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明辦一局與人民網聯合征集“曆史街區與文物保護”問題及建議
為(wei) 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讓文脈傳(chuan) 承、文化繁榮、文明進步成為(wei) 文明城市更加鮮明標識,中央文明辦一局與(yu) 人民網近期聯合推出。征集主要圍繞曆史文化遺產(chan) 與(yu) 文物的保護開發,收集廣大網友的問題和建議。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保護力度,加強城鄉(xiang) 建設中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新時代十年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考察調研全國各地的古城老宅和傳(chuan) 統街區,在福建考察時明確指出,“對待古建築、老宅子、老街區要有珍愛之心、尊崇之心”。
征集上線一周以來,收到多地網友的問題與(yu) 建議。
天津網友留言:
“身邊有些上百年的房子沒有得到妥善保護,磚雕、瓦當被毀,是不是該搞個(ge) 文物定級,好好保護起來?”
福建網友留言:
“後井番仔樓建於(yu) 民國時期,是一座典型的華僑(qiao) 建築。這種樓對研究廈門近現代建築的形製、中西建築文化的交流融合有一定的價(jia) 值。建議將該建築遷建到後井村金沙天後宮西側(ce) 空地並進行活化利用,與(yu) 正順廟、金沙宮、天靈宮一起,形成一條旅遊景觀帶,在發展中保護並充分發揮價(jia) 值,留住村民鄉(xiang) 愁。”
陝西網友留言:
“附近有個(ge) 唐代王子府遺址,但最近遺址西側(ce) 建了一座垃圾車停車場,這樣合規嗎?影響文物保護不?”
在你的家鄉(xiang) ,或你現在生活、工作的地方,是否有具備保護價(jia) 值的曆史街區與(yu) 文物古跡?對於(yu) 這些曆史街區與(yu) 文物古跡的保護、展示與(yu) 利用,你又是否有哪些建議或創新想法?歡迎來“領導留言板”說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