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誌願被他人篡改?安全策略與法律保障都要升級
作者:王鍾的
近日,報名參加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小張,向媒體(ti) 傾(qing) 訴自己遭遇的“怪事”:自己的學信網賬號被人登錄,先是被取消考試報名,接著,考研調劑誌願又被亂(luan) 填寫(xie) 一通。她的經曆被報道後,引發人們(men) 對考研誌願填報係統的擔憂。
根據小張的描述,她的調劑誌願被他人修改成與(yu) 自己學習(xi) 方向無關(guan) 的院校和專(zhuan) 業(ye) ,幸好發現及時,她重新填報了調劑誌願,才獲得複試機會(hui) 。從(cong) 登陸記錄截圖看,不僅(jin) 有小張目前所在地的IP地址,也有她就讀本科學校所在地的IP地址,因此她懷疑是“熟人作案”。她表示,已經將情況向警方報案。
事情的真實麵貌,有待警方調查。不過,關(guan) 於(yu) 考試誌願填報信息被他人篡改的問題,此前已有多起案例發生。去年7月,河北衡水高考考生周某就向警方報案,稱發現其高考誌願被人篡改了。警方調查後,發現是周某的同學吳某偷改了周某報的第一誌願。事後,警方依法對吳某作出行政拘留處罰,並聯係該省教育考試院恢複周某原先填報的誌願。
不管是中高考還是考研,對很多考生來說,升學考試的結果不僅(jin) 體(ti) 現在成績上,還取決(jue) 於(yu) 誌願填報。合理填報誌願,不僅(jin) 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好”考分,也能讓未來學習(xi) 方向符合考生的興(xing) 趣與(yu) 能力;誌願填報不合理,會(hui) 讓考生與(yu) 心儀(yi) 院校失之交臂,甚至錯失上學的機會(hui) 。因此,他人篡改填報誌願信息,就是對考生受教育權的嚴(yan) 重侵害。
目前,考試誌願填報係統已經全麵遠程化,考生在任何能上網的地方都能填報和修改誌願。但是,一些篡改事件的發生,說明誌願填報係統仍存在安全漏洞。比如,係統通過賬號和密碼就能登錄,就沒有跟上目前主流的網絡安全要求。眾(zhong) 所周知,密碼既有可能被身邊熟人猜到和獲取,也有可能被掌握一定技術的“黑客”破解。事實上,很多應用軟件在一台設備首次登陸時,通常要求驗證用戶手機號,甚至要求“刷臉”認證。
從(cong) 網絡安全技術的發展現狀看,單一的密碼驗證已經是落後的手段。誌願填報係統,也應提高安全策略。在上述小張同學考研誌願遭篡改的報道中,記者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發現,在修改賬戶密碼時,如果知道注冊(ce) 郵箱、姓名和身份證等信息,不需要發送手機驗證碼也能重置密碼。這同樣給他人篡改信息留下操作空間。
鑒於(yu) 顯而易見的侵權風險,升級考試誌願填報係統安全策略已迫在眉睫。實現登錄設備、實名驗證、賬戶密碼的多重驗證,能夠有效防止他人篡改信息、異地登錄。現在,就連一些遊戲平台都能實現嚴(yan) 格實名認證,防止他人隨意登錄賬號、修改密碼,誌願填報係統沒有理由不升級換代。
當然,從(cong) 理論上說,任何網絡安全措施都有局限性。因此,防止他人篡改誌願填報,也依賴於(yu) 嚴(yan) 肅的法律製約與(yu) 懲戒。《刑法修正案(九)》已明確將考試作弊入刑定罪,篡改他人誌願雖然不屬於(yu) 作弊,卻同樣危害考試公平、侵害考生正當權益,理應受到法律嚴(yan) 懲。即便是根據現行法律規定,盜取他人賬號修改誌願信息,也涉嫌構成破壞計算機信息係統罪。
升學是影響一生的大事,誌願填報是升學的關(guan) 鍵環節。篡改他人誌願信息,無異於(yu) 竊取、侵犯受害者的受教育權,法律決(jue) 不能“高舉(ju) 輕放”。今後再發生類似案件時,警方理應積極介入、認真調查,在相關(guan) 證據成立的基礎上,司法機關(guan) 要充分動用法律手段,給受害者一個(ge) 公平,還升學考試應有的公正,也對那些無視誌願填報嚴(yan) 肅性的人員構成震懾。(王鍾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