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之助的兩重效應——張說嶽州詩論析
【青年學者論壇】
作者:鍾誌輝(武漢大學文學院講師)
開元二年(714),時任中書(shu) 令的張說被貶相州,次年再貶嶽州,從(cong) 此他便進入創作生涯中的高產(chan) 階段。在貶謫造成的情感基礎上,嶽州山水對張說心態與(yu) 創作產(chan) 生了雙重效應。下麵將從(cong) 兩(liang) 方麵論述其嶽州詩,一是異域風物與(yu) 其悲戚心態、淒婉詩風的關(guan) 係,二是幽奇景觀對其遊覽動機與(yu) 詩歌書(shu) 寫(xie) 的影響。
異域風物與(yu) 心態、詩風
張說貶謫嶽州後,“詩益淒婉,人謂得江山助雲(yun) ”(《新唐書(shu) 》)。此論點出江山之助的消極意義(yi) :刺激他產(chan) 生悲戚的心態,進而使其貶謫詩歌染上淒婉色彩。這就是江山之助的“因”與(yu) 淒婉詩風的“果”之間的邏輯所在。
首先,異域風物引發張說的悲戚心態。南方風土物候進入詩歌文本,是張說嶽州創作的顯著特點。如“物土南州異,關(guan) 河北信賒。日昏聞鵂鳥,地熱見修蛇”,“潦收江未清,火退山更熱。重欷視欲醉,懵滿氣如噎。器留魚鱉腥,衣點蚊虻血”(《嶽州作二首》)。鵂鳥(古人視為(wei) 不祥之物),長蛇、酷熱、魚鱉、蚊虻等都是當地常見的氣候物產(chan) ,但對於(yu) 生長在中原地區的張說來說,卻充滿了異域色彩。它們(men) 給詩人心靈帶來的消極影響,可以從(cong) 相關(guan) 詞語中窺探出來。“異”“賒”二字透露詩人貶謫異地的不安與(yu) 愁苦;“鵂鳥”“修蛇”暗示了詩人對異域的抵觸感;“未”與(yu) “更”說明詩人不適應南方氣候;“欲”與(yu) “如”,“留腥”與(yu) “血點”是反複強調他對居住環境的不適感。身處格格不入的環境,自然會(hui) 產(chan) 生悲苦情緒,此為(wei) 江山之助對其心態的負麵效應。
其次,受到悲戚心態的影響,張說的詩歌呈現出淒婉的風貌,如《巴丘春作》:
日出洞庭水,春山掛斷霞。江涔相映發,草木共紛華。湘戍南浮闊,荊關(guan) 北望賒。湖陰窺魍魎,丘勢辨巴蛇。島戶巢為(wei) 館,漁人艇作家。自憐心問景,三歲客長沙。
首先描寫(xie) 洞庭湖優(you) 美的光景,由“日出”起筆,緊接著“春山”“斷霞”,下兩(liang) 句的“映發”“紛華”也描繪了旺盛的生機,反映了詩人麵對美景時的愉悅心情。接下來筆鋒突轉,寫(xie) 詩人北望故園,路途遙遠,內(nei) 心的情緒轉為(wei) 悲哀,由此也影響了他對自然的觀照。於(yu) 是,燦爛美麗(li) 的景物轉為(wei) “魍魎”“巴蛇”等恐怖的意象,以及“巢為(wei) 館”“艇作家”的異域風俗。這類意象與(yu) 風俗的突現,反映他內(nei) 心對異地的陌生、不安與(yu) 抵觸情緒。由此我們(men) 就能理解,為(wei) 什麽(me) 在詩歌結尾,他突然產(chan) 生了自憐情緒,並把自己比作貶謫長沙三年的賈誼。在悲戚的情感基調上,異域風物會(hui) 引發他的羈旅之感、思鄉(xiang) 之情。前引《嶽州作二首》其一,詩人描繪自己聞見鵂鳥啼叫、長蛇遊動的恐怖場景後,緊接著就表達對“歸路”的渴求,“正有江潭月,徘徊戀九華”,道出他對故鄉(xiang) 、京城的深刻眷戀,這眷戀的背後是貶謫的傷(shang) 感與(yu) 悲愁。正是這種悲傷(shang) ,使得其詩歌充滿悲惋情調。
