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人民日報:水利部在主汛期啟動引江濟太 有效減緩太湖水位下降趨勢

發布時間:2022-08-15 16:24: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太湖水位近20年同期最低,2007年以來首次在主汛期啟動引江濟太

  引長江水 解太湖渴(美麗(li) 中國)

  核心閱讀

  今年夏季,太湖流域降雨較常年同期偏少,太湖水位一度降至近20年同期最低。7月16日起,水利部自2007年來首次在主汛期啟動引江濟太,有效減緩太湖水位下降趨勢,保障江浙滬相關(guan) 地區用水需求。

  每年7到9月是太湖的主汛期和台汛期,嚴(yan) 陣以待防汛抗洪往往是主要任務。但今年7月16日,水利部卻在主汛期啟動引江濟太,此為(wei) 2007年以來首次。

  太湖缺水,長江活水來支援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以下簡稱太湖局)水旱災害防禦處副處長金科解釋,引江濟太,是指利用望虞河等太湖流域骨幹水利工程,調引長江清水入太湖及周邊河網,並結合雨洪資源,通過太浦河等環湖口門向太湖周邊城市及下遊地區供水。其目的是促進河湖水體(ti) 流動,增加流域水資源量,降低太湖藍藻暴發風險。

  “太湖流域水旱災害四預一體(ti) 化平台”直觀顯示了引江濟太的線路。大屏幕裏,望虞河和太浦河以太湖為(wei) 基點劃出一個(ge) “L”——望虞河“一豎”上接長江、下連太湖,太浦河“一橫”從(cong) 太湖出發流貫江南密集的水網。

  金科說,這“一豎一橫”構成了引江濟太過程的“一進多出”。“一進”就是望虞河這條太湖流域目前唯一的引江骨幹河道。長江水從(cong) 望虞河源頭常熟水利樞紐起步,一路向南流出望亭水利樞紐進入太湖。“多出”是指長江水在太湖調蓄後,通過太浦河向黃浦江及其沿岸河網地區供水,利用環太湖有關(guan) 口門向環太湖周邊地區供水。

  引江濟太的動因是長三角地區水資源供需矛盾。太湖流域多年平均本地水資源總量為(wei) 176億(yi) 立方米,人均本地水資源量僅(jin) 為(wei) 全國平均水平的1/5,實際總用水量維持在340億(yi) 至350億(yi) 立方米左右,約為(wei) 本地水資源總量的2倍,水資源供需平衡主要依靠調引長江水和上下遊重複利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不合理的經濟增長方式造成大量汙廢水排放,流域水質型缺水問題突出。2000年,太湖流域80%河網水體(ti) 受到不同程度汙染,太湖水體(ti) 水質以Ⅳ類為(wei) 主,70%以上湖區水域麵積呈富營養(yang) 化狀態。

  從(cong) 2002年開始,在水利部指導下,太湖局聯合流域內(nei) 江蘇、浙江、上海水利(水務)部門開展了引江濟太調水試驗,並在取得成功後轉為(wei) 長效運行。當流域發生氣象幹旱或太湖和河網水位較低可能影響取水、農(nong) 業(ye) 灌溉、航運等需求時,流域內(nei) 省份就可申請引江濟太調水,補充流域水資源量。引江濟太實施以來,為(wei) 保障流域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以往,引江濟太主要在冬春季太湖枯水期實施,今年為(wei) 何要在主汛期實施?太湖局副局長戴甦介紹,今年太湖流域梅雨期19天,較常年偏少6天;梅雨量75.4毫米,較常年偏少七成,出現“空梅”現象。出梅以來,流域持續高溫少雨,7月16日,太湖水位降至3.16米,較常年同期偏低0.40米,為(wei) 近20年同期最低。根據氣象部門當時的預報,太湖流域7月至8月降雨偏少兩(liang) 成至五成,受其影響,太湖水位將呈持續下降趨勢,太湖及下遊地區供水可能受到影響。同時,湖體(ti) 流動性減弱,水環境容量不斷減小,藍藻水華暴發、湖泛風險增加。為(wei) 此,江蘇省政府向水利部申請實施引江濟太。

  太湖局根據水文預報預演結果判斷,太湖水位呈持續下降趨勢,並可能逼近2.80米的太湖旱警水位。同時,根據常年經驗,8月一般為(wei) 太湖藍藻水華易發、高發期,及時引江濟太,能有效增加太湖水資源量,加快北部湖區水體(ti) 流動,保障水資源、水生態和水環境安全。

