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長江之腎”洞庭湖區如何實現生態經濟雙“複蘇”?

發布時間:2022-03-10 09:3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兩(liang) 會(hui) 觀察)“長江之腎”洞庭湖區如何實現生態經濟雙“複蘇”?

  洞庭湖是唯一吞吐長江的通江湖泊,獨特的水文氣候條件和地理位置,奠定了它長江中遊洪水重要調蓄場所和國際重要濕地的地位。近年來,中國高度重視和支持洞庭湖治理,但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如何真正實現相互促進、攜手發展,洞庭湖區仍在不斷破題。

  “洞庭湖淤積萎縮的根本問題依然存在,亟須實施生態疏浚,結合城陵磯出口興(xing) 建綜合樞紐,治理好‘盛水的盆’,係統治理和複蘇洞庭湖。”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住湘全國政協委員黃蘭(lan) 香為(wei) 第一提案人,李微微、何報翔、潘碧靈等近十位住湘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交提案,以期複蘇洞庭湖生態環境。

  受自然演變特別是泥沙淤積影響,洞庭湖逐漸萎縮。據統計分析,1951年至2002年洞庭湖年均沉積泥沙1.2億(yi) 噸,總淤積量超過62億(yi) 噸,擠占湖容45億(yi) 立方米左右,平均淤積厚度超過2米。由此帶來了調蓄能力減弱、濕地生態衰退、水源涵養(yang) 不足等問題。

  全國政協常委、湖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潘碧靈表示,近年來湖南在國家支持下持續強化洞庭湖生態環境保護,環境顯著改善。“十三五”期間,洞庭湖總磷濃度下降43.8%,2021年水質總體(ti) 由2015年Ⅴ類好轉為(wei) Ⅳ類,除總磷外,其他考評指標均達到或優(you) 於(yu) Ⅲ類。

  “2003年三峽工程建成運行,洞庭湖由淤積轉為(wei) 微衝(chong) ,也為(wei) 疏浚複蘇洞庭湖創造了條件。”提案認為(wei) ,實施洞庭湖生態疏浚,可將東(dong) 、南、西洞庭湖濕地連成整體(ti) ,提升洞庭湖生態係統質量及濕地整體(ti) 效益,同時擴大洞庭湖調蓄容積,保障長江中下遊地區防洪安全。

  不僅(jin) 如此,洞庭湖生態疏浚還能夯實水源民生保障,在9至10月份可為(wei) 長江中下遊補水超過30億(yi) 立方米,為(wei)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和長江三角洲一體(ti) 化戰略提供水資源支撐。同時可增大枯期洞庭湖航道水深,構建航運黃金水道,匯集經濟循環發展動能。

  不過提案也指出,洞庭湖自然保護區等生態敏感區眾(zhong) 多,生態保護紅線範圍幾乎涵蓋所有湖泊水域,生態疏浚範圍不可避免與(yu) 生態保護紅線範圍重疊,建議相關(guan) 部委必須專(zhuan) 題論證工程生態效益及影響、研究工程方案,“十四五”期間啟動建設。

  “由傳(chuan) 統‘靠水吃水’變成‘靠水護水’,經濟發展也麵臨(lin) 陣痛。”多年關(guan) 注洞庭湖的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hui) 副主任委員徐雲(yun) 波表示,造紙、非法養(yang) 殖、非法采砂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集中退出,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加大了民眾(zhong) 就業(ye) 和增收壓力。

  綠色發展是解決(jue) 環境問題的根本之道,在“洞庭湖生態環境保衛戰”中,湖南堅持走好走穩環保和發展“平衡木”,努力實現經濟生態“兩(liang) 條腿”走路。近年來,通過開展洞庭湖水環境綜合治理五大行動和生態環境專(zhuan) 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洞庭湖區環境質量明顯改善,GDP總量占湖南四分之一,經濟增長動能和質量進一步提升。

  今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湖南代表團擬以代表團名義(yi) 提出《關(guan) 於(yu) 進一步支持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建議》,希望國家有關(guan) 部門指導和批複湘鄂兩(liang) 省此前共同編製的《新時代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並對規劃內(nei) 重大項目給予重點支持。同時將洞庭湖納入國家生態綜合補償(chang) 試點範圍,建立洞庭湖保護治理長效機製,統籌建立長江流域生態補償(chang) 機製。

  該建議還提出,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建立區域聯動、分工協作、成果共享的長江及洞庭湖流域生態補償(chang) 機製,協調建立跨省流域突發水汙染事件聯防聯控機製,指導和支持建立洞庭湖流域排汙權交易製度,共同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修複。(付敬懿)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