異域風物引發張說的悲觀心態,是江山之助的負麵效應。對於(yu) 江山之助的積極效應這個(ge) 問題,學界的研究雖然已經比較充分,但筆者認為(wei) 還應從(cong) 張說麵對嶽州山水時的動機切入,探討江山之助對其心態與(yu) 詩歌書(shu) 寫(xie) 的積極意義(yi) ,這是學界較少關(guan) 注的地方。這個(ge) 動機,就是尋幽探奇。
嶽州景勝與(yu) 尋探動機
貶謫沒有徹底抑製張說遊覽的興(xing) 趣,相反,他對嶽州山水是主動發掘、主動探索的。“潛穴探靈詭”(《嶽州西城》),“涉趣皆留賞,無奇不遍尋”(《別 湖》),“尋奇處處留”(《秋夜遊 湖二首》其一),凡是有奇趣的地方,他都去探尋、遊賞。與(yu) 那些在乘舟行車途中隻能被動接受山水景觀的狀態不同,張說的“尋”、“探”表明了心理意識與(yu) 行為(wei) 動作的主動性。尋探的目標也很明確,即是那些幽僻、幽遠、奇特、奇異的,有別於(yu) 尋常可見的景致。受到這種動機的影響,無論是詩人因山水引發的心理情思,還是作為(wei) 欣賞對象的山水樣貌,在詩人的筆下都會(hui) 展現特異的色彩。
張說的郡齋瀕臨(lin) 洞庭湖,“開門對奇域”,如此便利的遊覽條件,必然會(hui) 時常激發他遊覽的衝(chong) 動。但是他曾因職責所限,“纓綬為(wei) 徽纆”,遊興(xing) 被壓抑了。因此,遊覽嶽州山水一度是“可望不可即”的願望。不過越是不可即,他越是“靡日不思往”。當嶽州政務得到治理後,他終於(yu) 如願以償(chang) 去探索自然。被長久束縛的興(xing) 致便爆發了,這便深刻地影響了他遊覽時的精神狀態。“飛棹越溟波,維舟恣攀陟”,乘舟飛越、恣意攀登,透露出詩人迫切的心情。這種心情持續於(yu) 整個(ge) 旅程,以至於(yu) “玩幽輕霧阻,討異忘曛逼”(《遊洞庭湖二首》其二),“輕”、“忘”反映了詩人尋探過程中的興(xing) 奮。尋幽探奇是促使張說頻繁地登山玩水的重要動機,以至於(yu) “月餘(yu) 遍地賞”(《嶽州別梁六入朝》),僅(jin) 僅(jin) 個(ge) 把月時間就遊遍當地景觀。從(cong) 其自敘來看,“涉趣皆留賞,無奇不遍尋”,他把有奇趣的景點都遊覽完了,這可以說明其尋探動機之強烈。
嶽州幽奇的景觀,包括幽僻的場所、奇特的景象,也包括受前者誘發而想象的神仙意境,兩(liang) 者均非張說貶謫前所習(xi) 見的景觀,因而具備“幽奇”的特點。
幽清偏僻的場所多坐落於(yu) 遠離鬧市的山林之間,當然遠近隻是主觀感受,而非客觀距離。如張說詩中提到的 湖,在嶽州治所巴陵縣南十一裏外,相對於(yu) 詩人經常遊覽的、位於(yu) 縣南七八十公裏外的青草湖,這並不算遠,但因其“既近複能幽”,所以也成為(wei) 遊覽勝景。這樣的環境,既滿足詩人尋奇的心理,又能陶冶安閑的心情,“坐嘯人事閑,佳遊野情發”。在遊覽湖上寺廟時,詩人也有同樣的觀感:
湖上奇峰積,山中芳樹春。何知絕世境,來遇賞心人。清舊岩前樂(le) ,呦嚶鳥獸(shou) 馴。靜言觀聽裏,萬(wan) 法自成輪。(《遊 湖上寺》)