  7月16日,望虞河常熟水利樞紐開閘引水。截至8月14日8時,累計引長江水入境3.65億(yi) 立方米,引清水入太湖1.70億(yi) 立方米,通過太浦閘向下遊供水1.43億(yi) 立方米,通過望虞河向兩(liang) 岸地區供水1.93億(yi) 立方米,通過環太湖其他口門供水5.32億(yi) 立方米。

  “調水抗旱效果十分顯著。”戴甦說,長江水的引入增加了太湖流域水資源供給,在降雨同比偏少四成的情況下,減緩了太湖水位下降趨勢,8月14日太湖水位維持在3.08米。望虞河兩(liang) 岸地區、環太湖周邊、太浦河下遊等地供水、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航運等不同行業(ye) 的用水需求得以滿足。

  改善太湖水環境,提升下遊水源地水質

  長江水的引入也改善了太湖整體(ti) 水環境狀況。本次引江濟太期間,江水入湖總磷平均濃度僅(jin) 為(wei) 湖西區太滆運河、城東(dong) 港、殷村港入湖河道總磷平均濃度的一半。長江清水進入太湖後,在湖體(ti) 自淨作用下,水質進一步好轉,有效改善太湖北部湖灣水環境質量;另一方麵,望虞河引水入湖後,可減少太湖西部地區受汙染河流的入湖水量,間接減少入太湖汙染負荷,改善了太湖整體(ti) 水環境狀況。

  引水期間,太湖局根據調水方案,有計劃地向望虞河兩(liang) 岸地區分流清水,西岸通過九裏河等口門向無錫市輸送清水,東(dong) 岸通過西塘河等口門向蘇州市輸送清水;通過環太湖口門向湖州市、嘉興(xing) 市及其他下遊地區供應優(you) 質水資源,太浦閘保持60立方米每秒流量向下遊供水。源源不斷的太湖優(you) 質水供給提高了下遊水源地的水質,太浦河幹流沿線各斷麵主要水質指標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均達到Ⅰ—Ⅲ類,其中太浦河下遊水源地主要水質指標達到Ⅱ類。

  引江濟太加快了太湖北部湖灣貢湖水體(ti) 流動速度,抑製了藍藻水華的聚集。其間,貢湖未發生大規模藍藻水華現象。

  受持續高溫少雨影響,今年長江中下遊水位整體(ti) 下降,引江濟太會(hui) 不會(hui) 影響長江生態和航運?金科解釋,引江濟太的源頭常熟水利樞紐位置接近長江入海口,此輪引水量控製在每天1000萬(wan) 立方米至1600萬(wan) 立方米,換算成流量是116立方米每秒至185立方米每秒。而長江最下遊的水文控製站大通水文站近期斷麵流量仍有2萬(wan) 多立方米每秒,雖然較常年同期4萬(wan) 立方米每秒至5萬(wan) 立方米每秒明顯減少,但相較而言,常熟水利樞紐的引水流量對長江的影響很小。

  流域三省份攜手,聯建望虞河清水走廊

  “太湖流域各省份對引江濟太的需求有所不同。江蘇主要出於(yu) 太湖藍藻防控和水源地供水安全需要。太湖北部貢湖及太湖東(dong) 部湖區分布著無錫、蘇州的水源地,望虞河兩(liang) 岸地區也需要引水改善區域水環境。而浙江和上海在太浦河下遊擁有嘉善平湖水源地和金澤水源地,關(guan) 係800萬(wan) 人口的供水安全。”戴甦介紹,在構建望虞河清水走廊時,必須突出一個(ge) “聯”字。太湖局強化“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協調指導流域省份和地方水利(水務)部門,精準精細科學調控有關(guan) 水利工程運行,有效保障了引江濟太工作的順利開展。

  江蘇省水利廳生態河湖處處長張建華說,太湖局聯合江蘇省水利廳及蘇州、無錫等望虞河兩(liang) 岸有關(guan) 地市水利(水務)部門,通過望虞河兩(liang) 岸共100多座水閘、泵站的聯合調度運用,避免東(dong) 岸過多分流,始終維持望虞河較高水位和較好水質。

  太湖局水資源節約與(yu) 保護處副處長陳紅表示,在引水抗旱的同時,還要統籌保障防洪安全。下一步,太湖局將密切關(guan) 注台風發生發展動態和流域水雨情變化,如預報太湖流域或望虞河地區有強降雨過程,便立即暫停引江濟太,必要時轉為(wei) 排水,確保流域防洪安全。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