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苗繡傳承人石麗平:非遺的傳承必須“用兩條腿走路”

發布時間:2022-02-28 10:3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貴陽2月26日電 題:苗繡傳(chuan) 承人石麗(li) 平:非遺的傳(chuan) 承必須“用兩(liang) 條腿走路”

  作者 瞿宏倫(lun) 袁超

  “非遺的傳(chuan) 承必須用兩(liang) 條腿走路,保護傳(chuan) 承是‘第一條腿’,創新運用是‘第二條腿’。”全國人大代表、梵淨山苗族文化旅遊產(chan) 品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石麗(li) 平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zhuan) 訪時說,非遺傳(chuan) 承除了需要形成品牌效應外,還必須“守正創新”,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苗繡是中國苗族民間傳(chuan) 承的刺繡技藝,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流傳(chuan) 在貴州省雷山縣、鬆桃縣等地的苗繡有著不同的形式與(yu) 風格。

  石麗(li) 平作為(wei) 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苗繡省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20年來一直在堅持塑造苗繡品牌。她說,貴州目前的苗繡沒有形成合力,也沒有主打品牌,處於(yu) “各美其美”的狀態。

  從(cong) 2000年開始,石麗(li) 平一直在為(wei) 苗繡發展奔波。她徒步3萬(wan) 多裏走村串寨,記錄苗繡曆史,收集苗繡資料,還牽頭將“鬆桃苗繡”注冊(ce) 成為(wei) 中國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石麗(li) 平說,不能僅(jin) 做守望者,必須考慮如何發展,激發非遺的內(nei) 生動力,形成品牌,最終以產(chan) 業(ye) 發展來反哺非遺。

  “我現在提倡‘苗繡+’的發展模式,苗繡可以‘+N’,比如‘苗秀+服飾’。”石麗(li) 平介紹,一件苗繡服飾上有中藥材板藍根原料的染線,這件服飾除了苗繡本身,還可以拉動板藍根種植、織布、服飾銷售等產(chan) 業(ye) 鏈的縱深發展,民眾(zhong) 也受益。

  石麗(li) 平認為(wei) ,使用是非遺最好的發展,創意是非遺最好的傳(chuan) 承,非遺來自生活的方方麵麵。把非遺“打碎”以後重新做梳理,創新出符合現代人審美、有內(nei) 涵的傳(chuan) 統文化,非遺才能活起來。

  石麗(li) 平稱,通過非遺的創意和創新,引領發展的需求,用現代人的審美,完成非遺產(chan) 品體(ti) 係的研究和研發,並且運用到市場,讓更多民眾(zhong) 喜歡上非遺產(chan) 品。“按照這樣的方式發展,對於(yu) 非遺就不再是刻意去傳(chuan) 承,而是自覺地進行傳(chuan) 承。”

  石麗(li) 平指出,現階段的傳(chuan) 承人比較浮躁,有的傳(chuan) 承人隻是工匠,沒有做到真正的傳(chuan) 承。作為(wei) 傳(chuan) 承人,除了有技能,還要有文化,有知識。“現在我們(men) 不缺手藝,缺的是有技能有文化的人才。”

  “培養(yang) 是一個(ge) 關(guan) 鍵的環節,應該培養(yang) 更多的技能型人才。”石麗(li) 平認為(wei) ,官方通過係統的規劃完善傳(chuan) 承體(ti) 係,人才才能源源不斷供給,中等職業(ye) 技術學校的學生可作為(wei) 技能人才重點培養(yang) 。

  記者在采訪石麗(li) 平時,她除了教授繡娘苗繡技藝,同時也在為(wei) 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hui) 議做準備。

  石麗(li) 平將在今年會(hui) 上提出建議:民族文化傳(chuan) 承與(yu) 發展應形成品牌效應,同時要做梳理,推進自主的品牌,做到係統化、標準化、規模化、國際化,將非遺更好推向世界。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針一線何其精彩。作為(wei) 傳(chuan) 承人,我們(men) 相信所傳(chuan) 承的既是文化又是產(chan) 業(ye) ,能實現脫貧也能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石麗(li) 平說。(完)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