首聯寫(xie) 湖中奇峰積聚,山中芳樹獻春,景觀奇中有幽。絕世的美景與(yu) 賞心人相遇,人與(yu) 自然的隔閡就被消解了,從(cong) 而達成融合的狀態。於(yu) 是,詩人在靜默地觀看與(yu) 聆聽自然的過程中,領悟到佛所說的法,圓融無礙、流轉不息,能助人消除煩惱,暗示他的貶謫之痛暫得緩解。
奇特的景象,包括具有異域色彩的南方風物,也包括以洞庭湖為(wei) 中心的山水風光。在夏秋之交,季風氣候為(wei) 洞庭湖帶來奇麗(li) 的景觀。據《嶽陽風土記》載:“湖麵百裏,常多西南風,夏秋水漲,濤聲喧如萬(wan) 鼓,晝夜不息,漱齧城岸,歲常傾(qing) 頹。”張說對此也有描述,“氣色紛淪橫罩海,波濤鼓怒上漫天”(《同趙侍禦乾湖作》);“水國何遼曠,風波遂極天。……九圍觀掌內(nei) ,萬(wan) 象閱眸前”(《嶽州西城》);“夜樓江月入,朝幌山雲(yun) 卷。山勢遠濤連,江途斜漢轉”,描寫(xie) 的水景極為(wei) 開闊壯觀。這種景觀在南方特定的時節才會(hui) 出現,對於(yu) 長期生活在中原的詩人而言,就是罕見之景,具備“奇”之特點,因此就成為(wei) 他尋探遊賞的目標。
幽奇的環境也容易讓人生發超越現實的想象。洞庭湖在古代道教神話體(ti) 係中素來有名,湖中的君山被司馬承禎列入七十二福地的第十一位,“在洞庭青草湖中,屬地仙侯生所治”(《雲(yun) 笈七簽》)。受到這種仙道文化的感召,張說在尋探過程中,時常產(chan) 生對神仙的想象。如“潛穴探靈詭,浮生揖聖仙”(《嶽州西城》),“千曲千溠”的乾湖讓他恍惚見到“靈妃含笑往”(《同趙侍禦乾湖作》)。因為(wei) 感受到神秘的洞穴中傳(chuan) 來的若有若無的回應,“洞穴傳(chuan) 虛應”(《遊洞庭湖》),詩人便想象洞中會(hui) 有仙童持著靈藥出現,他將接取過來獻給明君,表明他雖遭貶謫但仍然忠於(yu) 君主、眷戀朝廷的本心。洞庭山水附著的仙道神話,讓他相信曾有神仙存在,但是因為(wei) “至今人不見,跡滅事空傳(chuan) ”(《嶽州西城》)以及“神仙不可接”(《送梁六自洞庭山作》),以至於(yu) 他隻能想象,“紫氣徒想像”(《遊洞庭湖二首》其二),說明了詩人尋探不得的遺憾。
前麵提到張說在尋幽探奇動機刺激下,僅(jin) 月餘(yu) 時間就遍賞嶽州奇異山水。這一方麵說明尋幽探奇是其遊覽山水的主要動力,既然是為(wei) 了尋奇,那麽(me) 受到幽奇景觀吸引而產(chan) 生的急迫、興(xing) 奮的心理,應是遊曆過程中的常態。他的嶽州山水詩,大都是尋探動機的產(chan) 物。另一方麵也暗示,這種活動不能持續很長時間。一個(ge) 地方的奇異風景總歸有遍覽的時候,當他再次遊曆時就不容易產(chan) 生新鮮感。張說癡迷於(yu) 探尋山水,除了出於(yu) 純粹的熱愛,也有借山水壓抑、緩解貶謫之痛的用意。然而,當奇異變成尋常,新鮮化為(wei) 普通,興(xing) 奮消退之後,被壓抑的痛苦就會(hui) 重新湧上心頭。另類異常的甚至是恐怖的風物,便會(hui) 刺激、強化他內(nei) 心的痛苦,於(yu) 是悲戚又重新占據他的心靈。這就是江山之助的兩(liang) 重看似矛盾的效應,為(wei) 什麽(me) 同時體(ti) 現在張說嶽州詩中的主要原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