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委書記揮鐮割麥,何以贏得掌聲?
近日,一區委書(shu) 記與(yu) 村民比賽手工割麥子的視頻火了。據中新視頻報道,7月23日,內(nei) 蒙古巴彥淖爾國家農(nong) 高區萬(wan) 畝(mu) 硬質小麥示範園區開鐮,在開鐮儀(yi) 式上,臨(lin) 河區委書(shu) 記與(yu) 村民比賽手工割麥子,其嫻熟的手法引來網友稱讚。
“紮捆一看就是幹過的,不然一時半會(hui) 兒(er) 根本練不好。”“手裏有活兒(er) ,基本功紮實,是個(ge) 割麥子的老手。”區委書(shu) 記會(hui) 割麥子,而且手法熟練,實不多見。網友的稱讚背後,遠不止於(yu) 割麥子本身。同時,我們(men) 也看到,輿論場上對官員親(qin) 民風的期待和不吝讚揚。
一個(ge) 地方官員如何,當然有多種評價(jia) 標準。在本職崗位上履職盡責、踏實做事,是工作的基本要求,而在工作之外,多些與(yu) 民眾(zhong) 的互動,多些“親(qin) 身參與(yu) ”,不僅(jin) 有利於(yu) 具體(ti) 工作的開展,也能獲得民眾(zhong) 的信賴。而這份信賴,不僅(jin) 能提升某個(ge) 官員的口碑,在某種程度上,也塑造了政府形象。
於(yu) 民眾(zhong) 而言,“當官的”不再高高在上,不再那麽(me) 有“官樣”“官威”,而是可以融入其中,揮起鐮刀,和大家一起割麥子。盡管這隻是開鐮儀(yi) 式上的一項活動,小麥也主要靠機收。但從(cong) 這位區委書(shu) 記熟練的動作中,依然可見其“從(cong) 群眾(zhong) 中來”的“背景”,給人以熟悉且親(qin) 切之感。
除了要把關(guan) 係民眾(zhong) 利益的事辦實辦好,“官”“民”之間若能多些類似的互動,為(wei) 官者多以“接地氣”的形象“在場”,贏得的不單是輿論的掌聲,也拓展了工作路徑。其實,這就是在走好“群眾(zhong) 路線”。
由此而言,我們(men) 樂(le) 見更多的官員像這位區委書(shu) 記一般,以更多樣的方式,走到民眾(zhong) 間,一起揮鐮割麥,嘮嘮家長裏短,打通官民間若有若無的梗阻,讓一方治理更高效便民。
□新京報評論員 遲道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