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地方

南京“創新名區”:12年磨一劍,也有發展緊迫感

發布時間:2023-02-08 16:48:00來源: 人民網-江蘇頻道

 

  “回首來路,雨花是靠軟件產(chan) 業(ye) 起家;眺望前路,雨花要讓數字經濟當家。”正月初八,南京市雨花台區召開以“千人大會(hui) 謀發展,勠力同心開新局”為(wei) 主題的發展大會(hui) ,兔年奔跑的發令槍就此打響。

  正如此言,軟件產(chan) 業(ye) 是雨花台區的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看家本領”。截至2022年底,該區集聚了3700多家涉軟企業(ye) 、33萬(wan) 多名軟件人才。去年實現軟件業(ye) 務收入2600億(yi) 元,以2%的市域麵積創造了南京市近40%、江蘇省近20%的軟件業(ye) 務產(chan) 值。

  新春伊始,在南京市全麵拉開“五拚五比曬五榜”的發展態勢下,“創新名區”雨花台區以什麽(me) 樣的精神狀態謀發展、開好局?區委書(shu) 記張連春說:“我們(men) 要繼續弘揚‘爭(zheng) ’的作風,昂揚‘爭(zheng) ’的狀態,提高‘爭(zheng) ’的成效,保持歸零心態,永不懈怠,更進一步。”

  “我們(men) 不能起個(ge) 大早、趕個(ge) 晚集”

  雨花台區麵積132平方公裏,在南京11個(ge) 市轄區中排名第7,“小”麵積如何集聚“大”能量?

  回眸2011年,中興(xing) 通訊在這裏建設研發基地,一批國內(nei) 軟件龍頭企業(ye) 也陸續紮根於(yu) 此,中國(南京)軟件穀成立。如今,南京軟件大道兩(liang) 側(ce) ,聚集了中興(xing) 、華為(wei) 、SAP等眾(zhong) 多知名軟件企業(ye) 。

  12年磨一劍,一個(ge) 千億(yi) 級產(chan) 業(ye) 應運而生。有人說,這是“無心插柳”成就的產(chan) 業(ye) 鏈。不過,張連春不這麽(me) 認為(wei) 。“沒有白費的努力,沒有碰巧的成功。哪有那麽(me) 多‘無心插柳’?都是努力以後的水到渠成。”他說,正是這12年的堅持,才有了雨花軟件產(chan) 業(ye) 的品牌。

  近兩(liang) 年,數字經濟浪潮襲來,被不少城市視為(wei) “彎道超車”的機遇,這讓當地有了一種“長江後浪推前浪”的緊迫感。“數字經濟,全國各地都在提,但像我們(men) 集聚3000多家涉軟企業(ye) 的地方為(wei) 數不多。我們(men) 不能起個(ge) 大早、趕個(ge) 晚集。”在雨花台區發展大會(hui) 上,張連春提出,今年要快速切入更加前沿、更具前景的細分賽道,把賽道中的朝陽行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梳理出來,精準滴灌、精準幫扶、精準支持。

  打造“數字經濟看雨花”鮮明標識的重要一環,軟件穀是當地重要的功能載體(ti) 。最新利好消息顯示:軟件穀已完成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複評,通過全省首批信創產(chan) 業(ye) 先導區驗收,建成全省首個(ge) 數字經濟人力資源服務產(chan) 業(ye) 園和數字經濟人才市場,獲批建設南京數字貿易示範基地。這裏去年還成立了工業(ye) 軟件產(chan) 業(ye) 聯盟和元宇宙產(chan) 業(ye) 聯盟。“如此可以凝聚合力,加強共性技術的研究和人才培養(yang) ,加速工業(ye) 軟件產(chan) 品研發和應用驗證。”南京國睿信維董事長周鴻亮說。

  當地還意識到,把握數字經濟發展趨勢,需要深度推動“數實融合”。這就意味著,要改變“一條腿”走路的現狀,進一步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雨花台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新一年,要做大做強新型都市工業(ye) ,圍繞智能製造、高端裝備製造,引進都市工業(ye) 項目66個(ge) ,實現都市工業(ye) 總產(chan) 值200億(yi) 元以上。”

  正月裏,走進雨花經濟開發區9號工坊都市工業(ye) 園,到處是熱氣騰騰的複工場景。富智康公司無人機維修生產(chan) 線上,300多名工人忙不停歇。新簽約的華成微波項目正加緊內(nei) 裝,預計下月投入量產(chan) ,在手訂單金額已超3000萬(wan) 元。

  “全麵創新、全域高新”

  從(cong) “軟件大道”“軟件穀”到數以十萬(wan) 計的工程師、程序員,雨花台區的軟件標簽顯著,雙創名片閃亮。據了解,自2017年入選國家第二批大眾(zhong) 創業(ye) 萬(wan) 眾(zhong) 創新示範基地以來,該區雙創工作已四次獲得國辦督查激勵。

  創新無止境,發展亦無窮期。從(cong) 局地崛起到全域覆蓋,是當地新的發展願景。據了解,“全麵創新、全域高新”,是雨花台區“十四五”規劃提出的目標。經曆艱難的三年疫情之後,新的發力開始了。

