建了球隊。
連續多年舉(ju) 辦的兩(liang) 岸壘球賽事,讓這項運動得到迅速推廣。2006年舉(ju) 辦第一屆“兩(liang) 岸杯賽”,2019年正式命名為(wei) “光明杯”,現已成為(wei) 官方的兩(liang) 岸交流活動。2019“光明杯”慢速壘球邀請賽,我們(men) 邀請了12支台灣球隊和12支大陸球隊,還有來自台灣和大陸的各4支中小學球隊,一共32支隊伍參賽。在比賽交流中,大陸球隊看到差距,積極向台灣球隊學習(xi) 如何訓練、打比賽。邀請台灣球隊來參加比賽,既能幫助大陸球隊更快成長,促進這項運動在大陸的推廣、發展,也能促進兩(liang) 岸溝通交流、凝聚兩(liang) 岸同胞友誼。
以2019年“光明杯”賽事為(wei) 契機,我開始創業(ye) ,致力於(yu) 壘球運動在大陸的推廣。除承辦比賽外,我們(men) 還做壘球教育培訓。
前不久,我們(men) 還和光明區文體(ti) 局一起做了一期棒壘球項目“送教上門”的公益課程。孩子們(men) 非常感興(xing) 趣,課程結束後,有些孩子甚至會(hui) 問:“教練,下次上課是什麽(me) 時候?”
相較於(yu) 足球、籃球、乒乓球等項目,孩子們(men) 接觸棒壘球的渠道比較少,對規則不了解,這就導致在推廣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我們(men) 的方法是先用做遊戲的方式讓他們(men) 玩,然後引導他們(men) 了解規則。隻要懂得規則,對他們(men) 來說這就是一項遊戲,孩子們(men) 樂(le) 在其中。
為(wei) 了保證教學的專(zhuan) 業(ye) 度,我們(men) 會(hui) 邀請台灣退役的運動員來做指導。他們(men) 具有豐(feng) 富的經驗,可以用台灣的訓練方式進行教學。我想,這也是兩(liang) 岸體(ti) 育文化交流的一種方式。
政府也是很支持壘球運動推廣的。2018年,光明區政府出資對公明樓村壘球場進行提升改造,為(wei) 推廣壘球運動奠定堅實的硬件基礎。從(cong) 2019年開始,光明區在各個(ge) 中小學推廣壘球運動,開展壘球體(ti) 驗課程,逐步擴大壘球項目的群眾(zhong) 基礎。
近幾年,越來越多非台商公司也會(hui) 選擇壘球作為(wei) 團建項目,以培養(yang) 團隊精神和凝聚力,很多公司還有自己的球隊。其中,我們(men) 會(hui) 承接一些團建的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不僅(jin) 如此,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高校裏也有學生玩壘球,很多畢業(ye) 生還會(hui) 自發組建球隊。
我很欣喜地看到,這項流行於(yu) 台灣、最初由台商推廣的運動,如今在大陸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其在大陸的發展過程,正是兩(liang) 岸體(ti) 育文化交流的縮影。未來,我想繼續堅持做壘球的推廣,希望能再多修建幾座球場,讓更多的人參與(yu) 進來。
(本報記者張文驍、嚴(yan) 聖禾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