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我自戀?”揭開白居易鮮為人知的“B麵”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2月28日電(記者 王詩堯)2月28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1250歲的生日。
在大眾(zhong) 印象中,白居易曾著有《長恨歌》《琵琶行》等詩作,是才氣過人的“詩魔”和“詩王”。但你了解他鮮為(wei) 人知的“B麵”嗎?
01 自戀?
——朋友圈自拍“文案大師”
如今,得益於(yu) 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ti) 的迅猛發展,人們(men) 熱衷自拍記錄生活。一張精心修飾的自拍照,配上幾句心情寫(xie) 照,一個(ge) 朋友圈標準模板就此產(chan) 生。
你以為(wei) 這是我們(men) 才有的生活方式?不然,古人們(men) 早就把這一套玩得“透透的了”。
在“照相術”誕生前,已經有了“朋友圈自拍文案”——題像詩。有文章引述觀點說,我們(men) 能了解到最早的題像詩愛好者,便是白居易。
白居易在長安做翰林學士時,請名畫師李放為(wei) 自己繪像,並題詩:“我貌不自識,李放寫(xie) 我真。靜觀神與(yu) 骨,合是山中人。”
等到他再觀此像時,又發覺自己比十年前老了很多,便寫(xie) 下:“我昔三十六,寫(xie) 貌在丹青。我今四十六,衰悴臥江城。豈比十年老,曾與(yu) 眾(zhong) 苦並。一照舊圖畫,無複昔儀(yi) 形。形影默相顧,如弟對老兄。”
再過十年,白居易對著這幅畫又感慨:“李放寫(xie) 我真,寫(xie) 來二十載。莫問真何如,畫亦銷光彩。”
同一張自畫像,“自我欣賞”了那麽(me) 多年,每次還配上不同文案,舊圖新發一下,似乎確實“自戀”。不過,白居易作詩也不僅(jin) 僅(jin) 為(wei) 此。
這三首題像詩,傳(chuan) 遞了白居易三個(ge) 時期的三種心態,詩中也道盡了他二十載仕途坎坷的心路曆程,不勝唏噓。
02 好交朋友
——實打實的“社交能手”
世人皆知《長恨歌》是白居易的名作,卻很少有人知道這首作品的創作由來,其實多虧(kui) 了一位“幕後策劃”,那便是王質夫。
王質夫隱居山野草莽之間,是個(ge) 避世之人,卻與(yu) 白居易相交甚篤。有人統計過,白居易寫(xie) 給對方的詩多達十餘(yu) 首,可見交情深厚。
那年,白居易任職周至縣尉時,當地有一座仙遊寺,名氣斐然。有一天,白居易邀了好友陳鴻一同找王質夫遊玩。三人同遊寺院,途中說起了當地流傳(chuan) 已久的唐玄宗與(yu) 楊貴妃悲歡離合的故事,大家都有些感慨。王質夫於(yu) 是請白居易為(wei) 這段故事寫(xie) 首詩,這個(ge) 創意便促成了《長恨歌》這一千古佳作的誕生。
白居易對朋友的真情相待,也為(wei) 人津津樂(le) 道。
從(cong) 江州調任忠州刺史時,有一天白居易在處理完公務後,回家磨麵烤餅消磨時間。望著新鮮出爐的烤餅,他想起許久不見的老友,行動力極強的白居易立刻給對方發了個(ge) “快遞”,隻為(wei) 與(yu) 好友共享美食。
在《寄胡餅與(yu) 楊萬(wan) 州》裏,白居易說:“胡麻餅樣學京都,麵脆油香新出爐。寄與(yu) 饑饞楊大使,嚐看得似輔興(xing) 無。”
楊萬(wan) 州便是白居易早年結識的好友楊歸厚。彼時,白在忠州,楊在萬(wan) 州,兩(liang) 地相距不太遠。
有文章分析稱,當時的白居易,發“快遞”送烤餅肯定首選水路,因為(wei) 當地水係發達,往來船隻眾(zhong) 多,李白的輕舟都能“千裏江陵一日還”,送個(ge) 烤餅幾百裏地瞬息即到。如果發個(ge) “加急快遞”,說不定還能讓好友吃上熱乎的烤餅。
以上或許有玩笑的部分,但也足見白居易對好友滿滿的真心。
03 CP達人
——“千裏神交”心有靈犀
白居易好友雖然多,但要說最強CP,非元稹莫屬。兩(liang) 人還並稱為(wei) “元白”。
白居易和元稹有7歲年齡差,但他們(men) 的友誼“所合在方寸,心源無異端”。兩(liang) 人甚至還發生過一次“千裏神交”的奇事。
有一次,元稹被派到外地出公差。在曲江、慈恩寺遊玩的白居易,與(yu) 眾(zhong) 人飲酒喝得正興(xing) 時,突然放下酒杯說,他的兄弟這時候應該走到梁州了。
於(yu) 是,白居易便題詩一首:“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忽憶故人天際去,計程今日到梁州。”
不可思議的是,過了十幾天,白居易收到一封元稹的信。信上寫(xie) 著,那天晚上對方做了一個(ge) 夢,夢到和大家同遊曲江,正玩得高興(xing) ,突然車馬聲響起,驚訝發現自己身在梁州。
“夢君同繞曲江頭,也向慈恩院院遊。亭吏呼人排去馬,忽驚身在古梁州。”
二人相隔千裏之外,竟同一時間寫(xie) 詩想念彼此,並準確道出對方所處地點。這等心有靈犀,絕對擔得起“最強CP”的名號。
人間閑事,白居易自有一番見解;字裏行間,又滿是恣意灑脫。千年已過,如今我們(men) 隻能透過曆史的縫隙,去了解這位大文豪的大概。紛擾過往,自有人評說。(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