  當地2023年度區委一號文《關(guan) 於(yu) 建設“全麵創新、全域高新”新雨花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麵創新、全域高新”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顯著提升,構建形成“數字引領、軟硬結合”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成為(wei) 全區高端、產(chan) 業(ye) 高峰、治理高效、民生高地的現代化典範城市創新名區。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優(you) 化,之前的物理隔斷被打破,時空距離也在拉近,我們(men) 要進一步樹立全局眼光、增強機遇意識。”張連春說,新濱江、數字城的建設工作即將全麵啟動,該區將著力推動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全域覆蓋,創新創業(ye) 功能全域布局,探索形成城市形態、產(chan) 業(ye) 形態、創新要素、文化內(nei) 涵“四位一體(ti) ”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加快建設“全麵創新、全域高新”新雨花。

  “大家都有一個(ge) 共識,就是對未來預期有了確定性,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發展中去。”雨花台區區長李方毅近來已走訪了多家企業(ye) 和科研院所,科研院所是其中重點。在他看來,產(chan) 業(ye) 發展的動能來自創新,通過與(yu) 科學家的合作可以強化關(guan) 鍵核心共性技術攻關(guan) 突破,讓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同時,這個(ge) 過程也將推動該區從(cong) 工程師集聚區向科學家集聚區邁進,激發強大的創新動能。

  夢想落地,項目為(wei) 基。雨花台區發展大會(hui) 公布了2023年“全麵創新”十大攻堅項目、“全域高新”十大攻堅項目,包括深化雨花台區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建設、深化“林長製”“河長製” 建設生態宜居雨花、數智創新城項目、八五一一所研發項目等,涉及產(chan) 業(ye) 、金融、城市品質、生態環境等各領域。

  “爭(zheng) 創南京市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先行區”是當地此次發布的“全麵創新”十大攻堅項目之一。“南京是國家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的五個(ge) 城市之一。去年8月,我們(men) 在全市率先提出爭(zheng) 創科創金融改革實驗區的目標。新年開始,我們(men) 要爭(zheng) 分奪秒打響開門紅,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務基地。”該區金融監管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

  “服務群眾(zhong) 、服務企業(ye) ,就一句話,換位思考”

  在雨花台區長虹路社區,打開“智慧平台”,3D實景地圖、基礎數據庫、社區服務、黨(dang) 建服務等模塊清晰可見;30多個(ge) 條口的基礎信息,16個(ge) 網格的“一舉(ju) 一動”實時呈現;困難人群、黨(dang) 員誌願者的住址分布與(yu) 服務項目逐一對應。基層治理插上了數字“翅膀”,社區工作者感到工作更從(cong) 容,老百姓的幸福感更強了。

  “我們(men) 要從(cong) 網格化鐵腳板的走訪向數據引導、數字賦能轉變。鐵腳板體(ti) 現的是精神,走千家萬(wan) 戶、說千言萬(wan) 語、吃千辛萬(wan) 苦,但是能否全覆蓋還需打個(ge) 問號。”張連春表示,要堅持黨(dang) 建引領,有序實施智慧治理數字賦能計劃,探索創新“黨(dang) 建+基層治理”的楓橋經驗數字版,“這是一項非常有意義(yi) 的工作”。

  2021年1月,雨花台區在南京市率先啟動“及時雨”政策直達平台建設。去年8月17日,“及時雨”民聲直達平台上線。當月,花神廟社區打造的線上社區服務平台“雲(yun) 上花神”入選南京市首批“一社區一案例”重點培育項目。社區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張鳴曉說,社區組織了老年人學習(xi) 使用智能手機,方便大家使用這些數字平台,“目的就是讓數據多跑路、群眾(zhong) 少跑腿”。

  最新發布的雨花台區委一號文也明確,將整合“及時雨”民聲直達平台、數字社區、“吹哨報到”係統、“12345”政府服務熱線等平台資源,創新構建“一鍵直達、上線聯動、全麵覆蓋”的數字化民意綜合受理平台。這是當地將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相融合,應用於(yu) 服務民生和企業(ye) 的嚐試,也是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新實踐。

  “政府如此服務你,你是否滿意?”雨花台區發展大會(hui) 上,區、街、社區近2000名幹部參加,張連春對全區幹部說,“服務群眾(zhong) 、服務企業(ye) ,就一句話,換位思考。”

  發展是永恒的主題。這場大會(hui) 高奏“全麵創新、全域高新”新雨花建設的號角,也拉開了“打造新濱江、建設數字城”的帷幕。會(hui) 議明確,讓“敢爭(zheng) 先”成為(wei) 雨花發展的鮮明特質,讓“敢爭(zheng) 強”成為(wei) 雨花發展的鮮明追求,讓“敢爭(zheng) 光”成為(wei) 雨花發展的鮮明氣象,讓“敢爭(zheng) 效”成為(wei) 雨花發展的鮮明標識。

(責編:周夢嬌、吳紀攀)
(責編: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